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Living in My Farm-the Third Poem

    By Tao Yuanming, lived in Eastern Jin Dynasty

    *

Seeded beans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 mountain,

The grass is filled, but the bean seedings are thin.

In the morning, I get up to weed in these fields,

Under the moon, I come back with hoe on my shoulder.

*

Narrow are these roads, but the grasses grow long,

So the evening dews always stick to my clothing.

Its doesnt matter, although my clothing gets wet,

But let not my wish be gone against.

    *

    《诗经》中有几首曾入选语文教材,所以有些印象。其中有诗《硕鼠》曰: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还有《伐檀》一诗: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一诗,吟唱者是种地的农夫。这首诗讲,种地的农夫养肥了老鼠,老鼠却对农夫不管不顾。心中不满的农夫,发誓要抛下这些肥老鼠,到那乐土去。

《伐檀》一诗,吟唱者是砍树的伐木工。这首诗讲,伐木工辛苦砍树,却被老爷们白白拿回了家。这些老爷们,不种地,却有庄稼往家里搬;不打猎,却有猎物和兽皮拿回家。他们不是白吃闲饭么?

两首诗都讲了心中的不满。《硕鼠》一诗,还讲了心中不满之后,内心的选择和向往。而《伐檀》,则以骂结束。

以上都是先秦时期的诗。及至东晋,大诗人陶渊明(352365年—427年),厌恶官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次,在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辞官归去。于是,便有了《归园田居-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先秦至晋,六七百年过去了。社会的政治体系,也从周天子的封建制,由秦汉演化为帝国。陶渊明所处的年代,早就是帝国时代了。帝国时代,自然不再有奴隶,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比之《硕鼠》和《伐木》,进步却不大。平民百姓有自由身,却不能行使人身自由的权利,被束缚在土地上,要纳税和服劳役。

种田的农夫和伐木工人,能期盼的是明君和良臣,有了这两样,或许能过上好日子。但秦始皇时代,不能算,那是苛政。到汉朝建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平民百姓确实可以过上理想中的好日子。及至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长年征战,老百姓不堪其苦。汉以后就是三国时代,再以后,是西晋和东晋。

平民百姓,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自由,出路是在土地上劳作到死。另外一条出路,是造反。失败,杀头。成功,富贵。世家大族,以及读书的寒族,出路是积极参与政治,以政治来保护既得利益。有政治庇护,就有富贵功名。

古人有很多感慨功名对读书人毒害的诗。因为这条路太狭窄,在这条路上谋求发展的人又太多,肯定就太过拥挤,只能供少部分人春风得意。比如,元代陈草庵的《中吕-山坡羊》写道:

晨鸡初叫,昏鸦争嗓,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

科举制始自隋唐,逼着天下所有读书人,走这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塑造了许多苦命人。若是能中举当个小官,那还不快活死?

比后来这些读书人幸运的前人陶渊明,因为家世显赫,有机会做官。有机会却主动放弃,开启了田园诗人的人生,给后世树立了典范,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有利之处,在于他有去处,家里有田产。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家里的田地都荒芜了,我为何还留恋官场,不肯回去呢?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有副对联写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又是另一种境界。左宗棠是主动求官,但因屡试不中,心中愤懑。做私塾先生,赚了不少钱,买了田地,四十岁之前,在乡下做农场主。跟陶渊明不同,他的田园是自己赚钱买来的,而陶渊明是继承来的。一旦外面有机会,立即响应号召,只身前往。

陶渊明作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成员之一,当然也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但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本身也厌恶官场那一套,于是给左宗棠这样的后人,示范了他作为古人的做法。当官不开心,回家种田去。

陶渊明回到了他的乐土。而这乐土,是平民百姓想摆脱,却无法摆脱的艰辛之地。失望的平民百姓,只能感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要为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寻一条出路。平民百姓厌倦依赖土地的生活,因为要纳税服劳役,而官老爷们,不种田,有粮食吃,不打猎,有兽肉和兽皮,凭什么?凭什么我们风里雨里、太阳底下累死累活,他们坐在阴凉温暖处,谈笑风生?

陶渊明可以将他的田园,经营成乐园。他有贵族身份,免除赋税和劳役,自己种田自己吃,还可以让别人给他种田(如果他乐意的话,可以免除自己劳作的辛苦)。这跟平民百姓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陶渊明选择了他想要的生活,塑造了他的人生。而历史形象,则是历史赋予他的。他的诗,体现了内心意愿的真实。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个农夫当得很不好。如果是平常百姓,就要挨饿了。但陶渊明有这个资本。或许,他刚开始种地,技艺不高。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家里地多,也有粮食储备,初次种地,或许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农家生活,不在于地里收成多少,而在于过程的新奇。

平常百姓可没有他这样的闲情逸致。一个种地水平差,收成不好的农夫,受到嘲笑是其一,自己和家人饿肚子、交不起税,那是生死大事,开不得半点玩笑,不能不紧张。

陶渊明假吗?像他这样的世家子弟,要么进入朝廷,为官一方。要么骑马征战,二者选一。可他两者都不喜欢,辞官不做,确实有悖于自己的世家子弟身份,按现代人的说法,是不争气,不作为,要气死自家老子的。

但从陶渊明的诗文来看,他确实不喜欢祖上传下来的那一套,更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田园生活最适合他。

不喜欢官场那套游戏规则,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弃官而去,做自己。这是任性,也是真实。古人那时候没有问自己:我是否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陶渊明不问这个问题,直接就做了这样的事。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做官有成就,或征战有功名,回到自家农场,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不问世事,又有何不可呢?

这就好比你赚了些钱,足够孩子上学买房,足够父母和自己养老,厌倦了商业场和名利场,回到老家,买块地,建一所三层小洋楼,养养花,种种草,遛遛狗,跟三五朋友,打打牌,喝喝酒,又有何不可呢?没有人会说你不求上进。你发朋友圈说,我过着这种生活,很逍遥快乐,觉得很幸福,只要你真的觉得幸福,那你就是幸福的,你的生活也很有正当性。

你种一块地,丰收或歉收,都没关系。歉收,不会挨饿,对生活没影响。丰收,可以寄点土特产给以前的老朋友,顺带告诉他,这是我亲自种的,这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了一笔钱之后,就归园田居。没有谁想要一辈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受那个累和罪。虽然真的到了这一步,是否会归园田居,那是另一回事了。毕竟,除了让自己过得好,人还有社会属性,或许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比如比尔盖茨,有了足够的钱之后,投身公益事业。这就脱离了个人的小确幸,走向伟大不凡了。

具体怎么做,只在个人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试论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生存(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每日好诗」:归园田居
诗经·魏风·硕鼠
[魏晋] 陶渊明,收录:159首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