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幅《吴中七老图》画的是谁?

2017年9月,北京画院《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中展出了一幅清代胡洤所画《吴中七老图》,藏于南京博物院。


代胡洤《吴中七老图》


根据卷后彭慰高的第二篇题跋可知,这幅图卷中所画为“吴中七老”的“率真会”。“吴中七老”分别是勒方錡、李鸿裔、潘曾玮、沈秉成、吴云、顾文彬、钝舫。


清代光绪初年,苏州缙绅名士在吴云的听枫馆、李鸿裔的蘧园(网狮园)、沈秉成的耦园、顾文彬的怡园等名园的雅集活动甚勤,文酒唱和,有九老会、真率会、耆旧会、消寒会、等等名目,聚名流共赏法书名画古器旧籍,并屡屡做图以记。


宋代司马光罢政时,经常与故老雅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称“真率会”。清末苏州的这个“真率会”就是当时归隐苏州的官绅们效仿宋代先贤的风雅,在私家园林中鉴赏书画、诗文酬唱、品茗饮酒。


他们的宗旨是:“坐无杂宾,肴止五簋;位以齿序,酒随量饮;礼数不拘,弗流放诞。庄谐并作,弗涉讥弹。酒阑之后,继以品茗,各出法书名画,互相欣赏。”


顾云彬在日记中曾多次记载真率会的活动。光绪五年(1879年)九月初九,顾文彬邀请真率会的朋友们在怡园雅集,特地请来了常熟籍画家胡洤(芑孙)为他们画集体像,每人持有一幅作为纪念。图成之后,顾文彬发现朋友们的姿态摆得太一本正经,不能顾盼生情,难以补景。于是他与另外一位画家任薰商量,在画中补画三个童子,一个摘阮,一个抚琴,一个吹笛。两个多月后,顾文彬将画分送给好友们,但是吴云看后嫌弃自己脸上瘤子太大,潘曾玮脸色太红,要求顾文彬让画家重新美化。


第二年秋天顾文彬为此图题跋,对画卷中的人物相貌神情及位置逐一描述:“其浓眉秀目,面皙髭白,以手掩胸而坐于右者中将李鸿裔香严也;面圆髭微白,其容霭然,以手按膝而中坐者奉新勒方錡悟九也;面颊若被酒,白须飘然,袖手抱膝而坐于左者吴县潘曾玮养闲也;方面弄髭,笑容可掬,屈膝而坐于方椅者归安沈秉成仲复也;凭椅背而立,面清臞,须疎白,有海鹤风姿者归安吴云愉庭也;面长鼻直,美须髯望之伟岸,凭几而坐者长洲彭慰讷生也;方面微髭,坐于几侧,以手作按曲状者元和顾文彬艮庵也。”


有趣的是,这段描述与南博版《吴中七老图》的画面难以一一对应,与彭慰高题跋中的说法也不一样。


南博版《吴中七老图》画卷,卷后只有2则彭慰高题跋,第一则题跋年款是光绪壬午年(1882)。根据第二则题跋可知七人自右向左分别为:沈秉成跂足坐古木床上,卷轴、书籍罗列左右;李鸿裔案旁袖手而坐;勒方錡在案前执笔欲书;潘曾玮凭几而立,一鹤衔书至其前;吴云抱罍而立,一执杖童子侍立身后;彭慰高(钝舫)拈须席地而坐;顾文彬抱膝而坐。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胡洤不止一次为真率会画像,这两个版本不是同一次所画。第二种可能是,七幅画不全是胡洤(芑孙)补景,所以道具、背景有差异,在具体绘制的过程中,动态有微调也在情理之中。相较而言,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从画面来看,人物逼真写实,以细线勾勒人物轮廓,面部用白色和赭石色晕染,五官刻画细致。衣纹用白描手法表现,无晕染,线条工整流畅,较为圆润。


吴云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和收藏家,字少甫,号平斋、榆庭、抱罍子,晚号退楼。斋堂为两罍轩、二百兰亭斋、敦罍斋、金石寿世之居。收藏鼎彝、碑帖、名画、古印、古籍甚富,尤其是两件齐侯罍,两罍轩、抱罍子也因此而来。画中他抱罍而立是再恰当不过了。


沈秉成(1823——1895年),耦园主人,出身江南望族,工诗文书法,精鉴赏,收藏金石名画颇富,是著名的藏书家。沈秉成爱鹤,自号老鹤,道名沈来鹤。不知为何画面中与鹤产生关联的是潘曾玮。


顾文彬(1811——1889年),自幼喜欢书画,酷爱收藏,精鉴书画。1873年建过云楼,收藏甲江南。勒方錡(1816——1882年),江西新建人(今江西南昌),曾在江苏做官。彭慰高(1811——1887年),号钝舫老人,工隶书。潘曾玮(1818——1886年),晚号养闲居士。李鸿裔(1831——1885年)别号香严,晚号苏邻。吴中七老均善词,各有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吴中七老”到“画中七友”
风雅吴郡真率会(照片珍档)
何绍基同一题跋用篆书 行草书 罕见!
他把石头当相机、刻刀当快门,为很多朋友“拍”下惟妙惟肖的照片!
沈慧瑛:《眉绿楼词》名噪一时
李鸿裔手稿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