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 应急论坛 【社论】把应急科普做到前面,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科普工作蓬勃发展,公民安全意识和应急素养不断增强。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均对应急科普工作作出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加强应急科普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应急科普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在平常,用在非常。不能临时抱佛脚,在事故灾害发生时才想起科普,才去找科普内容。要牢记“平时多科普、灾时少损失”,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手段、畅通渠道,把应急科普做到前面,让应急理念和知识深入人心。

加强新时代应急科普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新时代应急科普工作,有助于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突发事件应对,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减少损失、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指挥、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需要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参与。通过开展应急科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对于预防事故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新时代应急科普工作,有助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具有聚民心强信心的聚力作用。恐惧源于未知。突发事件的突然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使人们缺乏预先的思想准备,极易引发社会恐慌。近年来,每逢发生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各种谣言满天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通过应急科普工作及时、准确传播公众需要知道的信息,用科学知识强化受众头脑中原有的积极认识,对公众舆论进行正确、规范的引导,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恐慌情绪,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抑制谣言的生成和传播,进一步凝聚民心、增强信心。

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紧要性、重大影响性和公众密切相关性,使得应急科普具有受众广泛、学科交叉、需求紧迫等特点。开展应急科普可为公众营造释疑解惑、互动参与和科学应对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公众满意度。

应急科普工作存在短板不足

应急科普的目标是提升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应急素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冲击。尽管应急科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践中,还存在对应急科普认识不足、应急科普精品缺乏、科普方式跟不上技术发展和形势要求等一系列问题。

应急科普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应急科普属于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已经相继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但是在应急科普工作层面却未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以致缺乏权威的应急科普平台发挥引领舆情、及时辟谣和稳定民心的作用。

应急科普主体缺乏协同。应急科普的参与主体一般包括政府、科学共同体、各类媒介和公众。目前应急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经常出现越位或缺位的问题。比如,科学家的缺位、错位,导致有些媒体充当科普内容生产者的角色,继而发布不科学的信息。一些地方政府组织职能缺位,导致应急科普呈现碎片化和分散性,难以形成合力。

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比较分散。目前,针对应急科普,我国缺乏系统性、分主题的科普内容资源库,尤其缺乏在线应急科普资源网站。以线上应急科普资源建设为例,目前多数科普内容资源都分散在各大网站上,科普资源看似实现了开放普及化,但不少优质的应急科普资源受限于公众的检索能力而出现闲置或浪费。

多措并举推动应急科普工作

加强新时代应急科普工作,迫切要求在科普内容、传播渠道、宣传阵地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

第一,完善应急科普顶层设计。要按照《“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推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考核范畴。统筹自然灾害、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应急避难等科普工作,加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媒体等协调联动,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搭建国家应急科普平台。

第二,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应急科普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影响大,具有较强的科学素质提升功能,需要由专业的科学家群体释疑解惑。这是因为,科学家处于科研领域的最前沿,是科研成果的生产者和拥有者,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具备做好应急科普工作的显著优势,理应成为应急科普的“源头活水”。要让科学家成为应急科普内容的重要生产者,确保发布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准确性。

第三,构建权威传播渠道。应急科普内容传播离不开各类载体,需要依赖各种媒介向公众传播信息。在应急状态下,代表政府发声的权威媒体、主流媒介,是传递权威科普内容的重要渠道。如果主流渠道缺乏权威的科普内容,自媒体的小道消息就会大行其道,导致各种流言、谣言、伪科学信息泛滥。因此,在应急科普情境中,建立高效、权威的科普平台十分重要。

第四,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应急科普的内外联动和跨领域合作,不仅需要政府内部启动积极有效的应急科普工作,还需要做好与社会科普组织、媒体的协同工作,共同回应社会关切。比如,政府应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商机制,促进各领域应急科普体制的建立;科技主管部门要与宣传部门和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些新型突发事件,需要让科学家权威发声,建立科学家与媒体面对公众发声的高效机制,提高应急科普专业化水平。更重要的,在常态化科普活动中,要推进应急科普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提高科普技术和科普能力,满足新时代公众对应急科普的多元化需求。

第五,建立供需对接机制。针对当前应急科普内容分散的情况,整理现有各类优质科普内容,建立在线科普资源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和编列条目,形成公众可以在线按需检索的科普“信息中心”和“数据超市”。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易发事故灾害建立应急科普官方网站,进行日常预防性科普内容推送。同时,针对公共突发事件,提倡构建包括微信、微博、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在内的在线媒介传播矩阵,开展网络直播、在线对话等互动式应急科普,使公众科普需求的在线表达与科普服务有效对接。

作者: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郑 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九问如何通过应急机制建设减灾减害
【争鸣】突发事件不同阶段新闻发布的侧重点
在2012年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演练活动上的总结讲话
管理者应急处突能力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