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励志丨《女佣的故事》看女佣如何乘风破浪成为作家!

★ 本书是一位美国底层单亲妈妈的回忆录,内容源自她做清洁工以及独自抚养女儿的真实经历,涉及时下热门议题:女性独立、家庭暴力、医疗制度、贫富差距等;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本书选为2019年的个人夏季书单;Neflix已购下影视版权,兰德的故事即将以影视的形式与读者见面;《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社会学家芭芭拉·埃伦赖希为本书亲撰序言。

★ 《纽约时报》畅销书,2019年百本值得关注图书;《华盛顿邮报》2019年50部杰出非虚构作品;《底特律新闻报》2019年最受瞩目新书;《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书籍;《魅力》杂志2019年度最佳图书;《米苏拉人报》最佳图书;Amazon2019年百本最佳图书、最佳非虚构图书、最佳回忆录;美国巴诺书店2019年春季选书;波士顿城市网站最期待新书;Hello Giggles社群网站推荐新书;《时代杂志》《Vulture杂志》《卫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圣地亚哥娱乐杂志》联袂推荐。

当一个人在贫困的泥沼中陷得太深,可能就再也找不到爬上去的轨道了,生活中只剩下苦难。-------《女佣的故事》

我和高中同学每天都在探讨:觉得钱不够花,时间不够用,很少能体会到“满足”和“充盈”的感觉,只觉得紧张和琐碎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窘态”,人生何时才会出现转机?

也许我们对现在的生活不够满意,但比起绝大多数人,可能我们还算是幸运的,不至于无家可归,遭人冷眼,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依旧食不果腹,可就是有着这样境遇的一个女人,却因为一个选择,实现了人生的逆风翻盘。

《女佣的故事》讲述的是作者斯蒂芬妮的真实经历,从贫苦的女佣到知名女作家,斯蒂芬妮饱尝人情冷暖,怀揣着给女儿一个更好的家的愿望,这位单亲妈妈辗转流连,最终得偿所愿,带着女儿奔向了梦想的米苏拉,开始了自己的作家梦。

《女佣的故事》被评选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书籍, 《华盛顿邮报》2019年50部杰出非虚构作品之一,连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被这本书吸引,将其列为2019夏季书单。

这不是一本让你看过后就就能摆脱现实所有困境的书,但是它会启发你思考,“穷忙”怪圈的幕后推手是谁?循着Stephanie逆袭的踪迹,我们可以发现,困住我们手脚的,并不是能力和运气,而是我们的心态。

还有几十年才能还完的贷款,到手的工资永远追不上消费的欲望,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能在脑子里想一想,我们发现拥有的远比失去的多,这是现实,可如果我们每天只盯着这些,生活就永远如同一个死结。

我们要做的,是要认清“穷忙”的本质,让自己从这种“稀缺心态”中走出来,用强大的心智能量释放内在的潜能,也许下一个逆袭的人,也许就是你。

  • 01、被“短缺”控制的世界

作者Stephanie在28岁时未婚生下了女儿米娅,孩子的爸爸杰米曾威胁她打掉这个孩子,甚至扬言不会给她一分钱抚养费,但斯蒂芬妮还是选择成为一名单亲妈妈,尽管她当时一无所有。

女儿的降生彻底改变了斯蒂芬妮的命运,如果说以前她还能靠工作勉强糊口,那么女儿的来临让她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她们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救济券勉强度日。

斯蒂芬妮每时每刻都在生活的捉襟见肘中挣扎,她带着女儿几次搬家,斥“巨资”租来的屋子,因为布满霉菌,让米娅耳朵饱受细菌感染的折磨;看着女儿吃饭,她只能大口吞咽咖啡果腹;每次出门买菜前,她都要仔细盘算卡里的余额;为了谋生,斯蒂芬妮靠做女佣谋生,擦洗令人作呕的马桶,以及油污顽固的厨房,经年累月的辛苦劳作,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疼痛难忍时,只能靠食用大量布洛芬缓解。

一个贫穷而又孤立无援的母亲有多艰难?要多艰难有多艰难,曾经也是在中产阶级家庭里长大的她,想给女儿买一件新裙子都没有钱,只能去二手商店挑选人家的旧衣物,旧玩具。

就像作者说的,贫穷犹如一个污浊的泥潭,死死陷住我们的双脚,绝不放我们离开。

物质的贫穷,生理的疼痛姑且还可以忍受,最让作者感到无地自容的是来自他人的偏见,以及自己作为无法作为一名合格母亲的羞愧感。

当她拿着政府的救济券结账,旁边的老人一脸鄙视地对她说:“不客气”!因为在他们眼中,穷人花的都是他们辛苦交上的税金,那种怜悯中饱含鄙夷的感觉,正是令斯蒂芬妮难以忍受的。

除此之外,最令斯蒂芬妮痛苦的,是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因为住的地方空气不流通,长期潮湿长霉菌,她的女儿米娅经常生病,她只能忍痛把她送到日托班去,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把她送到孩子爸爸那里去,哪怕孩子爸爸已经起了跟她争夺抚养权的心,哪怕孩子的爸爸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她的坏话,哪怕孩子的性情已经因此而受到了影响。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斯蒂芬妮的人生,那就是“穷”,如果有了钱,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可是即使她拼了命地工作,还是难以摆脱穷困潦倒的现状。

是继续苟活,还是换一种活法?斯蒂芬妮选择了后者,她想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更为了继续圆自己的大学梦,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斯蒂芬妮疯了,活着已经足够艰辛了,还去上什么大学啊?可这正是她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也正是这个不同寻常的选择,让她实现了人生的转机。

这让我想起了《奇葩说》辩手詹青云,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她,也是贷款百万才有了留学的机会,可是很多人并没有她这份勇气,因为大家会想,我借那么多钱,要多少年才能还清呢?可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些钱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为了让自身增值,是一种更长远的投资。

如果把作者的人生轨迹看作一段旅途,她决定继续求学,就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她可能一辈子就只能跟抹布和消毒液打交道,过着直不起腰,遭人冷眼的绝望生活。

想一想,我们和斯蒂芬妮又有什么区别,辛苦地谋生,身为职场妈妈,每天更是游走在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起你的心碎边缘,但生活还是日复一日,难有起色。

从斯蒂芬妮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们对“贫穷”最大的误解,也许我们陷入困境的并非物质条件的短缺,而是心态的贫瘠。

  • 02、“贫穷”到底意味着什么?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斯蒂芬妮如果没有继续求学的渴望,可能她至今仍然徘徊在各大家政公司,每天为数不清的账单发愁,偶尔政府发了福利,也只能满足她们吃一次奢侈的快餐,生活依旧暗不见底。

如果我们只看问题的表面,会觉得斯蒂芬妮的困难都是钱惹的祸,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可是凭借她现有的能力,她又能赚多少钱,随着女儿米娅的长大,她们的开销只会与日俱增,所以一味地赚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经常会思考,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而富人却越来越富呢?

其实,穷人和富人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穷人只关注眼前,而富人却在未来。比如在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富人总是在教育问题上不惜砸重金,而穷人则只会想着如何改善现有的物质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电视剧《安家》,房似锦和姐姐们被妈妈逼着早早退学嫁人,即使房似锦学习很好,还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学,可房母居然擅做主张,替房似锦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她只想让女儿早早出去打工赚钱,通过压榨女儿贴补家用,供养宝贵的儿子。


可是令房母万万没想到的是,没上大学的房似锦依然靠自己的实力闯出了一片天,她把房似锦当成了全家的摇钱树,眼睛只盯着她的钱袋子,却从不思考女儿是如何变得如此优秀的?

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房似锦的学历造假被翟云霄举报,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堂堂房经理竟然连大学文凭都没有,可是房似锦却说,虽然她拿不出大学文凭,但是大学里的每一堂课她都认真听了,而日后的工作能力也证明了她的学习能力与很多人相比,都居于上游。

“吸血鬼”房母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穷了一辈子,虽然她可以靠压榨女儿,获得生活的暂时宽裕,可是她 心态却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眼下,盯紧自己当下不被满足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对儿女长期能力的养成。

受到房母毒害最深的,其实不是房似锦,而是她的弟弟,虽然她是房母最看重的,也是全家唯一有资格进入大学的,但同时也是被房母“贫穷思想”影响最深远的人。

他和房母一样,只看到了自己当下物质的稀缺,因而保住房似锦这个聚宝盆不撒手,让她帮助自己解决房贷问题,从这点上看,他和房母又有什么区别?其实他完全可以把房似锦当做老师,工作经验丰富的姐姐,会教给他远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人生经验。

《稀缺》这本书说道,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资源的匮乏,而是心态的贫瘠,它会让我们看不到自身潜力,更不能有效地把资源用在自身和家庭发展之中。

03、如何才能摆脱贫穷,逆风翻盘?

  1. 建立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写道,拥有固定型的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看《寄生虫》这部电影,开始我对穷人一家恨得牙痒,明明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并且搭上了迈向富裕的大船,却都贪图安逸,戒不掉身上的懒惰,最终穷爸爸因为自尊心受伤,杀害了男主人,自己的女儿也被人杀害,人生陷入更深的绝望。

可是再仔细回味的时候,我发现不是因为他们太懒,太贪婪,而是他们被“穷人”这个标签打压得太久。

在固定思维模式下,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就会认为这是永久的,不可逆的,所以当穷爸爸被富爸爸嫌弃身上有味道时,他就会再次被提醒身上有着永远摘不掉的“穷人”标签。

所以,与其说他最后因为自尊心受伤杀害了富爸爸,不如说,他是恨自己的无能,不相信自己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斯蒂芬妮虽然境遇令人同情,可她贵在坚持一直相信未来会是美好的,她没有为自己贴上女佣的标签,而是梦想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用一台破旧的电脑不停书写,即使深陷命运的泥沼,她也要不断挣扎。

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摘掉身上所谓的标签,不要因为别人一句话就轻易否定自己,人的能力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用急着证明现在的自己,而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上,他人的评价的固定的,终身成长才是最有价值的。

  1. 停止关注眼下的稀缺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斯蒂芬妮为了改善女儿的居住环境,决定搬往离现在的工作地点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她可以以工抵租,但同时也意味着她将失去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背上一身债务,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新的居住地。

因为她清晰地知道,如果她的心思只关注着下个月发工资前日子怎么过活,那么生活永远不可能发生转机,这就是著名的“管窥效应”,即我们只专注眼前管子内的稀缺,就会忽略管子外的更大的世界。

斯蒂芬妮把女佣当成了眼下艰难生活的过渡职业,25年以来,她心里一直装着她的作家梦,即使是在现在温饱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定着最初的梦想,并朝着这个方向靠近。

为了心中更长远的目标,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打破当下的勇气。

斯蒂芬妮将自己当下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列出来,每次只完成一件,依次攻破,而对于那些虽然也困扰她很久,但却是未来需要考虑的,诸如自己的养老金和女儿大学的费用等,统统剔除到自己的思考之外。

当斯蒂芬妮把自己从专注稀缺的泥潭中拉出来之后,她有了更多的精力专注在自己的梦想中,她知道未来有个更宽广,更美好的世界等着她去挑战。

每个人的心智流量都是有限的,当你花费过多的心思在稀缺的事物上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在挖掘自身潜力这件事上浪费了等量的精力,造成的结果就是稀缺的周而复始。

《女佣的故事》这本书是一位单亲妈妈人生逆袭的故事,它不是在单纯地为我们灌输鸡汤,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励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我们真正短缺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变更好的心态,把关注的焦点,从匮乏的物质上转移到无限的潜能中来,你会发现自己同样未来可期。

就像文章最初写的那样,当一个人在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陷得太深,可能就再也找不到爬上去的轨道了,生活中只剩下苦难,可是即使深陷泥潭许久,也要记得抬眼看一眼天上的月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美国做穷人是一种什么体验,一个美国底层白人女人的痛苦挣扎
穷人难,穷母亲更难,从《女佣的故事》看美国未婚单亲妈妈的无奈
《女佣的故事》:你可以微弱,但一定要有光
《女佣的故事》:不要瞧不起“世界上最后一份工作”
你的家好不好,看这三点就知道
《女佣的故事》:被家暴的单亲妈妈,成了女儿的英雄|豆爸读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