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验案——摘录

1 、眩晕
患者, 男, 55 岁, 教师。主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 2 年余, 加重 1周。 患有高血压病史 2 年余, 经服开搏通、速尿等西药后, 血压有所下降, 但头晕缓解不明显, 曾服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 效果不佳。平素血压控制在:16O~190/ 90~ 1 10 m m Hg。现证:头晕 目眩, 轻时眼花, 头重脚轻感,重则如坐车船, 走路不稳, 兼有畏寒、肢厥、困倦乏力, 胃纳欠佳, 胸闷作恶, 舌黯红, 苔白腻, 脉沉弦。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组) 。中医诊断: 眩晕(阳虚水饮上泛夹痰瘀) 。治疗维持原有降压药, 但应逐渐减量。中医以温阳利水为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茯苓 30 g, 桂枝 10 g, 白术20 g, 甘草 6 g, 泽泻 15 g, 熟附子(先煎) 10 g, 干姜 6 g, 党参 15 g, 法半夏 12 g, 蔓荆子 10 g, 砂仁(后下)6 g, 川芎 1O g。
4 剂, 水煎服, 日 1 剂, 分 2 次服。复诊:眩晕、纳差、困倦乏力、畏寒症状好转, 但肢端触之仍冷, 有少许胸闷作恶, 白腻苔 略化 。守前 方, 熟 附子量增 至12 g, 加 田七 片 ( 先煎) 10 g、黄芪 30 g。续服 4 剂, 诸症明显好转, 腻苔渐化,弦脉转缓。共服 16 剂后, 患者眩晕愈, 四肢渐温, 精神可, 纳佳, 舌黯红, 苔薄白, 脉沉微涩。 血压趋于正常: 13O~140/ 80~90 m m Hg, 以健脾滋肾, 兼活血为主调理善后 。
(按):本案易被误认为是气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前医曾用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 效果欠佳。缘患者头晕目眩,走路不稳, 肢厥怕冷, 舌苔 白腻, 脉沉等, 四诊合参, 当辨为阳虚水饮上泛。阳虚水湿不化, 湿阻清窍, 故见以上诸症。治宜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方中熟附子、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用大剂量茯苓、白术、泽泻、党参以健脾行水:法半夏、砂仁健脾理气化痰;蔓荆子、川芎熄风活血止眩。此与仲景健脾温肾利水治眩相类 。阳气温复, 运化之力复职, 则水湿之邪得以消除, 诸症也随之消失。


2、喘证
患者, 男, 7O 岁, 退休工人。患者咳嗽、气喘反复发作 1O余年, 加重半个月。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 1O 余年, 半月前不慎受凉而致咳嗽、气喘加重, 曾在某院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 经用舒氟美、安普索、先锋Ⅵ胶囊等药物, 但效果不佳。刻诊:咳嗽, 气喘,痰白稀易咯, 口唇轻度发绀, 纳欠佳, 夜间因咳喘难以入睡, 大
便干, 2 日 1 行, 舌淡, 苔薄黄, 脉浮数。查:T 37℃, P 100次/ mi n, R 25 次/ mi n, BP 120/ 70 m m H g。桶状胸, 肋间隙增宽,胸部叩诊过清音,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 呼气延长, 双下肺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西医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②慢性阻 塞性肺气肿。中医诊断:喘证 (外寒内饮) 。 治疗以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干姜、炙甘草、细辛、陈皮各 6 g, 桂枝、五味子各 10 g, 法半夏、杏仁、白芍各 12 g, 紫苏子、紫菀 、款冬花各 15 g。每日 l 剂。服药 4剂后, 咳喘减轻, 食欲好转, 大便正常。守方 4 剂后, 患者咳嗽气喘症状明显好转, 但 胃纳仍欠佳。前方去紫苏子、紫菀、款冬花, 加党参 15 g、白术 12 g、茯苓 15 g。8 剂后, 咳嗽气喘缓解, 纳佳, 精神可, 眠可, 二便调。 肺部听诊呼吸音稍粗,干、湿性 罗音 消失。
(按):本案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咳嗽、气喘反复发作 10余年, 素有痰饮内停, 因不慎受凉而诱发咳喘加重, 为典型的外寒引动宿痰之咳喘证。痰饮内蓄, 风寒引动, 寒水相搏, 壅遏于肺, 肺失清肃, 故咳喘、痰多稀白。舌苔虽薄黄, 但舌质为淡;脉虽浮数, 但按之无力, 均为阳虚寒饮内停之证, 故用小青龙汤加味。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以治 “ 外寒”;干姜、细辛、法半夏、陈皮温肺化饮;紫苏子、紫菀、款冬花、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配五味子酸收敛涩, 散中有收, 以防肺气耗散太过。外邪得解, 内饮得化, 肺气得宣, 则咳喘 自平。本例治疗关键在于温化, 此乃仲景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之意。


3、水肿
患者, 男, 66 岁, 退休干部 。主诉:反复双下肢水肿、腹胀 2 年余, 加重 20 d。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腹水, 水肿逐渐加重, 出现胸水, 呼吸困难, 曾在数家医院诊治, 抽胸、腹水化验均未发现明确病因, 肝功 12项:G GT 168 u/ L, ALP 187 u/ L, 总胆红素 23. 7 ~m ol / L, 直接胆红素 13. 6 ~m ol / L;肿瘤 4项:CA125 205. 86 u/ m E;胸腹部 CT 增强扫描:肝左右叶多发性肝囊肿, 腹水征, 右侧胸水。
腹腔镜探察:未发现肿瘤、结核等病变。在某院住院治疗近2 个月, 出院诊断为:胸腹水病因未明。服用速尿、吗丁啉、复方维生素 B 等, 效果欠佳, 水肿、腹胀日益加重。现证:双下肢高度水肿, 腹胀如鼓、拒按, 尿少, 300~ 500 m L/ d, 气短懒言, 畏寒肢冷, 口干不欲饮, 纳差, 大便干、量少, 舌淡黯, 苔黄厚、剥苔, 脉沉弦细。查体:面色萎黄, 巩膜黄染, 蛙状腹, 移动性浊音 (+) , 双下肢肿胀 (+++), 呈凹陷性。西医诊断:①多发性肝囊肿;②胸腹水病因待查。中医诊断:水肿、鼓胀 (脾肾阳虚, 气血瘀滞, 水湿内停) 。治以温脾补肾、利水消肿、行
气活血。 方用真武汤、 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味: 熟附子(先煎) 10 g,白术、白芍、枳壳、猪苓、 大腹皮、香附各 15 g, 柴胡、桂枝、干姜各 6 g, 泽泻 12 g, 车前、茯苓各 20 g。每日 l 剂。4 剂后, 双下肢水肿消退明显, 腹胀、气短减轻, 黄厚苔略化, 脉转缓, 尿量增至 l 700~ 2 100 m L/ d, 大便转软, 1 次/ d。原方续进4 剂, 患者双下肢水肿继续消退, 无明显腹胀、气短, 尿量增至2500 ~2 800 m L/ d, 无 口干, 但仍有畏寒肢冷, 纳欠佳, 于上方加党参 20 g、田七片(先煎) 10 g。续服 4 剂后, 诸症明显好转, 黄厚苔已化, 舌苔分布均匀。后以健脾补。肾调理善后。
(按):本案为原因不明胸腹水。CT 扫描提示:肝左右叶多发性肝囊肿。症见:双下肢水肿, 腹胀如鼓, 尿少, 气短懒言,畏寒肢冷。系因湿热久羁, 侵害肝脾, 气机不畅, 瘀血阻络, 日久致脾。肾阳虚, 气化不利, 水液内停而成, 为虚实夹杂之证。脾阳不能运化传输水液, 肾阳不能温煦蒸化津液, 加之气血瘀滞,津液不布, 则水湿壅滞, 积于胸腹腔则为胸腹水, 泛溢肌肤则为水肿。一般认为苔剥是水湿壅滞、日久化热伤阴所致。其实不然, 乃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津不上承而致。故用真武汤、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味。方中真武汤温。肾化气利水合五苓散加强通阳化气之力, 阳气充实, 则气化水行;加车前草、大腹皮以功逐水饮、利水通便。《 金匮要略》云:“ 血不利则为水。 ”故合四逆散、香附、田七片以行气活血, 气行则血行, 血行则水行。值得一提的是, 当便通, 尿畅, 胸腹水、水肿势减后, 仍当培补脾肾、行气活血, 但不可攻伐太过, 徒伤正气 。


4、杂证
患者, 女, 68 岁, 退休妇科医生。主诉:反复寒颤, 发作有时 l 周。患者于半月前不慎感受外邪, 出现发热(T 38. 6℃) 、恶寒 、口干、鼻塞、流涕等, 经服感 冒药及疏风清热解表方药后, 近 1周已无发热, 但每 日午后 5 时及清晨5 时出现寒颤, 每次约持续 1~2 h, 寒颤后汗出, 以头面部为限, 咽干, 口渴, 疲倦乏力, 便溏, 2 次/ d, 纳欠佳, 舌边尖红, 苔白、中心微黄, 边有齿印, 脉弦数。证属少阳枢机不利, 脾胃虚寒。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 12 g, 桂枝 12 g, 干
姜 6 g, 生牡蛎 (先煎) 30 g, 白术 10 g, 瓜蒌皮 10 g, 黄芩 12 g,天花粉 20 g, 太子参 30 g, 茯苓 30 g, 炙甘草 6 g。每日 l 剂,
水煎服, 每 日2 次。2 剂后症减, 寒颤持续 15 mi n。原方续进4 剂, 未再寒颤、汗出。
(按):柴胡桂枝干姜汤源于 《 伤寒论》 及 《 金匮要略》 。 《 伤寒论》第 147 条云:“ 伤寒五六 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 金匮要略》云:“ 治疟寒多微有热, 或但寒不热。 ” 刘渡舟教授讲过:“ 陈慎晋先生曾告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兼见 ‘ 阴证机转’者, 用之最恰 。 ” 刘老认为, 本方能温寒通阳, 解结化饮, 疏利肝阳之气 。大便溏薄在少阳病中反映出来 “ 阴证机转” , 而为肝病、胆病由热转寒、由阳入阴的一个转折点。本案少阳证见颤汗往来, 发作有时, 咽干, 默默不欲饮食, 脉弦数;太阴证见疲倦乏力, 便溏等。正是太阳病解, 邪入少阳, 兼涉太阴, 少阳与太阴并病, 所谓 “ 阴证机转” 已现。患者初时系感邪发热, 医者用疏风清热等凉药遏阳助阴, 故热虽除而寒颤不解, 发作有时,示邪已入少阳。邪气郁结, 枢机不利, 故出现寒颤, 发作有时;阳气郁结, 周身不可出汗, 故见 “ 但头汗出”;口渴 、咽干为气机瘀滞, 津不上乘之征;患者素体脾胃虚寒, 故见疲倦乏力、便溏、纳差。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脾散寒,加四君子汤健脾利湿。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枢机;桂枝、干姜温脾和中, 以行三焦;生牡蛎软坚散结除满;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瓜蒌皮宽胸理气;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和胃利湿。诸药配伍, 寒温并用, 气机枢转, 诸症悉平。古人所谓 “ 和其得当, 一剂神效” , 诚非虚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绷亮实肿商陆除
【名医传承】张润民主任应用经方临证体会
学习和运用李贵明老师柴胡四逆汤的一点心得体会(群内分享专用)
腹部胀满,打饱嗝,嗳气反酸
袁红霞经方治奔豚病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