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维熙:作家不计私利,笔杆才能硬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从维熙29日晨于北京病逝,享年86岁。

从维熙1933年出生于河北玉田。年轻时曾任教师,后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说《北国草》,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等。晚年也笔耕不辍,83岁时还出版了散文集《历史,从未这样》。

逝者

从维熙语录

有人愿意回忆幸福,有人愿意咀嚼苦难。我属于后者,这不是自我的选择,而是历史的安排。中国历史的血色真实,正是我们前行的艰难足迹。
我认为真正的文学是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功能之一:
第一,它应该是很深刻地反映真实社会面貌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需要“大手笔”的作品才能做到。
第二,它是能够描绘出人生的真正意义的,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样,着重表现这一方面的作品,它的社会性也会很强。
第三,它是能准确而细腻地描写心灵的,但是太注意心理描写的作品的社会性可能不强,不过也是很难写的。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年轻作家的生活轨迹、人生奋斗的情况绝对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只能当做你们的参考系数,千万也不要再有我们这一辈的那种风和雨了。

从我的钢笔字变成了铅字以后,我就想,我要写下去,一直写下去。

作家主体是什么材料,天资与禀赋,都是决定一个爱好者是否具备搞文学的素质。是一个瓦盆,就可以把雨存下;是一块海绵,就可以储存水分,避免阳光蒸发;而不能作一块青石板,生活对创作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

初学阶段是一个摹仿的过程,但不能止步。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博览群书,从精到广,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写作。

90年代丁聪画从维熙肖像

文学的艺术就是一种能从作品中体现的综合的气质,包括它的语言,包括它所采取的形式,和它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一篇好的作品,必须能深刻地反映到人生。我不十分欣赏所谓的“象牙塔之作”,那是属于无病呻吟的作品,因为这种作品没有具体展现我们中国当前的国情,对普通老百姓无补,对社会无补,对人生也没有具体的补益。

1979年刘绍棠,邓友梅,王蒙,从维熙(从右至左)重逢

网络作家的作品精神力量确实不如以前,你得理解为什么他们写的东西比较轻飘,因为他们落生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人们生活非常忙碌,你要他们花很多时间去思考中国社会和民族的问题也不太可能。
一个作家的心胸应该开阔,为人应该正直,不从私利着眼,笔杆才能硬。
我一无金银可挥,二无才情可以浪掷;我的生活体察和感情积累,不允许我玩弄文字,只允许我向稿纸喷血。

我想,我可以说在文学上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不是人才,也不是庸才,但是绝不做个奴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卷《从维熙文集》出版
真为魂,史为镜——读从维熙《我的黑白人生》
作家从维熙的喜怒悲思
【作家专栏】甘茂华|​​库切和他的《耻》(外一篇)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
皮利尼亚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