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
1偏 头痛 
李某, 女, 28 岁。主诉 : 头痛反复发 作 3 年余 , 加重 1 月余。以右侧头痛为主, 呈胀痛 、搏动痛 , 伴恶心欲呕、 口苦咽干、 胃纳差 , 每因劳累紧 张、 睡眠差时发作 , 月经量少, 少腹胀痛, 行经时常诱 发头痛 , 舌淡苔 白, 脉弦。脑 电图正常, 头颅 CT 未 见异常。中医诊断: 头痛(肝郁气滞型)。西医诊断 :偏头痛。药用 : 柴胡 15 g, 黄芩 12 g, 生姜 10 g , 法夏 10 g, 川芎 10 g, 枳壳 12 g, 大枣 5 枚 , 炙甘草 6 g。  连服 7 剂。配合针刺风池双, 右太阳、 外关, 行平补 平泻法, 每天 1 次, 针 7 次。1周后复诊 : 头痛基本 消失, 随访 1 年未复发。 
       按:偏头痛为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属于中医 少阳头痛。根据证候舌脉特点, 本病例辨证为肝郁 气滞。患者头痛休作有时, 有小柴胡汤脉证, 故投以 仲景小柴胡汤加味, 并辅 以针刺而愈。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张某, 男 , 58 岁。以右侧面部疼痛反 复发作 10 年, 加重 1 月余入院。患者近 10 年来反 复出现右耳周及右侧面部疼痛 , 呈触电样 、 放射样 、  针刺样痛, 曾经治疗( 具体不详)好转。近月来面痛 发作频繁, 症状加重, 以右耳周、 面颊及下颏疼痛为 主, 呈放射性 、 触电样 、 烧灼痛 , 每次发作 3~5 秒, 常 因说话 、 进食 、 洗脸诱发 , 伴 口苦 、 心烦 、 眠差、 纳差 ,舌红 暗、 苔 白, 脉弦。检查 口腔 、 耳、 齿正常, 头颅 MR 示未见异常。中医诊断: 面痛 ( 胃虚胆郁夹瘀 证) 。西医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以小柴胡汤 加味: 柴胡 15 g, 法半夏 10 g, 黄芩 12 g, 生姜 10 g,党参 15 g, 大枣 5 枚 , 枳壳 12 g, 白芍 15 g, 丹参 15 g, 郁金 10 g, 地龙 15 g, 炙甘草 6 g。连服 30 余剂,并配合针刺右侧翳风 、 下关、 合谷, 行平补平泻法, 隔 天 1 次 , 共 针 14 次 , 患 者面痛 诸症 消失而愈 。随访 1 年未复发 。         按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属中医学“ 面痛” 范围。  本例患者以耳周、 面颊痛为主, 属少阳经病变 , 根据 证候舌脉特点 , 本病例辨证属胃虚胆郁夹瘀证。胆 郁气滞血瘀阻滞少阳经脉, 致枢机不利 , 故症状休作 有时。投以小柴胡汤 , 以疏利三焦少阳气机 , 辅 以丹 参、 郁金、 地龙等活血通络之品, 配合针刺疗法相辅 相成 , 共奏疏经通络、 活血止痛之功, 疼痛 自然而愈。  



3带状疱疹后遗症(肋间神经痛) 
 李某, 男 , 60 岁。以阵发性右胁肋部 疼痛 1 月余入院。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胁肋部 出现疱疹, 伴发热、 口苦咽干, 以皮肤科治疗后疱疹 消退。其后 出现右胁肋部放射性 、 触电样刺痛 , 阵发 性发作 , 伴心烦 、 胸 闷、 口苦、 失眠、 胃纳呆 , 舌淡暗、苔白, 脉弦。中医诊断: 胁痛( 胃虚胆郁夹瘀证) ; 西 医诊断: 带状疱疹后遗症(肋 间神经痛) 。投予小柴 胡汤加昧: 柴胡 l5 g, 黄芩 15 g, 生姜 10 g, 法半夏 8 g, 太子参 30 g, 大枣 6 枚 , 郁金 15 g, 延胡索 15 g, 川 芎 10 g, 炙甘草 6 g。连续服用 14 剂 , 配合针刺右侧 外关、 阳陵泉 , 局部围针, 加 电, 疏密波 , 20 分钟, 隔 天 1 次, 7 次后症状消失。 
        按 : 带状疱疹后遗症之肋间神经痛, 属 中医学 “胁痛”范围。根据证候舌脉特点 , 本病例辨证为 胃  虚胆郁夹瘀。患者胁肋痛疼痛休作有时, 口苦咽干,合小柴胡汤脉证。胁肋部为少阳胆经分布, 胆郁气 滞血瘀 , 致少阳枢机不利, 经脉阻滞, 故见胁痛。予 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 和畅气机 , 辅以郁金 、 延胡索、  川芎行气活血 , 通络止痛, 使气机和畅 ; 配合针刺疏 经通络, 活血止痛, 而疼痛 自愈。 


 4癔病 
范某 , 女, 30 岁。主诉 : 发作性突发 四肢抽搐, 扑倒在地 , 失语 , 但神清 , 无双 目上视 , 无 大小便失控, 无牙关紧闭, 每次发作时间不等。病史 已多年, 每因紧张、 忧虑发作, 伴胸闷、 心悸、 口苦咽 干、 胃纳呆 、 眠差 , 间隙期如常人 , 舌质淡、 苔白, 脉弦 细。查脑 电图正常, 头颅 CT 正 常。中医诊断 : 痉 证、 郁证(肝郁脾虚型) 。西医诊断 : 癔病(癔病性抽 搐) 。投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20 g, 枳壳 12 g , 黄芩 12 g, 法半夏 10 g, 白芍 20 g, 大枣 5 枚, 生姜 10 g,百合 15 g, 远志 12 g, 茯神 15 g, 丹参 30 g, 地龙 15 g, 炙甘草 6 g。连投 30 剂, 并配合 针刺百会、 四神 聪、 阳陵泉、 内关 、 公孙 , 针 15 次, 随访 1 年未发作,为临床治愈。  
        按 : 患者 以发作性四肢抽搐为主证, 属 中医学 “痉证、 郁证”范围。根据证候舌脉特点, 本病例辨证 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 , 肝风 内动 , 故见四肢抽搐 、胸闷、 心悸心烦易怒 、 口苦咽干, 合小柴胡汤脉证。  予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 和畅气机 , 辅以百合、 远志、茯神、 地龙 以安神定志、 行气活血、 通络止痉, 配合针 灸疗法以加强醒脑开窍、 健脾舒肝 、 熄风止痉之功,故症状消失。  



5抑郁症 
杜某 , 女 , 32 岁。主诉 : 失眠、 情绪低 落反复发作 6 个月。患者因工作人际关系等原因导 致失眠,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 愉快感丧失 , 兴趣缺 乏, 心烦易怒, 心神不宁或坐立不安 , 过分担心害怕 等症状 日 渐加重, 遂来我院门诊。舌暗淡苔微腻 , 脉 弦细。按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 )评 定总分 12 分。中医诊断 : 郁证(肝郁心脾两虚型) 。  西医诊断抑郁症。投 以小柴胡汤加减 : 柴胡 20 g, 枳 壳 12 g, 黄芩 12 g, 法半夏 10 g, 白芍 20 g, 大枣 5 枚, 郁金 10 g , 百合 15 g , 远志 12 g, 茯神 15 g, 丹参 30 g, 酸枣仁 15 g, 炙甘草 6 g。30 剂。配合针灸, 处 方 : 智三针[本神 (双) 、 神庭] 、 内关 (双) 、 公孙( 双) 、  太冲(右) 、 足三里(左) 。电针, 密波 80~90 次/ 分,30 分钟 , 隔 日1 次。治疗 4 周后按汉密尔顿(Ham il.  ton)抑郁量表(HA )评定总分 4 分 , 为临床治愈,随访 1 年患者病情稳定。  
        按 : 患者以失眠、 情绪低落反复发作为主证, 属 中医学“郁证” 范围。根据证候舌脉特点, 本病例辨 证为肝郁心脾两虚。患者发作性失眠、 情绪低落等 症状休作有时, 口苦咽干, 舌质淡 , 苔 白, 脉弦细, 合 小柴胡汤脉证。肝郁心脾两虚, 故见失眠头晕、 胸闷 心悸、 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 , 予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和畅气机, 辅以百合、 远志、 茯神、 丹参、 郁金、 酸枣仁 以疏肝解郁 , 安神定志; 配合针灸疗法以加强健脾舒 肝、 安神定志、 养心宁神之功 , 故症状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型 脂肪肝
中医药治疗阳萎临床研究进展
半夏泻心汤加减的临床应用(中医中药)
胆石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郁证如何用中药调理?
李可医案——肝病五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