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文塑旅,以技促兴,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通讯员 朱俊妍)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为更好的了解文化对于乡村产业积极的引导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7月28日至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橙心橙意”农旅探索实践团队来到湖南怀化市开展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建设文化乡村,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就业机会,塑造乡村的独特品牌形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与魅力。

8月8日队员前往湖南怀化洪江市探访“安江农校”旧址纪念园,瞻仰伟人遗像,参观袁隆平故居。安江农校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实现“禾下乘凉梦”浪漫的梦境之地,也是湘西雪峰山山麓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一进入安江农校大门,先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试验田,当年袁隆平院士就是在这里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开启水稻研究新纪元。

  图为安江农校旧址袁隆平先生题词 包金宇 摄

队员其后参观袁隆平故居,学习老先生勤奋简朴的生活习惯元研究作风。后参观史实陈列馆,利用不同的篇章陈列,追忆老先生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袁隆平老先生对于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卓越贡献,学习袁老先生不轻言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隆平院士的初心,也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为了这样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袁老先生用尽一生坚守与践行。怀揣着“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信念,袁老一生勤勤恳恳扎根于农田,克服文革等时期艰苦的科研条件,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杂交水稻传奇。只有走出自我,走近人民,才能在生活与科学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图为队员在袁隆平旧居前合影 王翊 摄

8月9日上午,队员前往靖州采访“靖州雕花蜜饯”第五代传承人罗奶奶。团队成员观看其制作过程,品尝雕花蜜饯。雕花蜜饯,又被称作“万花茶”,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靖州苗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雕花蜜饯已有两千年历史,是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件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苗侗文化内涵,折射出苗侗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展示了苗侗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水平,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2021年6月10日,靖州雕花蜜饯制作技艺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为雕花蜜饯传承人罗奶奶 朱俊妍 摄

罗奶奶作为第五代传承人,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带动周围人学习该项技艺,并带着这项少数民族的技艺走出靖州,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利用好当地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整合现有优质资源,体现当地人民对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和为偏远地区产业扶贫贡献力量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景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街区,为带动靖州旅游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图为雕花蜜饯传承人指导队员尝试雕花蜜饯 朱俊妍 摄

8月9日下午,前往湖南洪江茶溪村乡村振兴讲习所,利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扎根乡土深处,逐梦乡村振兴。要求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做乡村政策的“求知者”;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做乡村故事的“宣传者”;以“但愿苍生俱保暖”的胸襟,做乡村振兴的“逐梦者”。在乡村振兴讲习所内,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一个个故事背后欧是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讲好乡村故事,也是创办乡村讲习所的初心所在。

故而前行的英雄伫立在岁月的银河里,他们抬头仰望着名为希望的天空,将指引后人一路前行。“繁星点点,如炬闪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
农学家袁隆平逝世两周年实寄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化安江农校纪念园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隆平抓偷橙子小孩,意外发现变异种,改良后亲自给它代言
中国最大的“隐形”富豪 靠他的财富养活了14亿人,获奖无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