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汉帝国在巴蜀》上:回到历史现场,考察蜀汉政权的兴衰成败

中国这三十年,价值解构是一个基本思潮。在这样一种背景底下,“道义”好像成了一个可疑的词,在满堂的哄笑之中,即使没倒塌,也显得很猥琐。你说“道义”,几乎就会被人在心里替换成“装逼”二字。

有人哂笑——不装逼真的会死吗?

这三十年,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在这个丛林的时代殊死搏杀,视第一桶金的原罪为理所当然。然而,真正做大做强做长做久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如烟云起灭。

不妨问问——它们都是怎么死的?

是的,不装逼,真的会死!

你还真别不信——道义和价值,才是人类最深厚绵长的维系力量。

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

一、三次跨越:刘备成为汉朝天命的捍卫者

1. 第一次跨越:研习儒学,获得士族阶层的认同和接纳。

1.1 15岁那年,刘备在母亲的安排下拜当世大儒卢植为师。他很快掌握了儒家学说的精髓,而且身体力行,展现出一种君子气度,即懂礼节、讲信用,宽厚待人、急公好义,从而博得了士族的好感。

1.2 184年河北爆发黄巾起义,朝野震动。卢植出任北中郎将,镇压起义,刘备随军征战,因功当上了平原相。

1.3 一次,黄巾军围攻北海,北海相孔融向刘备求援,刘备帮他解了围。孔融十分感激,逢人就夸刘备是位仁人君子。孔融乃当世名儒,经过他的确认,刘备在士族阶层站稳脚跟。

2. 第二次跨越:在徐州,刘备跻身群雄行列。

2.1 为抵御曹操,徐州牧陶谦请刘备帮忙,并拨给刘备四千兵马。后来陶谦向朝廷表举刘备为豫州最高行政长官豫州牧。

2.2 陶谦逝世,徐州士族推举刘备接任徐州牧,他真正成为一方诸侯,登上群雄争霸的历史舞台。


2.3 徐州被吕布夺走,刘备狼狈出逃,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荆州人心不稳,曹操大举进攻。所到之处荆州望风而降,刘备跑到长江边的夏口才站住脚。

3. 第三次跨越:刘备提升格局,将自己和群雄区分开

3.1 刘备与孙权联手抗曹,并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表面上是汉朝丞相,实际上把皇帝架空,打着皇帝的旗号满足私欲,分明是汉朝的敌人。孙刘抗曹不仅不是叛乱,而是忠于汉室的表现。

3.2 诸葛亮为刘备设定的目标是“复兴汉室”。这就把刘备和群雄做了切割。群雄纷争,要么是想占山为王当军阀,要么是想篡夺汉室江山。唯独刘备,是重整山河、匡扶汉室。他成了汉朝天命的捍卫者,其事业具有天然的正义性。

3.3 公元208年冬,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此战对于刘备具有双重意义。首先以弱胜强,意味着汉朝气数未尽,刘备捍卫汉室天命的努力有望成功。其次,孙刘两家瓜分荆州,诸葛亮“跨有荆益”的设想部分实现。下一步将是拿下益州。

二、从夺取益州到孙刘联盟破裂

1.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荆州方向收缩兵力,回避孙刘联盟的锋芒,将矛头转向汉中。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下,汉中军阀张鲁迟早会投降。这引起了益州牧刘璋的焦虑,因为汉中是益州门户,一旦被曹操拿下,益州将很难保全。于是刘璋邀请刘备攻取汉中、抗拒曹操。

2. 刘备入蜀后刘璋拨了一部分军队,使其兵力达到三万,武器、物资供应充足。但他没有攻打张鲁,而是利欲熏心,只想尽快推翻刘璋,无心做长远打算。刘备带着人马北上到汉中附近的葭萌关,就止步不前,足足磨蹭了十个月。

3. 公元212年,曹操准备征伐东吴,孙权要求刘备支援。刘备以兵力不足为由向刘璋提出增兵,刘璋没有满足要求,刘备就此撕破脸皮,掉转枪头进攻刘璋。

4. 由于背信弃义,刘备势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益州士族群情激奋,坚定地站在了刘备的对立面,致使战争拖了几乎三年。刘备不得已,招驻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入蜀,这才凭借优势兵力取得上风。

5. 蜀汉政权创建之初即面临危机:

5.1 内部基础不牢:由于得位不正,益州士族对蜀汉政权口服心不服。刘备构筑的权力班底,多为长期追随自己的人,益州本地人则难以挤进权力中心,这一状况延续到了蜀汉后期。对益州士族来说,蜀汉更像是外来政权。也因此,蜀汉内部始终存在着一股以益州士族为代表的离心力。

5.2 外部环境恶化:刘备入蜀前跟孙权约定,共同谋取益州。谁料他趁东吴防备曹操的机会独占益州,如此不讲信用的做法惹恼了孙权。此后,刘备称汉中王、关羽攻打襄阳,更让孙权惴惴不安,于是决定反戈一击。公元220年,东吴趁关羽与曹军缠斗,从背后偷袭。关羽战死,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三、称帝与托孤:蜀汉政权遭遇统治危机

1. 公元220年11月,汉献帝被迫禅位,将汉家天下让与曹丕。曹丕即皇帝位,为曹魏政权开国皇帝。东汉灭亡。公元221年5月,刘备在成都称帝,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如此一来,蜀汉政权就不是刘备用不正当手段夺来的,而是对汉朝天命的延续。这给蜀汉政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效对冲了丢失荆州的负面影响。

2. 刘备征讨东吴,意在夺回荆州,给东吴一点教训。因指挥失误,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入白帝城,并身患重病。刘备召见丞相诸葛亮,将幼子刘禅托付给他,并提出了“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的方针,也就是把主攻方向从东吴挪开,投向占据中原的曹魏。这标志着刘备对蜀汉的政治路线做出重大调整。

3. 公元223年6月,刘备驾崩,终年62岁,这副重担落到了诸葛亮肩头。他试图将蜀汉政权从兵败夷陵的统治危机中解救出来。

未完待续,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朝成败得失|三国——派系的夺权史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说刘备对蜀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同样是外来户,为何东吴在江东的根基比蜀汉在益州要稳固很多?
三国:刘备比刘璋强,可蜀中豪强为何要抵制他?因果还在刘备身上
面对影响深远的门阀士族,曹魏、蜀汉、东吴的应对之策有何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