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素的人生哲学课

实在来说,“幸福”是个非常虚浮的概念:一方面,它需要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的多线支撑;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活境况的波动而变动不居。当我们试图以明确的理论去界定它的性质的时候,它总是在“个别”的例证中出离,成为千丝万缕的私人话语的松散集合。所以,无论是谁,当他想要教导人们去认识和把握“幸福”的时候,多多少少读者都会从中发现一些偏狭——这并不是什么憾事,起码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境况多少还有些把握。毕竟,“生活”这件事终归还是私有的。

较之叔本华的那本《人生的智慧》,罗素的这本《我所理解的幸福》更浅显易读。《人生的智慧》有一个副标题——“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而《我所理解的幸福》的副标题则是“罗素的十七堂人生哲学课”。实际上,叔本华的行文更倾向于严肃哲学,而罗素则更倾向于世俗生活。

罗素在“罗曼蒂克的忧郁”这一章中对“痛苦还是庸俗”的悖论提出挑战:“不以为在抑郁不欢中间真有什么较高的道理”,这或者只是一种“高人一等”或“明察过人”的快感。这份揶揄倒也不无道理,莞尔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无知的快乐”人们还是更以“睿智的痛苦”为享受。所谓幸福,并不以知识为敌。

“唯其因为人生有限,人生的乐趣才永远显得新鲜。”求知与探索,是一个人在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我们寻求认可,也寻求解脱。这必将是物与我的平衡,“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的环境,一部分靠个人自己。”

对个人而言,对基本情感需求的尊重是幸福生活的一处根基:关于爱情,罗素说“爱情是导向合作的最原始最普通的形式,凡是强烈地经验过爱情的人,断不愿接受那宣称人之至善和他所爱者的至善不相关涉的哲学。”关于亲情,罗素说“要在此世幸福,尤其在青春消逝之后,一个人必须觉得自己不单单是一个岁月无多的孤立的人,而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而情感是人与社会相联系的基本纽带,其与“幸福”的关涉自然不言自明。当然,除了家庭和情感之外,人的事业、兴趣、社交等都与幸福的完满度有关,说到人生的修为,自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在外部的条件和影响来说,一个人所处的舆论环境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比如金钱观念,如果整个社会都认可“金钱本身虽不足使人伟大,但没有金钱确乎难于伟大。再加挣钱是测量一个人的头脑的公认标准。挣一笔大钱的人是一个能干的家伙;否则便是蠢汉。”那么,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摆脱物质为上的成功学。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身陷这种无休止的彼此攀比,使得所谓成功永无成功可言,因为“一般所谓的生活的斗争,实际是成功的斗争。他们从事战斗时所惧怕的,并非下一天没有早餐吃,而是不能耀武扬威盖过邻人。”人们一方面警惕自己将宝贵的生命消耗在并无胜算的世俗争斗中,另一方面又无法超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价值评判,由此一种不可治愈的焦虑就会成为多数人终生的阴霾。这是人生价值的悖论,能够自解倒悬的人才能走向幸福的完满。

总之,人之幸福终归还在自洽,无论自我精神的修为还是与外部世界的周旋,人总要成为世界的一份子,自得其所的与己与人和谐共处,才能寻得幸福的要义。

2021.7.1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人生哲学 每日禅话 1214
触动心底的人生哲学经典语句
五十分钟的人生哲学课(刘墉 悦读人生)
幸福:来自精神世界的充实感
北大人生哲学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