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5后、00后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独家
近日,围绕“16—22岁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综艺报》面向该年龄段的在校学生和职场年轻群体发起了问卷调查,来自北上广深、湖南、黑龙江、江西等地的243名适龄用户参与了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届年轻人“很爱国”,曾经一度被认为“曲高和寡”的主旋律作品,也不再绝缘于主流的年轻受众群体。
倍速播放的鬼畜视频、题材各异的番剧、形形色色的二次元动漫……提到95后、00后所喜爱的影视形态,相信以上潮流元素便自觉涌入许多人的脑海。但这一切可能只是源于我们的“刻板印象”。

95后、00后被普遍认为是在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大片里成长的一代,然而哪一时代的年轻人都不是盲从流行,主旋律创作也不等同于墨守成规。近日,围绕“16—22岁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综艺报》面向该年龄段的在校学生和职场年轻群体发起了问卷调查,来自北上广深、湖南、黑龙江、江西等地的243名适龄用户参与了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届年轻人“很爱国”,曾经一度被认为“曲高和寡”的主旋律作品,也不再绝缘于主流的年轻受众群体。

过半数年轻人对国产主旋律作品表示满意


在16—22岁的受访对象中,86.4%的年轻观众表示自己观看过主旋律影视剧,其中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对国产主旋律影视剧表示满意,选择“很满意”的占比12.4%,“满意”占比39.5%,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占比43.2%,“不满意”占比1.2%,“很不满意”占比3.7%。不少受访对象反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批歌颂新时代、礼赞新中国的佳作让“主旋律”变得更“燃”了。

《我和我的祖国》

主旋律影视剧在年轻观众中受到欢迎,在观众占比上同样有所体现:以今年“史上最强国庆档”为例,年轻人构成了观影主力军,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岁的年轻群体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电影中都占据着最大的观影比例(分别占31.8%、29.9%、32.3%)。年轻观众是主流观影人群,票房高低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影片的喜好程度,三部主旋律影片取得了60多亿元票房,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20年,90后将进入30岁,00后将进入20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成为娱乐消费主力。灯塔发布的《选择的力量——2018中国电影市场用户观影报告》显示,近年来进入电影院的观影用户愈发呈现年轻化趋势,19岁及以下观影用户占比逐年加倍,从2016年的2%增至2017年的4%,2018年更是达到8%,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观影力量。2018年,25岁以下观影用户持续增长,占比已升至39%。

“个人兴趣爱好”是主要观看原因


《综艺报》调查问卷显示,“因热播而好奇”“个人兴趣爱好”“陪家人、朋友观看”是16—22岁的年轻人“选择观看主旋律影视剧的主要原因”,其中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占比38.3%。

95后、00后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有着较强的“个人兴趣爱好”,他们的观影热情越来越多地在一些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上释放,这一点,从主旋律影片背后受众画像的变化上也能直观体现: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湄公河行动》上映时,19岁以下受众占比仅为1.4%,20-24岁受众占比26.6%;2017年《战狼2》上映时,19岁以下受众已突破4.1%,20-24岁受众占比达30.4%;今年热映的《我和我的祖国》,12.5%和31.8%的受众是19岁与20-24岁观众,在历年主旋律电影里占比最高。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视剧“喊口号、重说教”,这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剧,拍摄内容和风格更倾向于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

《中国机长》

此前,95后、00后被普遍认为是在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大片里成长的一代,不过在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上,这一拨年轻人却并未降低。国际教育慈善组织VarkeyFoundation发布的调查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在国家认可度、评价方面,相关数据都要高于很多发达国家。

哔哩哔哩(简称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据B站后台数据监测,很多90后、00后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热情。他分析认为,“他们从小的生活很富足,他们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他们真正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国度,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爱着我们的国家。”他们成长在中国不断扩大话语权的年代,成长在民众不断拥有民族自信的年代。他们所看到的中国,已经在许多方面走在世界领先的位置,这种民族自豪感是前所未有的。

“主旋律+流量明星”不是必胜法则


在“对哪种类型的主旋律影视剧感兴趣”的征集中,“缉毒、案件侦破等涉案题材”和“抗战、谍战等军旅题材”分别占比43.2%和39.5%,成为16-22岁年轻人最感兴趣的主旋律作品类型;而“角色塑造生动有感染力”成为促使他们选择观看一部主旋律影视剧的最主要原因,占比65.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气偶像参演助阵”这一原因仅占28.4%。

以往,“拼颜值”“爱追星”是影视圈给年轻人贴的标签,企鹅智库在《解剖95后》的数据报告中也指出“95后、00后更容易被小鲜肉演员吸引”。因此,起用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偶像明星参演,被认为是主旋律影视剧“商业化”效果“显而易见”的操作手法。

不过,通过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对于“偶像明星参演主旋律影视剧的态度”上,43.2%的受访对象表示“不排斥,也不关注”,选择“关注,并特别关注某些个体”的占比23.5%,选择“关注,但无特别关注的个体”的占比22.2%,选择“有些许排斥”的占比7.4%,选择“极度排斥”的占比3.7%。

这一数据从某种层面也印证了今年暑期档国内影视市场出现的“流量明星失效现象”。同时说明,主旋律影视作品想要更好地与年轻市场对接,单纯依靠偶像明星增强主旋律作品对年轻观众的影响力的做法,对于95后、00后的实际吸引力或将不及预期。无论是制作方还是年轻演员都必须认识到“主旋律+流量明星”不是必胜法则,影视作品的质量才是根本。

《攀登者》

95后更注重在社交网络上表达分享


《综艺报》调查显示,16-22岁的年轻人更爱互动表达自己对主旋律影视剧的观点。观看到一部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时,除“直接向身边亲朋好友推荐分享”(65.4%),“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发布自己的观后感”(29.6%)或“转发自己认可的相关评论文章”(19.8%)成为这些年轻人与他人分享主旋律影视剧的主要方式。这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宣发来说,是健康积极的信号,表现出主旋律作品和年轻受众之间的互动有效,同时对于制作方做好营销也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容创作和宣发更加向年轻化、社交网络化发展。

1995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元年,作为真正的网生一代,95后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得比95前更加主动,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更愿意主动发言,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度也更高。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有31.71%的95后乐于在社交网络上发言,而乐于在网络上发言的95前只有21.84%。对自己分享出去的内容,强烈期望得到‘赞’‘希望更多人点赞’的95后占到总人数的64.4%。”

“年轻人缺乏收入来源,并非消费的主力军,这一认知在95后身上并不适用。”《“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指出,“我们发现,尽管可支配收入无法与成年人相比,但95后群体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表现得‘毫不吝啬’。95后更愿意为‘喜欢’而花钱,并且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和好友圈推荐的影响。”

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年轻人正在成为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想象丰富,求知欲强,喜欢接触并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消费观正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方向。阿里巴巴发布的《95后夜猫子报告》也显示,“超过35%的夜场电影用户为95后。95后年轻人对电影的偏好与票房分布基本一致,直接影响票房大盘走势。对于自己喜欢的优质电影,95后夜猫子倾向于用‘多刷’的方式表达支持。”

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主旋律”?2019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话术”详解|特别策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视剧里未成年恋爱,被骂惨?
终于又有一部剧,讲的是年轻人在城市奋斗扎根的艰辛
出没“深夜食堂”,他们都是都市孤独症患者
【鹰眼头条】古装剧缺席2018荧屏大战,“小正大”能否顺势突围?
“弹幕经济学”背后!吐槽文化火爆的秘密
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主旋律影视剧拍得越来越好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