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升阳与疏肝的相关及临床应用(二)

3 逍遥散证与补中益气汤证的相关联

肝病的治则,《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辛以散之,酸以敛之,甘以缓之。如果用之不应,则须加用补脾之味。此仲景早有明训:“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12]后人常不解此意,治肝常拘于养血滋阴,滋水涵木,不知补脾之能速效也。肝气郁结与脾阳不升病证的病变过程中,常交互出现,其治疗用药,具有重叠性。肝郁脾虚证为临床最多见,治疗须辨明肝郁与脾虚的孰重孰轻,分清主次。如肝郁太过,而犯脾土,以逍遥散加减调之;如脾虚为重,兼肝郁,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调之。

如将逍遥散与补中益气汤两方的组药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其中的关联。两方共有药是:柴胡、白术、当归、甘草。不同的是,逍遥散中有茯苓、白芍、煨姜、薄荷,补中益气汤还有升麻、黄芪、人参、橘皮。同时比较一下两方药物用量的配比,可以看出,两方都俱有疏肝养肝,健脾和中作用,而逍遥散长于疏肝柔肝,温中祛湿,补中益气汤长于升阳益气,调中理气。临床报导,逍遥散能治疗许多脾胃疾病,而补中益气汤能用来调养肝病。柯琴说补中益气汤:“亦可以补肝,郁则达之也”。[3]有人论肝多有余而无补法,此只言其标而忘其本。肝木可因虚而失其条达之性,伤其生发之机。东垣老人独悟此理,以补中益气之剂升发清阳之气于至阴之下,乃救千载之弊矣。

笔者曾治一解姓妇女,45岁,诉胸闷,纳食呆滞五六年不解,每因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后加剧,发则胸胁郁闷,少腹胀痛,月经不调,息短纳呆,间发低热,脉弦细。屡用逍遥散、柴胡清肝饮之类加减无效。考虑患者病程长久,遂更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竟获得速效。其实这类病患临床颇为常见,由肝气失疏影响脾运,导致脾气不升,治疗不可拘泥于肝。逍遥散类方与补中益气汤同是调理肝脾的二个层次的治方。逍遥散证的演进,从阳、从虚转化,就是发展为中气下陷,临床颇为多见。张仲景《金匮要略》从五脏的生克关系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醒后学注意:“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12]可见补脾可以益肝,已是显然。张锡纯对此解释很有道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释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8]脾土健运,肝郁木枯自然得以改善,可见张氏对肝脾为关系理解非常深切。

补中益气汤不独能够升举脾气,方中当归养肝,升柴能行春生之气,可谓肝脾两调也。《伤寒方论》言:“盖柴胡能引清气而行阳道,又能引胃气上行而行春令。”[13]《脾胃论》言:“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可见,脾胃之气下陷与肝胆生发之气不升,在病机与治疗是息息相关的,一方为肝脾两治也。这在临床上是颇有实际应用意义。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1]656临床碰到许多风动眩晕,步行而振振摇者(如脑部病变患者),按清阳不升论治,每投益气升清而获效。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1]656临床治疗湿滞水肿的病症常用风药,是以风能胜湿也。

脾病可以引起肝病表现,如焦虑不安,抑郁寡欢,夜寐不宁,心烦易躁。往往治肝无效,必须补脾益气才能有效。东垣年代,劳倦内伤,大都伴有精神压力,肝郁失疏,东垣直以升阳补脾益气治之,获得良好效果。

结语

“人以胃气为本”,清气、荣气、卫气、春升之气,皆是胃气的别名。所以脾气的升清作用,必定协同着肝气之升的功能。脾胃之气下流,清阳不升,如饮食不化,脘腹胀闷,大都伴有“木郁”之证,治疗采用补脾胃,升阳气方法,即也包含“木郁达之”的意思,使肝气舒畅,则全身阳气亦随之而生发。

使用升阳与疏肝法,要掌握好适应证,须表现“郁”的征象。逍遥散类方,众所周知是适用于肝郁之证。补中益气汤也不例外,是属气虚而郁,或者久郁致阳气虚陷,即东垣言:“阳气郁于脾土之中而为火也”。特别是脾胃虚弱之体过食生冷,容易抑遏脾胃之阳气,引起气机郁滞。疾病的发生,大都与郁有关。清代吴澄说:“凡病之属郁者,十常八九。”[14]所以临床上逍遥散、补中益气汤之类方剂,应用相当广泛。后世只知滋水补血以养肝,殊不知补中益气乃养肝之大法,临床亦最为常用。因为肝病最易生“郁”,治疗离不开升阳以达郁。但是属于纯虚无郁之证,则不能使用此类方剂。所以柯琴说补中益气汤:“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肾阴虚与肾阳虚之证表现,多见下虚而上盛,宜摄纳下元,治崇景岳法,不可妄加升提,升则下元愈虚耳。东垣书中亦提出使用风药的警戒:“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6]34故对下元阴阳虚亏而无“郁”之症者,不宜服用。

肝郁有从实转化,致化热、伤阴、肝阳化风,若是肝木犯土,影响胃的通降功能,形成阳明腑实之候,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那么可从阳明胃腑入手治疗。临床常见肝经热盛,肝火上炎,如伴见胃腑实证,大便秘结,往往一通胃腑,肝火肝热便能很快平熄下来。肝体阴而用阳,肝之本脏虚证,有肝血虚,肝阴虚,治疗用方多为补肝汤,一贯煎之类;然而肝肾同源,所谓滋水涵木,即肝阴虚可用益肾滋水法,大都用六味地黄丸。此类养肝法,不可使肝之疏泄太过,否则反而损伤肝的阴血。叶天士特别提出“柴胡动肝阴”,[15]虽然并非绝对,是提醒后人,误用会导致变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李东垣(下)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黄芩汤、当归补血汤、泻心汤、逍遥散、白虎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淤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脾益气治重症肌无力
名老中医经验集——施杞(页 1) - 中医临床经验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
名老中医之路之(37 )董德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