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升初”培训从未停息 对“考试经济”应釜底抽薪

  为适应重点中学招生考试需要,一些培训机构“无限扩大”培训内容,以大量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学生,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加快整顿重点中学招生方式,禁止任何学校与培训机构建立变相“利益链条”。努力实现就近入学,应该对“考试经济”釜底抽薪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以小学生升学培训为主题的各大培训机构从未消停,打着小升初旗号,再次升温课外补习市场。小学生从学校负担中“减”出来,又被送进负担更重的培训课堂。孩子们学习压力不减反增,“考试经济”尚未釜底抽薪。

  记者在北京多家社会培训机构了解到,培训机构通过课外培训、小班教学、“一对一”授课、组织小学生“游学”等名目繁多的培训,收取高额费用,甚至招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小升初”培训。记者就遇到一位三年级小学生,他每个周末都要奔波于三四个培训课堂,“转场”间隙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火热”的培训机构直接与升学连起来的宣传,消弭了小学生减负成果。为适应重点中学招生考试需要,一些培训机构“无限扩大”培训内容,以“刷题班”的形式,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了躲避监管,各个机构想出了许多“高招”。记者旁听了多家培训机构的招生说明会,关键性内容都用暗语名词表示,比如把某些中学的优才班叫作“油菜”,以“DZ”表示“点招”等。记者询问培训老师,为什么不直接说明政策?他笑道:用这样的暗语,有关部门“查无实据”。

  此外,培训机构还通过两种方式提高隐性收费。一是要求家长“占坑”。他们许诺可以向不同重点中学推荐考试资格,家长为了争取到推荐考试机会,往往给孩子报若干机构的几个培训班,实际上并没有时间去上课。二是培训班定期“淘汰”学生,通过“补录”收取另一部分孩子的学费。有的培训机构利用寒暑假组织所谓“游学”,明确承诺在旅游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升学培训”。家长为了占住“坑”,只能忍痛交钱。

  有的小学生家长作了这样的测算,一个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加社会机构的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升学培训,额外再请“一对一”老师授课,到小升初招生结束,花费至少在10万元以上,而且完成全程培训的学生,能成功升入重点中学的不足10%。中关村(9.590, -0.01, -0.10%)某小学六年级一位孔姓学生家长说,他的孩子从四年级开始“备考”,一年多时间已经向培训机构付出10万元学费,但至今孩子尚未“点招”成功。

  要彻底解决“小升初”乱象,须对“考试经济”开展专项治理。

  目前,北京市重点中学大都有实验班或者“优才班”。设立这些班级的本来意图是培养超常发展的学生,但现在成为优质中学选拔学生的竞争手段。不少家长反映,要加强对这类班级的规范,尤其是加强对其招生方式的规范。当前,不少重点中学招生时往往要收集学生的获奖成果,但连某个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感叹:一个小学生能有什么成果?只能靠课外培训来“挣成绩”!

  因此,切断重点中学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条”,规范培训机构职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经过近几年整顿,重点中学与培训机构的直接“利益链条”已经不多,但变相的“链条”并没有完全斩断。比如,不少重点中学在招生条件中都有“机构推荐”这一项,把挑选优秀生源的权力转让给社会培训机构。这种“权力”成为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杀手锏”。有关人士建议加快整顿重点中学招生方式,禁止任何学校与培训机构建立变相“利益链条”。同时,要规范培训机构的职能,严格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举办针对小升初的招生培训,同时努力实现就近入学,以便对“考试经济”釜底抽薪。(经济日报记者 胡文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幕后推手?
石家庄二中所谓重点中学招生”闹剧“是怎样产生的?
小升初“推优”变形记
全链条深入治理培训机构乱象
宁波镇海中学发布律师声明 怒怼不良培训机构
此刻2011年成都小升初家长必须做的八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