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气冲天的年月(20210111)

赶在疫情管控更严格、物流暂停之前,多囤积几本想看的书,也一并将生活必须品采购齐全,做好蜗居准备。

从财务思维看买书、读书的行为,着实令我脑洞大开。过去我一直以为,买书是“消费”。消费意味着花掉了钱,这些钱像河道里的水,一去不返。但财务思维告诉我,资产是那些能给未来带来收益的东西,如此看来,买书和读书,其实是投资。买来而不看,则另当别论。买书的钱,迅速变为“沉没成本”。如果读了,印在脑海中,影响个人的言行,这就起了作用,而且影响深远。

根据近期的读书经验,如果放空头脑,好奇书中会带来怎样不一样的说法,则能将书读进去。也就是说,读书时不停地问,接下来作者要说什么,什么样的观点令我脑洞大开?就算是那些老生常谈的观点,只要再仔细琢磨,总能发现其实实在在的效用:正因为这些理念管用,所以才有作者的经验之谈。

书读进去后,有什么效果呢?最近,我反复想着这个问题:先看身体的反应,再看我们头脑中想写什么。这个办法是美国一位漫画家采用而屡试不爽的。我们的头脑经常被各种观念左右而疲惫不堪。如果不去琢磨哪条道理管用,哪条不管用,先看我们的身体反应:觉得压抑,还是轻松自在?觉得信心满满,还是心里七上八下?情绪上的波动,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比如,手握紧拳头,手心都是汗;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这时候,我们先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心态平和,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毫无压力,自在从容?如果不能做到,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

将要跟一位大人物面谈;面对未知情况,心里没有把握能应对。诸如此类,都会引发紧张不安。

卓越的运动员通常都知道,平常的训练,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练习。如果情绪干扰手中的动作,在正式比赛时,动作会变形,肢体僵化,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会把事情搞砸。因此,平时就要设想各种不利情况,能在压力状态下,收放自如。

读书就是这样一种平时的累积练习。我们能在书中学习到很多的应对模型。比如,忽然紧张了,怎么办?深呼吸,再深呼吸,设想对方也是人,只管随机应变。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说,别人怎么问,你就怎么答复。就这么简单。

头脑中装着的应对模型越多,越能在类似的场景中应对自如。这就是平常的练习。关键时刻,只要按照平常的练习发挥就是了。

对于我们人来说,最了不起的能力,是从已经走过的那几步中,反思、调整,在接下来的几步中予以改进。这是所有人,也是所有动物进化和进步的基本模式。与之衍生出的相应策略:主动试错,快速迭代。了不起的进步都是从不断试错中得来的。因此,那些一旦受挫就灰心丧气,不停地自责的人,很难有所成就。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在父母或是邻居的责骂声中成长。在那些年月里,我们像巴普洛夫的狗,条件反射地逃避父母的责难。不能犯错、不敢犯错的想法,深入骨髓而不自在。要不是多读了些书,每天自省、总结,还不能发现。

而放弃了主动快速试错这个最了不起的策略,我们的生活变得平庸而无趣。

要平衡旺盛的生命力和沉稳厚重的性格,似乎很难。至少在我的青年时代前期,我陷入了经济学上所说的“管窥”效应,视野只局限于很小的空间。教育应当是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和判断同一件事。但同样遗憾的是,标准化考试教育,只教我们从单一的角度去看某个问题。统一思想的魅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几乎用不着整个大脑,只需要几颗脑细胞就行。

与观念狭隘配套的是我们的情绪系统的偏执。为了避免外界信息的干扰,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为对既有规则的反叛,简而言之,对着干。当外界的意见像蜜蜂一样喋喋不休时,年轻人通常捂着耳朵,根本就不听。不听就对了,因为年轻人要的是“这件事有三种处理方式,看你自己怎么选择”,或者是“你需要什么帮助”,而不是“你不能这么做,你不行”之类的催眠曲。

坚守原来的秩序,需要固守原定的规则和理念,这可称之为保守。没有人喜欢秩序被打乱,要耗费很大的力气重新恢复秩序。原来的秩序,意味着原来的利益,存在于明天及后天的确定性中。一旦秩序打破,明天及后天的利益就不能期待了。现在,我理解这样的焦虑。

在我那些火气冲天的年月里,我做过以下类似的“不成熟”的事:

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根本不考虑他人讲那些话想表达什么,直接怼回去。

缺乏耐心,总是急不可耐地想知道最后的结果。

以单一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

认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时风光,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他/这个企业会很快衰落——这个想法尤其值得掂量。有这样的想法,当然只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心,欺骗自己。实际上,从长远来看,所有人/所有公司都会衰落,只是时机未知。许多公司/个人,从未有过辉煌,但很快衰落了,无声无息,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既然这才是事实,我又为何对那些忽然风光无限的个人/公司做出了那样的判断呢?

二十几岁的时候,总觉得年龄大十岁、二十岁的这些当时的“社会中坚力量”,太小瞧年轻人,不给年轻人机会,总认为年轻年少不经事,不能担当大任,因此打压了年轻人,让他们没有出头之日,只能唉声叹气,意志消沉。世界不能是这个样子,要让年轻人站起来,推翻旧有的秩序,建立他们自己喜欢的秩序。

过去,只有等这些大十岁、二十岁的人退出历史舞台,自己成为三十四岁的人,传统般地打压二十几岁的人,不给他们机会,那样的秩序才真正建立。但这其实是糟糕的历史循环。

我的错误在于,我只看到了问题,没有解决之道。最近三十年,已经有很多年轻人用自己的努力在颠覆原有的秩序。最快捷、最有效的颠覆方式,就是技术和商业。我们原本就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技术和商业上,来几次颠覆,并不奇怪。

至于嫉妒同龄人的成功,看不得他们年纪轻轻就抛头露面,事业有成,那是人性中的弱点。

而因此自怨自艾,颓废消沉,那就是自甘堕落了。

而要如何树立不可动摇的自信,恢复到生命力旺盛,冲劲十足的状态,每个人的方法都不相同。阅读、总结、反思,是回到住所,“静坐思己过”时要做的事。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具体的事务(战斗中),自我塑造。

两年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因自己所做的事,而塑造了我们自己。因此,选择一件能点燃心中的火焰且影响深远的事,每天投入其中,步步为营,是此生最幸福的事。当时光流逝,我们成就了所做的事;所做的事,也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体魄和外部形象。

简单而具体来说,锻炼身体这样的活动,最能直观地说明我以上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活中多与少的辨证法
关于读书的七点想法【组图】
关于读书的七点想法
职场上最中肯的告诫:这3种钱,越穷越不能省,越省越穷
书 事
无事乱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