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日学中医诊断》2.5.2. 切 诊 之 方 法

2.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通常在清晨,其意义在于'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未进食,未运动.那也就不必拘泥于*平且',而且,平且诊脉的机会也不多。所以这个早晨诊脉意义上的时间不是呆板的。医家汪机就讲'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

时间的第二个含 义是切脉的时间,以前讲是必满五十动,即脉要跳动五十下。目前通常的 3~5 分钟为度,时间*太少,有的细微变化容易漏掉。当然,碰上危急脉象则应立即给予治疗,不可胶柱以耽误病情。

时间的第三个含义主要是对医生所言,又称'平息'。即被诊的人要静,诊者也要'虚静',排除杂念,体会脉象。古时候没有手表,判断患者脉搏数率是以医生呼吸次数来定,因此,不花点时间调整呼吸不行。

2)体位;体位有两个要求,第一坐直或正卧,身体要放松,不可紧张。第二,手臂平展,与心脏近同一水平,手腕下垫一布枕,使腕舒展。不然脉象易受干扰,诊脉不便。

(3)指法∶通常的左手诊右手,右手诊左手。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处,再以食指按寸脉、无名指按尺脉,三指成弓形,指尖平齐,以指前腹最敏感处触脉。布指疏与病人 身高相应,高者疏、矮者密。诊时根据需要可三指同按(总按),或轻提二指,以一指上下体验某部脉象。

(4)举按寻∶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上下左右寻查脉象的手法。举是轻按,按是重按,上下左右寻找最佳脉象称寻。轻与重是相对的,胖者脉多沉,瘦者脉多浮。但胖瘦均有举按的要求,所以要反复实践,才能操作好。

以上介绍了一些脉学的基本诊法,文字虽不多,但若能正确掌握,则受益匪浅。

下面看两个病例∶

罗谦甫治建康道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春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 倦,嗜E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时来时去,约半载余。罗诊脉浮数,按而无力。处甘温礼补剂而愈。该案患者有发热,罗氏不去清热,而用甘温补剂,为什么? 在于按脉无力,虚证明矣! 若不用举按寻去细细体验.见热症,又 见脉数,不免苦寒之剂直折,犯虚虚实实之戒!

一老人头目昏眩而重,手足无力,吐痰相续。脉左散大而缓,右缀大不及左,重按皆无力。饮食微减而微渴,大便四日始一行。医投风药。朱曰;若是。至春必死。此大虚症,宜大补之。以参、芪、归、芍、白术、陈皮,浓煎,下连柏丸三十粒。服一年后,精力如丁年。该案朱氏力主大补而取效,也于切脉之细致。若脉沉实有力,而不散,则失去了大补法的依据。

【每日练习】

l,为什么切脉能了解五脏气血正常与否?

2,何谓三部九候?

3.何谓举按寻?


链接回顾


《百日学中医诊断》1.1 中医诊断学及其主要内容
《百日学中医诊断》1.2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百日学中医诊断》1.3.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和原则
《百日学中医诊断》1.4. 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①【望神】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②【望面色】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③【常色和病色】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④【望形态,姿态】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⑤【望五官】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⑥【望皮肤】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⑦【望络脉】
《百日学中医诊断》1.7. 四诊之一望诊⑧【望舌】
《百日学中医诊断》1.7. 四诊之一望诊⑨【望舌要点及舌主病】
《百日学中医诊断》1.8. 一周内容复习
《百日学中医诊断》2.1. 闻诊  闻声音
《百日学中医诊断》2.2. 闻诊  嗅气味
《百日学中医诊断》2.3. 问诊
《百日学中医诊断》2.4. 1.问诊
《百日学中医诊断》2.4.2. 问诊
《百日学中医诊断》2.5.1. 切 诊 之 方 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告诉你脉诊的基本操作要求
把脉图
三指号脉有诀窍,常见脉象须明了!
切脉:中医教你从脉象入手
切脉能知怀孕
诊余录·切脉一分钟所获多假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