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身体的两种方式

自重健身和器械健身都有大量的忠实粉丝。有的健身者,混合了自重健身和器械健身。在健身房里撸铁的大块头,有时候也练习引体向上训练背部肌肉。关于自重健身和器械健身,有大量的争论。在我看来,这都是情感上想要“赢”,于是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无关乎什么道理。

要停止这样的争论——至少是在某个具体的人脑海中停止这样的争论,只要问自己:我健身的目的何在?

想打比赛的健美运动员,追求大维度和肌肉线条。首先是大维度,维度是基础,没有维度,瘦小的身板即便是线条清晰,也入围不了职业比赛。因此,健美运动员需要大重量的刺激,补充大量的蛋白和碳水化合物,要有足够的睡眠。

体操运动员并不追求肌肉的维度和线条,只要按照打分标准,做出一套近乎完美的体操动作。这些动作,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趋于成熟和完美。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相应发展到适合完成这些动作的形态。没人在乎体操运动员的肌肉维度和线条,只会为他/她完成体操动作的完美度而惊叹。因此,体操运动员的关注点,在动作本身,体型的改变,是完成这套动作的副产品。

有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牛吃草。

2、牛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吃草又不怎么运动的牛,体格庞大,肌肉发达呢?这是由物种的基因和其需求决定的。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牛需要发展出庞大而结实的身体,在生物圈中生存下去。

人不同。人能生存,主要靠发达的大脑。至于身体肌肉,够用就好,不会无缘无故膨大。现代社会的每一份工作,即使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也需要脑力参与。脾气暴躁的老把式骂人时,会毫不客气地骂“你怎么不带脑子”。打拳击似乎是纯体力劳动,但顶尖的拳击手通常会说,你要用脑子打拳。

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拳击手不将自己练成健美运动员那样庞大的身躯呢?谁力气大,谁不就能赢么?但事实上,拳击不是这样的。大部分拳击手都身体结实,块头不大(除了重量级选手)。

因为身体肌肉发达不是刻在人的基因的主要目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提供给了人的大脑,因此,要获得肌肉维度和线条,就需要对抗阻力,补充大量的饮食。这是健美运动员做各种训练计划的依据。

每天进步0.001%,持续进步,几年后,前途不可限量,这样的说法能在情感上给我们鼓舞。实际上,每天都进步0.001%非常难。到最后,每个人都有一个极限,到达了那个极限后,就很难再继续进步了。对健美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来说,这个最后的极限,是身体功能障碍。那些大块头的健美运动员和夺取冠军的体操运动员,都有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关节或是肌腱再造手术的经历。或者是心脏、肾脏有问题,需要手术或是调养。

刚开始运动时,不需要去想这样的问题,只要信仰每天进步0.001%,持续撸铁,补充营养。等到了身体极限的那一天再说。

多大的维度才满意——这是个情感问题,是健美运动员对自己的要求。而他最终能达到多大的维度,要他的身体来回答。施瓦辛格在他的书中写道,有一次他因为意外受伤,一条腿的维度迅速缩水,令他很沮丧。像施瓦辛格这样健美界的传奇,也遭遇过这样的挫折,其健美的路,并不是一直往前——身体的维度并不是每天都比昨天大0.001%。那些夺取金牌的体操运动员也一样,他抵达顶峰后,身体的机能因为伤病而渐渐退化。很快,他要退役。一名普通的自重健身爱好者,两年前能做单手引体向上。两年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十斤,他做不了单手引体向上了。健身这条路,也跟其它事一样,并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反倒像是上凸的抛物线,有顶点,在那之后,走下坡路。接着,再努力,或许能恢复到顶点,甚至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看到健身运动的终点后,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要健身”这个问题。对健美运动员来说,他要问自己,多大的维度才够?如果不想增加维度,保持现有维度,也需要经常训练。训练计划必定要调整:你是为了训练的那种良好的自我感觉,还是为了将身体练到虚脱、肌肉发胀的感觉?你是想要一个结果,还是仅仅想要“我一直在健身”这种感觉?

我大部分时间里练习自重健身,偶尔用用器械,哑铃和杠铃,还有壶铃。年前我制订了一个训练计划:加强对肩部的训练,让肩部显得更饱满。这就意味着,要训练到酸痛发胀、恶心想吐的地步。知道了健身的规律后,我明白:不管我怎么训练,肩部不可能一直长,根本不可能按照每天0.001%那样的规律膨大下去。

这时候,我反思我的训练计划:一个动作做四组或是五组,其意义何在?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动作次数,还是为了告诉自己“我在训练”,本次我练了五组?

如果没有结果(目标)作为导向,健身机会陷入到“感动自我,我在训练”的错觉中。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锻炼身体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身体的健康灵活,有强大的心肺功能,和一定的肌肉力量。走路平稳、身体结实,讲话铿锵有力,爬楼不急喘。

在某些健身书中,提到了增大块头和习得某个技能的不同训练方法。自重训练也能增大肌肉的块头,当然,其效果比撸铁要差。我们普通人不需要太大的块头,所以公园里的单杠双杠,特别受欢迎。一个人如果身体机能优秀,能在单杠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多半都能收获认可的目光。而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就足够了。

我猜想,很少有武术家采用疲劳训练法来刻意增大块头。健美运动员用器械使躯体疲劳。自重健身者,用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高次数多组数迫使身体破坏性恢复,变得更加大块头。武术家不会采用这样的办法。相比于绝对力量,武术家更倾向于训练瞬间的爆发力和耐力。武术家有闭关修炼的习俗,同样作为健身爱好者,我猜想,在增大绝对力量和增加块头期间,武术家采用疲劳训练法,需要不受打扰的休息和调养。这时候如果遇到对手,而他没来得及躲起来,身体却带着伤,他很难取胜。

GTG这样的训练法,通常用来挑战学习高强度和高难度的动作。高强度、低组数、低次数、低频率。在追求增大块头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此种训练办法,去学会新的技能。在这方面,量变引发质变的规律不再起作用。因为,你再怎么做双手引体向上,也无法完成一次单手引体向上。你要学会游泳,就得下到水里去。在澡盆里,你不太可能学会游泳。

很多人觉得人体旗帜这个动作很酷。通过练习,10%的人应该都能学得会。要学会这个动作,就要不断地尝试练习这个动作。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最好加强对肩部的训练。如果你的肩部不够强壮,你很有可能在练习和演示这个动作时,拉伤肩部。而在运动中受伤,会令人心情沮丧,精神压抑。这就违背了健身的初衷,倒不如坐着不动。

由此,我得出构建身体的两种方式:

1、以增大块头为目的,需要使身体疲劳,抽干身体的能力,补充饮食和睡眠。

2、以学习某个酷炫的动作为目的,则要使用经常练习的办法,没事就练会儿,使身体对那个动作越来越熟悉,而每次练习,都有新鲜感。就这样,一直练,一直练,很快,你就学会了。

    对第二种方式,其乐趣是不管你年龄多大,你总还在挑战自我。毕竟,学会一个新东西,就给大脑制造了新经验。那时,你会觉得自己年轻。运动抵抗衰老,至少在身体机能和自我感觉上,会有这样的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自重健身大师们如此强壮、健康,却没有健美者的大块头?
正确认识力量和肌肉的关系!健身者,可不要入了误区
深蹲绝对是健身健美训练的动作之王
健身新手应该如何开始
女生练力量训练会不会变得很大只?
健美运动员教你如何练胸肌,强烈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