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向作业设计的教研支持:挑战与应对——兼论落实“双减”政策的教研变革
userphoto

2022.11.16 江苏

关注
坚持理论创新 彰显实践引领
发扬学术民主 萃取科研精华

本刊刊载之全部论文,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如有言称收费者,必为假冒。

欢迎投稿

官方网站:www.jcse.com.cn


作者信息

夏心军/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

本文摘要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学生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颁发使义务教育教研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其根本目标就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双减”政策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这必然要求教研组织架构、教研时间、教研方式与成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探寻教学内在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素养发展,致力于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实现教研诉求有效转型。强化教学改进支持功能,树立科学作业观,优化教研服务机制,优化作业设计生态与作业评价,实现义务教育轻负优质的目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学生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这对当前中小学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向、新标准,也为教研转型发展提供了改革与创新机遇。
一、“双减”政策对教研工作的影响与改变
“双减”政策不仅影响基础教育建设方式和路径,也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一)“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教研工作的困境
一是教研时间被挤压且难以保证。“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实行“1+N”延时服务方案,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工作时间均在9小时以上,这使集体教研和个人教研时间被挤压,时间不确定导致教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双减”政策下如何保障教研时间、如何防止教研时间碎片化成了教研新课题,学校应积极统整教研时间,实行大教研,解放无课后服务任务的教师,灵活实行个体教研,加强现代网络技术的介入,实现网络化教研。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来源、认知工具和交流平台,并应用到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中,为教师研修开疆拓土。实现教研数据共享、实现个体教研时间自主、集中教研整合机制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教研时间。
二是教研任务复杂且不可控。教研是教师探寻教学内容内在基本规律的过程,是教师基于教学实际探求解决其中一切困难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传统教研中作业是基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而衍生的教研产品,《意见》明确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明晰了教研支持“双减”政策的切入点和核心任务,无论是区域教研还是学校教研都必须系统思考。从课程开发到教学方式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教研主要为教师教学行为如何有效、规范提供支持。“双减”政策倒逼教研必须“本末倒置”——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系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逻辑的作业,并基于作业设计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把握教研落脚点,提升教研整体性和科学性,找准教研改革重要支点:不仅关注作业样态设计,更应关注作业是否适合学生?是否与新课程标准匹配?是否有益于学生对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的掌握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否有益于学科建设?是否有益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作业不可控变量多且复杂,因此增加了教研任务难度。
三是教研主体缺失且专业背景差异大。《意见》指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于中小学师资数量有限及专业缺陷,参与学生课后服务的教师无论是人数、科目还是专业技能要求都明显不足,因此,教研主体不再是教师的(包括教研员)专利,家长、社会培训机构人员、社会专业人员参与系统、规范、有效研修则是本轮教研支持的生长点。但其中一部分执教人员不具备从教资格、教学观不正确、教学方法不专业等,致使课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为新时期教研工作无形中增加了难度。教研主体教研水平压力明显加大,影响着教研成果的转化和教研质量提升,影响课后服务实际效益。因此,要加强教研主体专业研修,教研员对区域内学科进行整体教研规划,教师具体实施教研方案,家长基于子女作业进行素质教育整体设计,培训机构要完善教研机制,加强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研究,社会专业人员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从师徒式传授走向班级授课。教研主体基于作业、围绕学生成长形成育人共同体。
(二)“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教研诉求的转型
作业是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研资源。减轻作业负担则是新时代教研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对教研提出了挑战,倒逼教研必须进行改革与转型。
一是教研要求从统一转向差异。《意见》指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对作业实施差异化设计已成为教研的应然指向,从两个维度提出教研新要求。一方面,“学有余力”反映了学生学习需求差异性与层次性,教研也因此进行改变,实现差异性、针对性的教研设计,既要关注普适性的“基础教研”,还要为“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提优设计,开展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研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学科拓展性教研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不仅要关注这些科目素养培育方式、路径,还要关注这些科目增值性和拓展性内涵;不仅关注知识习得,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独立学科教研,更要关注跨学科素养教研,从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性教育进行教研。
二是教研内容从课堂转向生活。“双减”政策要求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性作业,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成长,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改进,更关注课后能力发展,从单一知识课堂教学走向学生整体生活研究。研究作业综合化水平,研究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匹配性,研究课程建设实际需要,研究教师教学风格匹配和优化,确保内容开发可行、可信、可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因此,教研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生活整体进行系统设计,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无缝衔接,也要优化课后作业生态性设计;既要关照学生文化课作业一致性,也要关注实践性作业可行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生活技能培育;既要关注学校教育要求,也要关注学生家庭生活样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体性作业规划与设计,从简单知识性作业训练到确保学生有事做、能做事、做成事的教育新样态。
三是教研方式从经验转向实证。教师教研不再是凭借以往教学经验而强化实证教研进行规划与设计。实现“基于证据的教研转向”,需要在考察教研工作情境中对话、语境、意图的特殊性基础上,逐步探索基本的、具有行业及专业特点的系统化的证据理论,作为这种转向的支撑。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轨迹和过程数据的收集、分析,为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个性化干预和学习者学习补救及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质量。一方面,基于作业诊断,关注作业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匹配性,关注作业与学科建设的匹配性,关注作业在课堂教学的定位;另一方面,强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学生能做什么、需要什么、做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关注学生作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归因,以素质教育导向进行有效教研规划与设计,强化实证教研。
二、“双减”政策下指向作业设计的教研支持基本意涵
教研支持是中小学教研发展与改革的应然结果,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实际需要。教研支持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改进教学。有助于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教研应明晰作业新政的改革取向
一是作业设计要精准。“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为教研明确了研究方向,教研应基于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及改进。教研指向学生学习思维和学科逻辑系统建构,确保作业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教研把握学生出现的整体问题和个性问题,集中智慧解决学生作业难点,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优化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要有精准设计与预判,丰富学生学习经验,确保基于作业的教研达成学生应然素养。以作业设计为导向的教研不仅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更强化教研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支持。
二是作业过程要统筹。教研必须将作业来源与动机、作业实践方式与行为、作业效果呈现与评估、作业拓展与创新作为重点融入教研体系,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素养,素质教育导向不仅关注知识习得,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形成。学校和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要做到“双增”,即增加教育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增加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教研任务重新定位和调整,改进教研任务整体性设计和规划,增强教研任务包容性与支撑性功能开发,关注教研任务与作业改革的匹配性和支撑性。应基于学生学习现状,积极改善团队思考模式,以作业为基点进行教学变革,实现基于作业、为了作业、贯穿作业、创新作业思路,积极推进学校教研组织样态,加强相互之间的教育合作,实现自我超越,对作业目标、内容、样式、指导、评价诸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三是作业时间要合理。《意见》明确指出:“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完成时间范畴和时长提出明确要求,时间管控不仅是把握作业量,也要关注学生应有知识理解和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更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确保学生不能因为过量作业而牺牲健康。根据周期长短差异可以分为学期设计、单元和学时设计。学期作业教研设计是指每学期开学之始,对学科课程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系统的作业要求。单元作业教研设计是根据学生学习任务和单元整体逻辑进行有机调控,明晰单元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对单元作业要求有一个整体学习预判,系统梳理作业重点难点,形成“大单元”学习概念,巩固自己的学习经验。学时作业教研是教师根据每一节课时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以提高学生对每节课学习任务的理解和创造。
(二)教研应关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
一是尊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教研不应回避学生实践经验,应克服教研人员、教师和家长“一厢情愿”或学理推定,尊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努力和学生对作业形态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学生与教师形成基于作业的对话教学机制。尊重学生作业经验以及对作业的形式需求、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和作业实践路径、在作业中的难度把控和分析、对作业情感和态度的定位、作业耗时和精力分配、作业认知责任以及对作业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改进。
二是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意见》明确指出:“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首先,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进行教研。指向学习效率教研不是纯粹关注学生知识习得量,而应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与丰富。教研要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状况、情绪动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激励学生深度学习。其次,改进教学方式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风格,加强教学方式改进和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可行并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有益方式,借用数字化技术及教学行为标准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对教师教学的各项数据统计进行分析,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为教学研究活动及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三是唤醒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业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再思考而不是重复强化识记,也不是简单训练提高做题能力。教研要确保作业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作业设计的教研应关注对作业本身的改造,作业设计应给学生及其个性发展预留空间,围绕作业应有规范、学科应然逻辑体系、学生应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差异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与路径,更符合新时代学科建设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更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提供多样化且高信度作业教研服务与指导,唤醒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潜能。
三、“双减”政策下指向作业设计的教研支持策略
基于作业设计的教研应强化教学方式研究与创新,优化教研服务机制。
(一)深化作业方式教研,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教研应立足不断丰富的现代学习理论,为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作业资源,丰富作业形态,关注学生作业成效。
一是强化“提优补差”作业功能的教研。《意见》明确指出:“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课后服务研究是“双减”政策的重要教研内容,既要让学生“吃饱”,也要让学生“吃好”;既要关注文化课提优补差,也要关注艺体、劳动等综合素质培育。课后作业的教研不仅关注作业设计,还要研究教师有时间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补差与提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学习平台和机会,指导学生依据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选择,开发作业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并提升课后服务实效。
二是丰富作业形态的教研。强调作业设计要求不能等同于试题设计,而是为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进行作业,既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验、调查、设计制作、劳动、社会体验等作业样态,克服教学质量理解的刻板性。“双减”机制下必须进一步强化设计作业、动态作业、实践作业、实验作业、调研报告等样态,讲究客观、可量化、可验证、可重复等相关特征。对于作业形态的教研要关注学习效果,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是依据学生差异的作业教研。教研应完善学情分析机制,关注学科应然的作业标准,关注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差异性作业能力,关注学生作业成功率,关注学生作业获得感,关注作业对学科建设的重要促进机制。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指导,有利于学生对作业标准有一个统一认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思想与方法相结合、难易结合、温故与知新相结合、自选与指定相结合、教材作业与资料作业相结合。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则是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现实,尊重学生发展现状,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创新作业批阅教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作业批改是作业教研的重要环节,有了批阅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才能改进学习行为,作业批阅教研主要包括对作业进行科学批阅、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纠正个性和共性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法。
一是强化教师作业指导。批改作业是教师指导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师继课堂教学之后的持续性指导,包括批阅和改正,是教师教研的重要环节和教研资源。但有的教师只关注批阅,指出学生作业正确与否,忽视了学生错在哪里、为何而错、如何去纠正,这些才是作业教研以及教师批改作业的核心取向。
二是改进作业批改方式。面批是教师指导学生的重要平台,有了面批学生解题思路一目了然,师生之间对问题解决思维、方法和智慧才会产生碰撞,对学生的学习建议以及教师针对性要求可以通过对话作业来传递交流,一句话、一个符号都能反映教师的期盼与学生的成长,学生也能改正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指导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学生能否参与作业批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意见》也为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学生之间互批、“小先生”批改、师生共批等形式是作业批改积极提倡的。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剖析同伴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会在自己身上重复发生,激发学生对作业认知上一个新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为学生拓展和深化学习创造了新的路径和策略。
(三)完善作业管理教研,充分激发教师教学活力
一是加强作业主体合作。作业教研既不能单打独斗,也不能放任自由,更不能全校统一化作业要求,应加强作业教研主体合作。教研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教研要克服以往的单兵作战方式,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的作业统筹,要注重学校教研系统的顶层设计,不仅看结果,也重视教研过程中对教师生命成长的引领,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与生命成长的主动性。尊重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需求,统整作业教研主体研究合力,关注作业育人功能。
二是把控作业难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针对性,丰富类型,合理安排难度,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这是教研的重点,难度管理以新课标为指向,克服作业量过多、作业难度过大、作业形式过于烦琐、作业内容过于偏怪、作业频率过密,不能仅以知识难易来评判学生认知能力,更应关注作业跨学科设计,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取向。
三是调控作业质量管理。作业质量是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参照,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要求,关注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资源,加强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结合,加强个体作业与合作作业的结合,加强监测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的结合,加强识记性作业与经验性作业的结合。基于作业设计的教研管理应强化统筹合作,克服教研随意和指令性,形成教研整体认知与判断,提升对学生作业设计的整体性。
四是完善作业公示机制。作业公示应基于服务对象和教研质量服务要求,对每天分年级作业内容、构成、完成时长等进行公示,教研管理应对公示时机、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对象等进行系统研究,确保公示不仅是一种公布,更关注公示效益,并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师、家长和教研团队传递,确保作业信息畅通到位,形成作业认同。
(四)优化作业评价教研,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评价内容。作业内容教研要研究作业综合化水平,研究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匹配性,研究课程建设实际需要,应立足学生作业要素进行系统建构。关注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作业过程中的投入与创造性,关注作业效度、作业呈现形式、作业设计广度和深度、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力、作业及辅导成本,关注作业开发机制、作业批阅方式以及结果处理机制,形成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内容结构。
二是优化评价功能。进一步关注作业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研必须完善学情分析机制,通过作业对学情进行诊断是教研的关键,为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供准确信息和可行策略,优化教学质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经验提炼是教研重点。关注学科应然的作业标准,关注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差异性作业能力,关注学生作业成功率,关注学生作业获得感,关注作业对学科建设的重要促进机制。教研要从整体设置上对各要素进行研究,根据学段差异、学校教学文化、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整体评价,提升评价研究的可行性。
三是改进评价方式。作业评价是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捷径。完善评价方式教研有利于寻找适合校本化的作业评价功能定位和策略,积极开发作业质性与量化相融合的评价方式,基于作业量进行质性分析与判断,关注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并能随着学生作业改进适时调整和优化。
(本文编辑:蒲丽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减作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
双减落地是督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老师,您知道该怎么留作业吗
省培第12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实践
应对教育新趋势,如何让思维成为学校卓越发展的“助推器”?
教师心声之十一:面对“双减”,听听管城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老师们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