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三招搞定粪污源,让南流江水质升级!

在昨晚的《讲政策》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为大家解疑答惑。

2014年以来,受到来自畜禽粪污、工业、生活等“三股污水”排放的影响,南流江水环境状况质日益恶化,成为广西境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2017年,南流江横塘断面年均水质为Ⅴ类,不断同比下降两个类别;被环境保护部4次通报、1次预警;2018年水质持续恶化,1~3月横塘断面水质继续恶化,均为劣Ⅴ类,被环境保护部再次预警。

南流江干流11个监测断面,水质10个断面都达不到Ⅲ类,玉林和钦州9个断面全部为劣Ⅴ类。“一江污水向南流”,严重影响了广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建设,影响了国家水十条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

据调查和测算,畜禽粪污和沼液直排是南流江头号污染源,据测算,将近占南流江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成。大量中小散养殖户普遍管理粗放,在今年三月底之前,其所产生的粪污和沼液基本上全部直排南流江,造成了造成严重污染的水环境污染。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牵涉到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环保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工作就会难上加难,甚至会激化矛盾。像南流江流域就非常典型,中小散养殖户数量多,产能和户数都占大多数,直排现象普遍。要打赢南流江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解决好中小散养殖户直排问题。

Q:粪污治理和资源化难在哪?

又是如何解决难题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

当前的难点就是大量中小散户粪污“管不住,用不掉”。大家都知道,猪粪尿经过发酵腐熟其实可以转化成非常好的有机肥料。但由于目前一些资源利用化模式在粪污收集、处理以及还田过程中的链条长、环节多、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养殖场户“管不起”“处理不起”,种植户则“施用不起”,形成了粪污资源化的成本瓶颈,大量粪污和沼液因利用无门导致直排,造成严重污染。

不少地方在一时找不到粪污还田渠道不畅原因所在的情况下,往往认为是“猪粪太多了”,将原因归结为“养殖数量过大”、“超过土地承载力”,提出以减少存栏量达到治理的目的。但由于生猪存栏量决定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不完全受政府控制,这样的“治理措施”要么无法真正落实,要么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要破解粪污资源化的成本瓶颈,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就是要通过缩短工艺链条,减少处理环节,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水准、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市场化和信息化手段,大幅度降低粪污处理和还田利用成本,让广大养殖户“管得住”粪污,让广大种植户“用得起”粪肥。

Q:粪污治理和资源化的具体措施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

自今年4月11日自治区主席陈武主持召开南流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现场会以来,自治区环保厅就开始指导养殖较为密集的玉林市福绵区和博白县,率先按照这个思路,大力推动尚未实现粪污全量利用和未能杜绝粪污沼液直排的养殖场(户)实施“截污建池、收运还田”,具体地讲,就是:

一是不强调养殖场(户)必须对粪污实施“干清粪”、“干湿分离”、“集中处理”等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的处理措施,而是要求其自行依法限期完成“截污建池”,实现粪污“就地腐熟”,粪肥“就地贮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养殖场(户)是“自行”完成“截污建池”,政府是没有花钱给补贴。因为,依法配备包括贮存池在内的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粪污不直排、不污染环境,是每一个养殖场(户)的法定义务,成本也是养殖场户可以接受的。

二是培育第三方服务主体,负责对养殖场(户)积存沼液粪肥“收运还田”,由专业公司或农民粪肥收运合作社对养殖场(户)所积存的沼液粪肥实施“有偿清运”,就近送至周边的农田、果园,实行“付费还田”,从而通过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的途径,实现粪污低成本“就近利用”,破除之前粪污资源化的高成本瓶颈。同时,“有偿清运”还起到了倒逼养殖场户减少冲水的作用,提高了积存粪肥的肥效。

同时,我们在实施这一举措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低成本操作、有增值运营”的基本原则,为所有中小散养殖户的粪污“存得住、用得掉、不外排”提供服务,让他们能够“杜绝排污,安心养猪”。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中小散养殖场户粪污治理的后顾之忧,也省去了政府需要筹措大笔补偿或改造资金的烦恼,也避免了很多社会矛盾,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政府只要投入少量财政资金用于适当补贴第三方运营机构粪肥收运车辆和装备购置以及在服务推广期的运行费用、保险费即可,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这笔费用分摊到每头存栏猪身上,也就大概20元左右,与既有的治理方式比起来,成本可以说是大大下降了。

Q:目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南流江横塘断面的年均水质仅为Ⅴ类。2018年的第一季度则进一步恶化为劣Ⅴ类。5月初数据显示,该断面氨氮、总磷分别为1.54和0.42(毫克每升),仍为劣Ⅴ类。自4月现场会之后,经过近4个月的不懈努力,8月份该断面的氨氮、总磷等指标已经下降到0.03和0.24,比5月初,降幅分别达98%、43%,水质已经基本稳定在四类了。

南流江博白段大利大桥断面的情况也很能说明问题,该断面的上游不远处就是水鸣河、清湖江等几条粪污直排污染最严重的支流的汇入点,其数据则可以更明确地反映一些重点支流的治理进展。该断面5月份氨氮、总磷分别为2.07mg和0.65mg,水质状况为劣Ⅴ类。8月份则下降到0.076和0.32,降幅达96%、50%,水质已经提升到Ⅴ类。

除了改善水质以外,按此治理方式,还同时培肥了土壤,缓解了过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农产品质量下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还能减少养分流失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提升农产品档次和卖价,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养殖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做到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赢,真正做到“养好猪、用好肥、保生态、促发展”,呵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Q:政府部门接下来是否有一些政策,

推广这一治理模式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助理 孔源:

流江的养殖污染治理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性。我们当前在南流江流域对尚未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的养殖场户推行“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治理模式,目的就是要及时归纳、总结、改进、完善这一路子,并推广到全区,实现全区畜禽粪污治理的深化。近日,自治区政府已经印发由了自治区环保厅按照自治区领导指示组织起草的《深入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相关举措将惠及更多的养殖业户了。这里,我就方案作个简要介绍:

一是明确目标就是在2020年底前,全区所有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率达到75%以上,南流江、钦江、九洲江和涉及饮用水源地的重点湖库相关流域县区市要达到90%以上。这个资源化率的考核方式也是明确的,就是自行通过生态化改造、种养结合等路子实现粪污全量利用和完成“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养殖场户产能的占比。

二是明确思路即通过缩短工艺流程、减少处理环节、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专业水准,降低粪污资源化成本,实现所有养殖场户粪污“存得住、用得掉、不排放”。具体就是要求所有尚未实现粪污全量资源化做到不排放的养殖场户限期自行完成“截污建池”,并组织粪肥收运还田服务第三方提供“有偿清运、付费还田”服务,低成本地实现养殖户“管得住粪”种植户“用得起肥”,逐步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导致的污染。

三是明确做法,简单的说,就是三个“形成”。首先,通过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尚未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的养殖场户限期完成“截污建池、收运还田”不断扩大覆盖面,加快形成粪污“不能排”的硬件和机制保障。

其次,通过宣传法规政策、开展多品种粪肥还田种植示范、讲明粪污和沼液直排的危害和粪肥还田的好处,明确沼液肥田不是排污也不是灌溉,防止错用标准阻碍沼液还田,为沼液粪肥还田“鸣锣开道”,还要引入粪肥还田保险机制,为沼液粪肥还田“保驾护航”,加快形成“不想排”的高度自觉。

最后,要加强执法监管,创新管理模式,发动群众监督,运用好大数据和云平台,加快形成“不敢排”的有效震慑。

环境保护与地方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不仅可以不矛盾,而且还能协调共赢、相互促进。我们也期待像“截污建池、收运还田”这一低成本粪污治理和资源化路子能尽快得到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都能从中收益。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一起为实现八桂大地“水清 地肥 民富 菜香 果甜 生态美”的美丽愿景贡献一已之力。

昨晚精彩节目重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头猪场如何利益最大化?算笔帐就知道了
农业部7月连发11条动态,38亿吨粪肥处理终于有了明确方向!
畜禽粪污都去哪儿啦?
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大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模式资源化利用(厌氧+还田)模式(一)
沼气发电工艺项目建设的难点及处理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