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小课堂20丨“天地不全”:不完美,才更美

走了这么长的路,战胜了这么多的困难,唐僧师徒终于抵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然而,小说家并没有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结局。在返回途中,由于忘了帮通天河的老鼋向佛祖询问年寿,师徒四人,连着白马,被老鼋扔进了河里,取得的真经也都被打湿。在石头上晒经的时候,《佛本行经》被粘住了几卷,导致现在流行的《佛本行经》,都不是全本。

  

唐僧感到非常懊悔,觉得是自己怠慢了真经,才犯下这样的过失。悟空却笑着宽慰他:“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也就是说,经被沾破是“天地不全”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并非我们的责任。悟空是在安慰唐僧吗?当然不是。请注意,在西行途中,悟空一直担任唐僧的宗教导师,向他讲解各种禅宗的奥义。这里是悟空最后一次向唐僧传道。这里说的道理,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那么,“天地不全”,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全之中,有什么奥妙?我们回到《西游记》的开头。第一回,小说家采用了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理论,将天地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大循环称为一元。一元又可以分成十二会,以地支来进行命名,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子会”开始,到“亥会”终结。有趣的是,当小说家在描写这个循环过程时,并没有从子会,也就是起点开始写,而是从上一个循环接近终点的地方,也就是“戌会”写起。小说家先描述了上一个循环天地的毁灭,然后才开始叙述新一轮的开辟和创生。

  

为什么要这么写?难道不能直接从开笔写起,按着顺序写到终结?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样一种写法,容易让人忽视循环这个大前提,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轮的开辟之内。从上一轮天地的毁灭写起,循环便必须被正视了。不过,循环本身也不是重点——运动变化,生生不息,这才是古人认为的宇宙的终极规律。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不全之奥妙”了。如果天地本身是完整的,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僵化、稳定的结构,从而阻止运动的发生。正因为“天地不全”,所以天地的运行就获得了一个基本的动力:从不完全趋向于完整。如同《道德经》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无论有余还是不足,都不算完全,所以天道会在事物之间调节,从而趋向平衡。平衡只能趋近,不能达到,所以天地的运行永不停歇。

  


“不全之奥妙”,是古人从对自然的观察中得出的一种朴素的哲学。古人不但用它理解世界,也用它指导行动。如果我们接受“天地不全”这个前提,就不会在生活中过分地求全责备:最完美的工作,最完美的家庭,最完美的爱情,最完美的人生,通通是不存在的。即使“完美”的存在,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完美”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和改善的必要,就意味着否定了行动的可能。这么看来,“完美”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完美。

如果一切“完美”,悟空就不会去追求长生不老的秘密,唐僧也不会发愿去西天取经。如果一切“完美”,唐僧和悟空就会相敬如宾,不会有争吵和冲突,也不会有悟空的三次出走和被逐。如果一切“完美”,猪八戒就算还在天上当他的天蓬元帅,沙和尚也不会打碎玻璃盏。如果一切“完美”,取经路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磨难,也根本不会产生《西游记》的故事。

  


“天地不全”,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也是人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的前提。“天地不全”,补全天地的是谁?只能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中庸》里面说,人要发挥自己天赋的可能性,也要帮助每一个事物发挥它们天赋的可能性。人的责任就是辅助天道的运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天地鼎足而三,并称为“三才”。由此可见,承认“天地不全”,并不会导向消极无为。

“天地不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思想遗产:不但激励着我们行动,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在行动之时保持一颗超脱之心——不苛求,不奢望,不妄为。这种辨证的智慧,不知道能不能被焦虑的现代人所理解?

悟空对唐僧说,师父,天地不全,所以佛经也不可能完全,这是无法抗衡的规律;但是正因为佛经不全,所以才更需要你——通过你辛勤的翻译、深刻的阐发、永不懈怠的讲演,让真理被人们所理解。

于是,我们就拥有了伟大的佛教僧侣、翻译家、教育家——玄奘法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圣人掌握大道即可通乎自然万物的奥妙
​《循环的奥妙》
胡希恕 六经解—中医奥妙
我对帛书《道德真经》的浅解
一卖就跌,一买就涨,奥妙到底在哪里?
【瘦唐僧开讲40】有些事,为什么总是在低层次循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