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华:渝北区茨竹镇的“三头牛”

“婆娑碧叶晶,枝下脆梨莹”,每年8月,走进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放眼望去,万亩梨园里金黄硕果点缀在满山碧绿间,美不胜收。不久前,茨竹镇人大代表、放牛坪村党总支书记陈华正忙着和村民们采果卖果,这是他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时候。

渝北区茨竹镇人大代表、放牛坪村党总支书记陈华。

重回农村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有女不嫁放牛坪,山穷水恶路不平,每天只想三顿饭,肩挑背磨累死人。”这是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上世纪80年代的童谣,陈安阔,也就是陈华的父亲,同为区人大代表、放牛坪村老支书带领村民开荒山见果园,一改放牛坪贫困落后面貌的事迹在茨竹镇家喻户晓。

2003年,63岁的陈安阔即将离任,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村上的这一片梨园,愿意留在家乡种果树的年轻人太少了。梨子正是盛产期,要卖到大山外才能变成钱,绝不能让果子烂在树上,让几百户村民的荷包落空希望落空,怎么办?

于是便想到了在城里做药材生意的儿子陈华,“必须回来!你是我的儿子,也是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挣钱,你不带头回来,我啷个去做其他年轻人的工作?”在父亲的劝说下,刚走出了农村的陈华放弃了收入比村干部高几十倍的生意又回到了农村,接过了父亲手里“为民服务”的接力棒,成为了村里的一名村干部,担起了守梨园卖梨子,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责任。

立足特色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在近两年的摸爬滚打中,陈华发现,光靠卖梨子,收益并不理想,必须找到突破口!陈华认真分析了情况后,认为在放牛坪村,春天可赏花、夏天可避暑、秋天可摘果、冬天可赏雪,并不缺游客,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可以吃饭、住宿的地方,留不住人是个大问题!

在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便挨家挨户做工作。没有人愿意,他自己就带头干,其他村民看到陈华的农家乐经营得风生水起也渐渐动了心,说服外出打工的子女们回来发展民宿经济,一时间村里陆陆续续开了二十多家农家乐,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而此刻,陈华却关掉了自家生意火爆的农家乐,他的想法很简单,“我的主业不是开农家乐,是要想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6年,陈华当选为茨竹镇人大代表,自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传承和发展好梨子产业,建设好放牛坪景区,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规划。

为解决梨子小果和次果的销售难题,他组织建成了梨膏加工厂,生产加工梨膏,经过合作社和企业的推动,很快打开了销路,打响了名气。2019年在村级集体经济组正式成立后,陈华多次带领村民们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设备和酿酒技术,今年7月,梨子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仅是梨膏、梨膏酒、白兰地酒产值就达700余万元。

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但陈华并不满足。他不断提到一个目标——“产业融合”,“我们这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好。我们要借着高竹新区建设的东风,把放牛坪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农事体验、田园度假于一体的多业态融合胜地……”

渝北区茨竹镇代表联系小组组织代表视察放牛坪梨系列加工厂,陈华代表(左一)向代表介绍梨系列产品。

铆足干劲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放牛坪村的人大代表活动站,墙上有一句十分醒目的标语,在这里,陈华会定期“坐班”听民意、聊民情,主动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工作中,他也是这样时时提醒自己,要守初心做表率。

“说实话,没有一项工作是轻松的,但放牛坪正在发展的冲刺阶段,乡亲们都盯着看着的,他们选我当人大代表,就是对我的信任,绝不能松劲泄气。”在这位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领头雁的带领下,放牛坪村先后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田园”等多个荣誉称号,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在放牛坪村徐徐展开......

来源:重庆人大公民导刊融媒体

通讯员:范利平、冯忠先

编辑:成鑫

编审:张双山

监制:罗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务为百姓拍照的华州摄影师杨涛
梨味浓郁的自制秋梨膏,4斤梨子熬出1斤梨膏,这味道喝起来真好
清肺润肺、止咳祛燥,抵抗雾霾我靠它!
【聚焦陇原】国家级“非遗”陇南武都高山戏唱醒春天
星光大道周冠得主卢廷洋、成丽华点亮星光梦(图)
热评两会丨 “新农人”走出新时代的范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