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柴胡汤加减、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热
【病案1】  患者, 女, 27岁, 主因反复发热1年,于 2014 年 9 月 2 日就诊。患者自 2013 年 9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午后高热, Tmax 39~39.2 ℃,约 3 周发作 1 次,持续约 1 ~ 2 周,严重时可持续3 周,后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自 2014 年 1 月夜间发热,Tmax 37.5 ~ 38.7 ℃,晨起降至正常。发热前均有恶寒,伴有多关节疼痛,口腔溃疡、下肢结节红斑。 发热及口腔溃疡于月经前加重。 无咳嗽、无关节肿胀。平素急躁易怒,嗜食肥甘。曾多次查血常规、感染指标(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 、 免疫指标 (类风湿因子、 补体、 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ANCA)、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ESR 44 ~ 52 mm·h1CRP 21 ~ 30 mg·L-1首次发热查子宫 B 超提示不全流产可能。多家医院会诊,除外肺部感染、结核、肿瘤及妇科疾病引起发热,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运用多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治疗无效,因患者拒绝用糖皮质激素,特来求中医诊治。刻下症见:情绪抑郁,双下肢结节红斑并关节串痛,口腔溃疡,乏力,多汗,头晕,眠差,口苦,纳差,大便质黏,1 ~ 2 d 一行。月经后错,色暗红有血块,行经腹痛。查体:关节无红肿,无压痛,活动正常,下肢散在少许结节红斑,色鲜红,口腔溃疡 2 处。舌暗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细。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证属邪郁少阳,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湿热蕴结。治宜和解少阳,益气活血兼清热化湿。给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 15 g、黄芩 15 g、党参 15 g、法半夏 10 g、大枣10 g、炙甘草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30 g、白花蛇舌草 20 g、蒲公英 30 g、当归 10 g、赤芍 10 g、生黄芪 20 g、茵陈 10 g、炒栀子 5 g、大黄 10 g。7 剂,水煎服,日 1 剂,早、晚分服。  
2014 年 9 月 9 日二诊,服药期间,T 36.9 ~37.2 ℃,关节疼痛减轻,乏力感减轻,舌脉较前无明显变化,辨证同前,继服上方 30 剂。  2014 年 10 月 10 日三诊,服药期间体温偶有轻微波动,T 37 ~ 37.4℃,12 ~ 24 h 恢复正常。口腔溃疡逐渐愈合,无新发结节红斑,纳少,眠可,大便稀,每日 3 ~ 4 次。月经来潮,量多色暗,少量血块,痛经。舌淡暗,苔薄白,左脉弦滑,右脉弦细。复查 ESR 25 mm·h-1,CRP 8.84 mg·L-1较前明显下降,余理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上方去栀子、蒲公英,加生黄芪 50 g、山药 20 g、煅牡蛎15 g,14 剂。后随诊体温未出现异常波动,继服上方汤剂 1 个月,复查 ESR、CRP 正常,停药。随访5 个月,体温正常。  

【病案 2】 患者,女,35 岁,因多关节肿痛伴发热 8 个月余于 2014 年 7 月 30 日就诊。患者自2013 年 11 月无诱因出现多关节疼痛,累及双手指、腕、膝、踝,无肿胀、无活动受限,2 周后出现恶寒,发热,Tmax 37.5 ~ 38 ℃,以夜间发热为主,每月发作 2 ~ 4 次,每次持续约 3 ~ 5 d,就诊于多家三甲医院,多次行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筛查,结果:抗核抗体 1 ∶ 320(颗粒型),ESR 60 ~ 70 mm·h-1 CRP 13 ~ 35 mg·L-1余相关理化检查均正常。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结缔组织病,予柳氮磺吡啶、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温升高,Tmax 39.4 ℃,改用甲泼尼龙 24 mg,每日 1 次;甲氨蝶呤 15 mg,每周1 次。关节疼痛减轻,Tmax 可下降至 37.5 ~ 38 ℃,但仍间断发热,性质同前,后甲泼尼龙规律减量至4 mg、每周 1 次维持,停服甲氨蝶呤。就诊前曾于外院查 RF、ASO、免疫球蛋白、补体、抗 CCP 抗体、ESR、CRP 等均阴性,抗 ANA 抗体 1 ∶ 320(颗粒型),抗非组蛋白抗体(-)。甲状腺功能正常。刻下症见:发热,T 37.8 ℃;手、腕关节轻痛不肿, 面色晦暗, 口苦咽痛, 头晕乏力, 心烦急躁,纳少眠差,溲黄便干,月经量少色暗,经前期小腹冷痛,经后期腹部发热。查体: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涩。西医诊断:结缔组织病。中医诊断:发热,证属邪郁少阳,瘀血内阻,气血互结。治宜和解少阳,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清热。给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 10 g、黄芩 15 g、半夏 10 g、党参 10 g、大枣 10 g、生姜 10 g、炙甘草 10 g、当归 10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桃仁 5 g、桂枝 10 g、茯苓 30 g、白花蛇舌草 20 g、茵陈 10 g、连翘 15 g、蒲公英 10 g、生黄芪 30 g。1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  
2014 年 8 月 14 日二诊,服药期间于经期发热1 次,T 38.0 ℃,持续 1 d 自行降至正常,其余时间无发热,关节无肿痛,面色较前略红润,仍有咽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于某医院再次行ESR、 CRP、 RF、 抗CCP抗体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ANA 1 ∶ 320(颗粒型)。维持其激素用量,上方去大枣,加金银花 15 g,继服 30 剂。  
2014 年 9 月 18 日三诊,服药期间未再发热,T 36.5 ~ 37 ℃,面色红润,时有咽痛,月经色暗,有少量血块,纳可,眠安,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略涩。上方去桂枝,加泽兰 30 g,14 剂,隔日 1 剂巩固疗效。激素逐渐减量,1 个月后停用。随访 5 个月,未再发热及关节痛,除 ANA 阳性外,余指标正常。

中医发热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发热多由于外感六淫邪气而致病,发病急,病程短,初起常伴恶寒等症状;内伤发热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病因病机相对复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郁、湿阻、瘀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发热。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多属于“内伤发热”范畴,亦可由外感引发, 往往是多种病机互相交织, 不断转换,寒热虚实错杂,故治疗困难。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应从寒热、 虚实、 气血入手,分清标本主次,并结合脏腑进行辨证,针对主要病机选用主方。  分析 2 案的共同特点:①均为女性,长期间断发热;②均有口苦、头晕、乏力、纳少、大便异常;③均有情志异常;④均有发热与月经相关。且上述 2 案中患者皆是发热初起伴恶寒,故考虑发病应有外邪入侵,但由于误治或延治,病邪入里留伏于少阳半表半里。正邪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出现间断发热。邪郁少阳,胆火上炎则口苦、头晕,《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肝胆气机不畅,则情志不舒,心烦、急躁、失眠;木横克土,脾胃功能失常则纳少、大便异常。气病日久必有血瘀,气血郁结。上述病案均为女性,发热皆与经期相关,此发热病属气血,位在少阳。  风湿免疫性疾病多为慢性病变,病程长,邪郁日久生热化毒伤正。病案 1 患者病情复杂,反复发热,初起以午后高热为主,后病情迁延不愈,以夜间低热为主,同时存在口腔溃疡、 结节红斑、痛经等症,病情复杂。治以小柴胡汤疏解少阳,配以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祛邪,当归、赤芍、生黄芪,活血祛瘀、益气扶正,使以茵陈蒿汤清肝胆郁热。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容易反复难以治愈的疾病。准确的辨证,正确的选方用药可以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医门法律·虚劳论》曰:“血瘀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妇人以血为本,病案 2 患者间断发热,以夜间发热为主,邪郁少阳,瘀血内阻明显,故以小柴胡汤合以桂枝茯苓丸,佐以清热解毒之品祛邪;又因发热日久者,伤津耗气,正虚郁热不除,故以李东垣“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为据,重用生黄芪益气扶正。病机析明,气血并重,在原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同时加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疗效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发热体会
当强直性脊柱炎“遇见”葡萄膜炎,这个治疗方案值得点赞!
旷惠桃教授“温养治尪痹”经验浅释
『风湿集』ACR/EULAR2009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专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合并感染:C反应蛋白的特殊判定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案例1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