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阳化饮法恶性胸水
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恶性胸水多为血性,具有增长速度快、不易吸收、量大、易压迫心肺等临床特点,临床常引起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控制恶性胸水的病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对恶性胸水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代医籍中并无与恶性胸水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痰饮病”范畴。“痰饮病”是指饮入之水失于气化输布,停留于身体不同部位而为患的疾病。广义的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胸水归属于“悬饮”,与普通的饮停胸胁所致之悬饮有所不同,恶性胸水的发生、发展与原发的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故称其为“恶性悬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说明人体之气血津液升降出入都是遵循左右之道路,人体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水饮停聚在水液升降之道路,而形成悬饮。《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机体的水液代谢离不开肺之宣降、脾之运化和肾之温化。若肺之宣降无权,脾之传输无力,肾之温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停留于胸中,则形成“水饮”。《诸病源候论》曰:“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胸腑,结而成痰。”说明恶性胸水的发病原因是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而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邪毒停于胸胁,继而发为胸水。其发病的内在机理是中阳素虚,脏气不足;病机则是阳虚饮停,肺失宣降,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本病总属阳气亏虚不足以输布水液,水饮内停所致。

2 )治疗方法 
史锁芬教授治疗恶性胸水主张温阳利水,重视疏肝活血和胃,不主张使用大剂量破血逐瘀之品,防止肿瘤进行性生长或转移;善用醋制芫花,取其泻下逐水之功。解氏在治疗肺癌胸水时主张补虚培元,激发正气;同时主张调畅气机,气行则水饮得行;利水渗湿,化痰祛邪;应慎用“以毒攻毒”的苦寒大毒类抗癌中药,避免损伤正气。施志明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时,主张手术、放化疗前以攻邪为主,手术、放化疗后以扶正为主,补肺脾肾与祛邪抗癌相结合;重视标本缓急分治之。徐振晔认为肺癌恶性胸水属局部实证,故治疗上重在祛邪,但祛邪不伤正;又因恶性胸水是因虚致实,故主张扶正补虚,但扶正不碍邪。奚肇庆认为治疗恶性胸水应采用泻肺逐饮法,温和法及扶正法。林氏在治疗肺癌胸水时,主张将“有序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分阶段治疗,如放疗和化疗期间宜补益气血、养阴生津、健脾和胃;缓解期或稳定期则以益气、活血、解毒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及胸水发展;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则以益气养血、解毒散结为主。


2小青龙汤治疗恶性胸水
恶性胸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正气亏虚,邪毒侵袭,正不胜邪,阴阳失调,肺之通调失职,水饮停聚,故主张采用扶正祛邪、温化水饮之法,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恶性胸水,以温肺化饮,扶助正气,则正盛邪自去。

1 )温阳化饮法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为痰饮病的治疗原则,结合痰饮病的病机特点分析可知,饮为阴寒之邪,得温则行,遇寒则聚,故治法以温阳化饮为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为温阳之意,使用温热或疏理气机之品,以促进温阳化气的功能,使饮得阳化气而行周身;对于“和”的含义,张介宾认为:“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此处“和”字根据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可以理解为旨在通阳助阳。因痰饮由阳气亏虚而成,故治法上仍以温阳化饮为主,但痰饮又为阴寒实邪,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上应温补的同时佐以行消开导,使饮邪有去路。治疗痰饮,只求能化饮化痰,逐饮逐痰,虽然治法方药多种多样,但总应遵循“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2)组方分析 小青龙汤为温阳化饮的代表方之一,源自张仲景《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的功效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麻黄与桂枝共为君药,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效;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效;细辛与干姜共为臣药,温化中焦水寒之邪,治心下水气,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辛温而散,温散上中下三焦水寒之邪;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二药共奏温肺化饮之效;五味子、芍药、半夏为佐药,其中五味子、芍药酸敛,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为佐药,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八味药物相配,使风寒去,水饮消,肺气复舒,宣降有权,共奏温化水饮,止咳平喘之功。本方用药配伍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中“以辛散之,以甘缓之,以酸收之”之精髓。全方配伍严谨,宣发肃降相结合、温化收敛并用,以散寒饮为主,发表次之,为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良方。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止咳、平喘、抗炎、解热、抑菌、增强免疫力、抗癌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3 )医案
 王某,女,73岁,于2017年3月6日初诊。主诉肺腺癌靶向治疗3年余,胸闷、气短3天。现病史:患者2014年2月中旬无意间触摸到右锁骨上一包块,约3cm×2cm大小,质韧,轻压痛,与周边分界不清,伴乏力,无咳嗽、发热、腹痛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提示:右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随至河南省胸科医院行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右颈部淋巴结)腺癌淋巴结转移。2014年3月10日于省肿瘤医院行病理检测结果提示:肺腺癌。经EGFR基因检测回示:19号外显子(+),后服用吉非替尼片靶向治疗。2016年2月出现病情进展,发现吉非替尼耐药,经EGFR基因检测回示:该样本EGFR基因存在20外显子T790M突变。自行购买9291靶向治疗,定期复查病情稳定。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不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现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胸闷、气短不适,平素畏寒,四肢冰凉,乏力,纳寐欠佳,二便调,发病来体重无明显变化。舌质淡白,苔白,脉弦。胸部CT提示:1.左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并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主病灶范围较2017-01-16片略增大,右侧肾上腺转移可能性大,较前略增大;2.两肺炎症,与前相仿;3.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中等积液,较前增多;4.双肾低密度影,与前相仿。考虑患者病情进展,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表示拒绝,要求门诊治疗。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辨其为本虚标实之症,阳气亏虚,寒饮停聚而发病,小青龙汤是温化寒饮之经方,其遵循“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运用温化之力驱逐寒饮,邪去则正安。西医诊断:1.左肺腺癌;2.左侧胸水。中医诊断:1.肺积;2.恶性悬饮。证型:寒饮伏肺。治法:温肺化饮。方药:桂枝25g,麻黄10g,赤芍15g,白芍15g,细辛10g,生半夏12g,五味子6g,葶苈子15g,茯苓12g,泽泻12g,生姜10g,大枣10g,黄芪15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
二诊(2017年3月8日),患者诉胸闷、气短症状较前稍减轻,纳食一般,夜寐差,余无不适,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要求继续中医中药治疗。守上方,加生牡蛎15g,生龙骨15g,续服7剂,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
三诊(2017年3月15日),患者诉胸闷、气短症状较明显减轻,纳可,夜寐改善,余无不适。守上方续服14剂,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
四诊(2017年4月7日),病史同前,今日复查胸部CT示:1.左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并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主病灶范围及右侧肾上腺转移灶较2017-03-06片增大不明显;2.两肺炎症,与前相仿;3.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4.双肾低密度影,与前相仿。照上方继续服用。
随访患者诉胸闷、气短症状较明显减轻,纳眠可。随访2个月,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纳眠可,二便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进业教授:肺癌晚期大量胸腔积液中医怎么治疗?
小青龙颗粒的功效及用法
经方治疗咳嗽案——小青龙加石膏汤
寒湿(下焦)
启微验案002 | 咳嗽迁延难愈医案两则
运用“从龙法”辨治支饮临证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