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DP万亿城市三季报出炉,重庆经济第四城地位巩固
userphoto

2023.11.03 重庆

关注
记者 辛圆
目前,24座万亿GDP城市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悉数出炉。京沪双双超3万亿元,重庆经济第四城的地位日益巩固。13座城市经济增速高于5.2%的全国平均水平,成都名列第一,郑州、合肥紧随其后。
另外,万亿GDP城市俱乐部今年或将迎来新成员,烟台和常州很有可能成为各自所在省份的第三和第五座万亿GDP城市。
长三角是绝对王者
经济总量看,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第一梯队仍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33019.2万亿元、31723.1万亿元和24468.5万亿元,其中,北京今年首次在前三季度迈入3万亿大关。
前三季度GDP超万亿的16座城市中,有6座位于长三角地区,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和无锡。相比之下,珠三角地区则仅有深圳和广州两个城市破万亿元。
工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在制造业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今年1-9月,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2万亿元,其中电子、装备两个万亿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29.1%和32.7%;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产值1173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4%。
另外,南京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大幅增长24.7%,较上半年提升8.0个百分点。宁波前三季度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7%、10.1%和8.0%。
“长三角(地区)自身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底蕴雄厚,在此基础上又充分把握了区域一体化、制造业升级和对外开放的东风,因而'后发先至’,再'强者恒强’。”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对界面新闻说,未来长三角各市宜继续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尝试建立政府间财税分享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为进一步发力增长,长三角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长三角地区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同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活力,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投资。
重庆经济第四城地位巩固
2022年,重庆GDP首次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大城市。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济总量达到22243.8亿元,超过广州474亿元,而去年全年两座城市的差距为290亿元。经济增速看,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同比增长5.6%,而广州仅为4.2%,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在多项经济指标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广州。前三季度,重庆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6%、7.4%和5.7%,分别高出广州0.3、1.0和6.7个百分点。
广州市统计局指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部分领域新动能崛起,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不过,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之间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4%,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
“重庆和广州经济存在一些共性,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以及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日益面临挑战,这意味着短期内二者竞争仍然会比较胶着。”徐天辰说。他认为,长期来看,重庆或将凭借自身较大的空间纵深、以及成渝经济圈战略和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增量在这场角逐中胜出。
朱克力则认为,未来两座城市发展态势仍存变数,广州作为珠三角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与潜力不容忽视。“未来两座城市谁能稳坐第四城宝座,将取决于二者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他说。
烟台、常州冲刺万亿城市俱乐部
2022年,烟台和常州的GDP分别达到9515.8亿元和9550.1亿元,距离万亿门槛只差“临门一脚”。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实现GDP 7260.1亿元,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常州前三季度经济总量达到7006.1亿元,增速同样为6.7%。
10月8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动能增强,正以奋进之势全力奔赴GDP万亿之城。
新能源是常州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产值增长19.9%,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6.8%、8.5%、11.0%。1-8月,常州新能源产业已落户项目2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新能源储备项目199个,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6个。
2023年1月发布的《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提出,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把常州打造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目标。
烟台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工业和消费。前三季度,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达1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6个和4.5个百分点。“9+N”产业(绿色石化产业群、有色及贵金属产业群、汽车产业群、高端装备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群、生物医药产业群、清洁能源产业群、航空航天产业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产业)实现产值60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5.3%。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烟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和0.3个百分点。烟台发布的“贯穿全年、连通四季”的177项促消费系列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4490万元,带动消费近20亿元。
分析师认为,对于常州和烟台来说,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并不意味着是终点站,未来两座城市都需要继续提升产业竞争力。
朱克力指出,对于常州来说,可依托新能源产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烟台则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两座城市都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他说。
徐天辰表示,常州和烟台的经济发展均有赖于找准自身核心产业的发展,前者深耕新能源,后者聚焦炼化。不过,这两大产业都存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风险,这就要求二者在维持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产业多元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一轮扩容将至,江苏山东浙江拼“后备实力”
谁将是第25个万亿GDP城市?
第25个万亿城市,真的要来了
长三角这些“腰部城市”正在崛起
常州的雄心,岂止是万亿之城?|常州|徐州|无锡|江苏|烟台|苏州
常州徐州温州绍兴嘉兴,都提出GDP突破1万亿元的“小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