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颤 卒中,抗凝治疗何时启动?
在今天天坛会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俐教授分析了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IS/AF)患者二级预防启动时机的问题。


何教授首先援引EAFT、ACTIVE-W、SPAF、CAFA、SPINAF、BAATAF、AFASAK I等一系列经典研究结果指出,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再发,而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则存在很大局限。2007年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荟萃分析表明,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每14例抗凝治疗就可减少1例卒中。国内外众多临床指南也一直推荐:抗凝是IS/AF治疗的基石。


那么,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怎样的?2012年发表的CNSR(中国国家脑卒中登记研究,n=22216)提示,IS/AF患者卒中后1年累计再发率高达32.35%,提示及时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而缺血性卒中早期出血转换率高,特别是合并房颤者,出血转换风险较不合并房颤者又显著增加近4倍,可见过早开始抗凝治疗又可能加重出血转换风险。


在这一矛盾情形下,如何把握抗凝的最佳启动时机?何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研究。HAEST研究提示,IS/AF患者发病30小时内启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无获益;EAFT研究中,43%的IS/AF患者在发病14天内启动抗凝治疗,得到了显著的获益;目前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III期临床研究均未纳入发病7-14天的IS/AF患者。2015年发表的RAF研究在IS/AF患者中全面探讨抗凝治疗的启动时机,结果提示卒中后第4-14天启动抗凝治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明显优于4天之前及14天之后的治疗。


2014年AHA/ASA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对大部分卒中/TIA合并房颤患者,口服抗凝剂启用时间为有明显神经症状后14天内(IIa,B);在高出血转换风险的情况下,可考虑延后至14天后(IIa,B)。


2015年EHRA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OAC实践指南则进一步明确了房颤合并卒中/TIA患者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图)。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娣 ┆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二级预防仍存误区——“透视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诊疗现状调查第二期”结...
2016 CSA&TISC 心源性卒中论坛(2)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论坛Ⅰ-抗栓篇(一)
何俐教授:缺血性卒中/TIA 合并房颤二级预防的三大原则
【视频课件】何俐教授: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原则与启动时机
卒中后房颤:用药时机怎么把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