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孙过庭与二王书法的起笔处,才能真正读懂二王书法之密

《书谱》就像“二王”笔法的教科书,“二王”书迹则是原典。教科书没有原典深刻、精彩,但容易接受。然而,“二王”是那样浩渺,而且不著迹象,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因而即使作为教科书的《书谱》,读起来也甚是艰涩,学起来不容易。

孙过庭书谱

也许因为文辞的潜在作用,“二王”的尺牍,言事叙情,往往激越不可遏。《书谱》毕竟是长篇大论,著作的书卷气很浓,但激情不可能太绵长,所以它的感情因素不足,而同时,技术细节就突显了。钱穆说过,中国文艺,更长于短章叙事述情,书法也不例外。即使王羲之,如果把《兰亭序》写得像《丧乱帖》那样“感哽”,也恐怕是不可能的。

王羲之书法

《书谱》的起笔,简直比“二王”还讲究,差不多都是切锋,然后迅速铺毫。这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稍不留神,就轻忽了。它铺毫后,始终能写出“面”的感觉,也就是说,锋腰始终能发挥作用,即使再纤细的点画,也毫不例外,所以其点画虽然果断狠辣,但总有绵绵的感觉。这个做到更难,我是望洋兴叹。做不到的原因,除了笨拙和怠惰,是因为一开始就中了所谓“中锋”的毒,先入为主,恶习难改,无意间就会提笔顺锋去写。《书谱》点画中间有忽然改变粗细的情况,有论者说是“节笔”,也有人说是纸的折痕造成的。这问题我不清楚,不敢瞎说。而收笔,无论是否连带下画、下字,《书谱》都没有“二王”更自然、更高明,它有点“做”的个人习惯。比如忽然迟疑,然后在旋转过程中,提笔牵出细丝,再连带下一点画,从而形成“蟹爪”。米芾说过孙过庭的这个习惯,而且也学了这一招。

不通过教科书,直接原典的情况,恐怕只会出现在“嫡传”中。而“二王”几乎没有真迹,所以绕开《书谱》直接学到“二王”,简直是不可能的。

真羡慕那些天资高的人,学什么像什么,而且学而能用。反省自己,真是“资质羸弱,又萦物务”,学不像,学点皮毛,也不会用。今夜基本上也算是“迫于事”,临了一张,写了几张,铺开看看,“满目疮痍”乎?奈何,奈何。

选自竹堂书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孙过庭与二王书法的起笔处,才能真正读懂二王书法之秘!
学习孙过庭《书谱》应注意哪些问题?
[转载]《书谱》与“二王”
书法字帖 | 书法绝学:孙过庭《书谱》(高清全)
略论孙过庭《书谱》墨迹的艺术价值
论《书谱》中“执、使、转、用”的用笔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