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控习惯,掌控人生

最近在准备讲一本书——《掌控习惯》。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2019年的11月还是12月的样子,在樊登读书APP里听樊登老师讲的,那时候虽然觉得这本书不错,但是整个音频听下来,也只有一句“糟糕的坚持,好过完美地放弃”这句话我记在了心里,并且奉为座右铭,但实际上这不是书里的原话,而是樊登老师提炼出来的一句话。

在2020年8月份的时候,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在什么方面呢?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养成了一些新的习惯,也纠正了自己的一些不太健康的习惯,但是要说到我的习惯究竟是怎样培养、怎样坚持下来的,我很难解释出个所以然,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有目标啊,向着目标走就这么坚持下来了”。但是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对照自己的习惯养成经历,似乎之前那样的回答太过笼统,反而更加解释不清自己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了。所以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培养习惯的过程,也对我接下来的习惯培养有一个清晰的指导作用。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粉丝的私信,说很羡慕我这么自律的生活,她们也希望养成好的习惯,但总是坚持不下去;我的朋友里也有不少希望变得更加自律的,有时候也会聊起这方面的话题我从她们的话里,听到不少对于自己的责备,想要变得自律,但是总是做不到、总是坚持不下去。

我尝试过提出一些建议,但也许是因为我并没有好好梳理总结过自己的方法,想到的都是重点,但一股脑儿地说出去,就成了没有重点。

最近学习了一些演讲的技巧,也开始提炼自己对于培养习惯最重要的一些点,今天这篇文章也算是个小结吧。

首先说一说《掌控习惯》这本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书中针对“行为”的四个环节——提示、渴求、行动、奖励——提出了四条培养习惯的定律(以下以“培养阅读习惯”作为举例):

第一,让它显而易见。把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第二,让它有吸引力。把环境打造成适合阅读的场景,阳光、咖啡、书本。

第三,让它简便易行。开始的时候每天只看2页,一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一种“反正都开始看了,再多看一些”的想法。

第四,让它令人愉悦。在阅读后允许自己品尝一块小甜点,或者是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

如果想要改正坏习惯,那就反过来运用这4条定律(以下以“不长时间用手机”作为举例):

第一,使其无从显现。在集中注意力做事之前,把手机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第二:使其没有吸引力。列出使用手机的所有坏处,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

第三,使其难以施行。把手机锁进柜子里,或者是任何需要很麻烦的过程才能拿出来的地方。

第四,使其令人厌烦。给自己定下规矩,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拿起手机就去做50个俯卧撑。

(以上举例仅作为解释说明用的参考,是否可行还需结合自身实际。书中还有更详细的案例,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自己读一读这本书。)

其实《掌控习惯》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说起来非常的简单,书中也花了不少篇幅对这几条定律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案例。

但我认为,在运用这几条定律培养习惯之前,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调整心态。

首先,只培养一个习惯。

这里要说到“二八法则”,也叫作“80/20定律”或者“帕累托法则”。这条法则原本运用在经济学当中,而后发现它在生活各方面都适用。这条法则简单说来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当中,只有20%会给你带来80%的收益,另外80%的事情只能带来20%的收益。

我们总是一下子希望掌握所有的技能,却忽略了意志力其实是有上限的。同时开始的事情越多,越容易消耗你的意志力。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逐个突破”。你可以尝试把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全部写在纸上,然后从其中找出一条“只要我这个习惯改变了就能有最大效益”的那一条先去突破。第一个习惯上了正轨之后,再考虑去培养第二个习惯、第三个习惯……这才是“循序渐进”。

我一开始想要改变的时候,就是从“早起”开始的。规定好起床的时间,但是不规定睡觉的时间,如果第二天规定时间起床了却很没精神,那就说明睡得太晚,第二天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要早点睡觉。而早起之后,我的时间多了很多,那么学习时间管理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国人讲究循序渐进,培养习惯也是如此。

其次,基于身份培养习惯,而非基于目标。

这一点是《掌控习惯》这本书里在四个定律之前提到的。其实如果能够深入体会的话,“目标”这个词是带有对抗性的,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达成目标;而“身份”带给人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师,那么自然而然地会选择符合老师身份的行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守信用的人,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符合“守性用”的行为……

就比如说我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如果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年阅读50本书”,你认为对于一个不爱看书的人来说,这件事做起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定是相当痛苦的,甚至还会苛责自己:“不是定下了目标一年要读50本吗!你怎么还没开始看?你这样怎么在一年里看完50本?”或者“看一本书都花了这么长时间,一年50本怎么来得及,快点看呀!”之类的。如果是这样,那么结果无非就是看书看得很痛苦,或者一直拖延着不愿意看接着就直接放弃了这个目标。

实际上我的做法是,我首先告诉自己“你是一个阅读者”,既然是一个阅读者,那么就要把看书这件事当做家常便饭。看多看少不成问题,首先就是要找到一本书,然后开始读,不求速度,只是连续地看书。我是在习惯差不多养成之后,才有了“试试看在2019年底能不能看完10本书”的想法的。

基于身份培养习惯,并且直接开始做。

第三,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

这也是《掌控习惯》这本书上的内容,是一个小章节的标题。

我讲一个前两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情,来说说紧盯着目标有多痛苦。

前天是我第6次跑步。因为第5次跑步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突破,就是能够连续跑上2公里(虽然速度很慢),而且跑1公里的时间缩短了一些,于是我就有些飘了。

在第6次跑步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我今天一定要比上一次更快,再把跑1公里的时间缩短些,我要突破自己”。可能是因为热身做得不完全,跑得要比前一次累得多,节奏也有点乱,非但时间没缩短,反而跑得小腿疼。听到耳机里报出的数据,我没有感到快乐,而是责备自己怎么跑得这么慢、一点进步都没有。跑完之后我问自己:“明明才第6次跑步,身体连现在的节奏都还没适应,你就想着跑一次突破一次了吗?你是为了突破自己而跑步,还是为了长久的坚持在跑步?”这么一问,我发现自己太过专注于目标了,反而无法享受跑步的过程了。

今天早上是我第7次跑步,跑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想,就是听着音乐节奏慢慢跑,跑的很轻松,心情也很愉快,所以在听到耳机里传来的“打破自己记录”的播报时,我更多的是惊喜。

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过于关注目标,反而使自己做事束手束脚,比起结果,能够享受培养习惯的过程,才能让你把一个习惯坚持的更长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

掌控习惯,掌控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学不会“掌控习惯”,看懂这四大定律就够了
成功 每天坚持两分钟
微习惯——不费力的习惯养成法
成功法则(二):自律
最近读的几本书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