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夷待访录 原文及翻译 置相 作者:黄宗羲
userphoto

2023.06.21 广东

关注

明夷待访录 置相 译文

明代朝纲混乱是从高皇帝罢免丞相开始的。

推究作君主的本意,就是用来治理天下的。君主一人不能完全胜任治理天下的重任,于是设置百官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这些百官就相当于是君主的分身。孟子说:“天子是一级职位,公是一级职位,侯是一级职位,伯是一级职位,子男同为一级职位,总共分为五个等级。君是一级职位,卿是一级职位,大夫是一级职位,上士是一级职位,中士是一级职位,下士是一级职位,总共分为六个等级。”自外而言,天子与公的关系就像是公、侯、伯、子、男之间职位依次递减的关系;自内而言,国君与卿的关系就像是卿、大夫、士之间职位依次递减的关系,并非唯独到了天子的级别就完全没有等级了。以前,伊尹、周公代理国政时,用宰相来辅佐天子,就和大夫辅佐卿、士辅佐大夫是同样的道理。后世的君主骄奢,朝臣谄媚,天子的职位才开始没有和卿、大夫、士列于一处,而不知义理的小儒也跟着用夸诞的言论来肯定君主摄位之事。乃至于君主驾崩,其子被立为新国君之时,新君完全忘记了丧父之哀痛,徒讲礼乐征战应该如何如何,君臣之义尚未保全,父子之间的恩情已先完全断绝了。更不幸的是,国家没有成年的君主,国政委之于母后。于是,宰相为了避嫌而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宁愿使朝政决裂败坏,贻笑千古。这样做岂不是把天子之位看得高得离谱了吗?

古时候,君主对待臣子的方式是臣子跪拜之后,君主必然进行回拜。秦、汉以来,这种礼制被废除了。然而,当丞相觐见天子的时候,天子如果是在御座就坐却要站起来;如果天子是乘车在坐,也要下车来。现在宰相既然已经罢免了,天子就更加不受什么礼法制约了。所以,天子认为这些百官的设立就是用来侍奉天子的,如果侍奉得满意,天子就认为其是贤能的;如果侍奉得不满意,天子就认为其是不称职的。既然设置百官的初衷已经被歪曲了,那么作为君主的本意还能有所保持吗?古时候的天子不传位于其子,而传位于贤良之人。他们把天子之位的去留看做和宰相之位的去留一样。后来,天子传位于其子,而宰相之位仍不传位于其子;天子之子不全部都是贤明有才之士,但还可以依赖宰相的贤能对之有所补救。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子传位于子也还附带有些许传贤之意。但是,宰相被罢免之后,如果天子之子不贤能的话,那就没有贤明之人从旁辅佐、补救他了,这样一来,天子的传位于子就完全没有传贤之意在其中了。

有人说,后来实行入阁办事,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还拥有宰相之实。答说:不是这样的。阁臣的职责在于批答,相当于开府的书记,其负责的事务不是很重要;而批答又必定是自内府授意然后再加以拟定,这可以说是有其实吗?我认为拥有宰相之实的人是如今的宫奴。大概宰相之大权被剥夺之后不能无所寄托,那些宫奴眼见宰相所应处理的政事无人接管,于是巧设法令制度,以增加其自身职务。于是,本出自宰相的生杀予夺的大权就渐渐为宫奴所窃取了。明朝的阁臣有贤者,身上还留有宰相之遗风;有不贤者,假借其嬉笑怒骂之势而博取美誉,因此,百姓对之口耳相传,国史也载之入册,都以为其人是在辅佐大业呢!所以说,使宫奴拥有宰相之实权确实是由罢免宰相而导致的。阁臣中的贤者只要尽其所能办事就曰“法祖”,这并不是因为祖宗之法足以值得效仿,而是阁臣的职分已轻,不得不假借祖宗之名来压制后王,以塞宫奴嚣张之气焰。祖宗所行之事、所定之法不一定都恰当,于是又有那狡黏的宫奴逐条指出其中的瑕疵,也称之为
“法祖”。至此,关于效法祖宗的论说已是荒唐至极了。假使不罢免宰相的话,那么宰相固然会以古代圣贤明君的言行来对君主进行勉励、劝导,君主也会有所顾忌、畏惧,而不敢不从。

宰相只设一人,参知政事的人员则无定数。每逢在便殿商议朝政之时,天子南面而坐,宰相、六卿、谏官在东西两面依次落座。凡执事都由士人担任。所有进呈给天子的奏章都由六科给事统一管理,并禀告给宰相,再由宰相禀告给天子,由天子与宰相共同商议是否可行。对于奏章的批红,如果天子不能尽行处理的话,可以交由宰相处理,然后再由六部具体施行。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把奏章呈至天子前,转而发至阁中票拟,阁中又呈至天子前,然后下送至该衡门。正是经过了上面的往返回复,大权就自然旁落至宫奴手中了。

宰相下设政事堂,由新登科的进士主管,或由待诏担任。唐代张说为宰相之时,在政事堂之下设立了五房,即: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这五房各司其职,共同处理政务。这是一个关于宰相的例子。凡是各地上书言政务之得失的人及待诏都聚集在一起,这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传达到上面了。

明夷待访录 置相 原文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孟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盖自外而言之,天子之去公,犹公、侯、伯、子、男之递相去;自内而言之,君之去卿,犹卿、大夫、士之遞相去;非独至于天子遂截然无等级也。昔者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亦不殊于大夫之摄卿,士之摄大夫耳。后世君骄臣诏,天子之位始不列于卿、大夫、士之间,而小儒遂河汉其摄位之事;以至君崩子立,忘哭泣衰至之哀,讲礼乐征伐之治,君臣之义未必全,父子之恩已先绝矣。不幸国无长君,委之母后,为宰相者方避嫌而处,宁使其决裂败坏,贻笑千古,无乃视天子之位过高所致乎!

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盖大权不能无所寄;彼宫奴者,见宰相之政事坠地不收,从而设为科条,增其职掌;生杀予夺出自宰相者,次第而尽归焉。有明之阁下,贤者贷其残膏剩馥,不贤者假其喜笑怒骂,道路传之,国史书之,则以为其人之相业矣。故使宫奴有宰相之实者,则罢丞相之过也。阁下之贤者,尽其能事则曰法祖;亦非为祖宗之必足法也,其事位既轻,不得不假祖宗以压后王,以塞宫奴。祖宗之所行未必皆当,宫奴之黠者又复条举其疵行,亦曰法祖,而法祖之论荒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拟,阁中又缴之御,而后下该衙门,如故事往返,使大权自宫奴出也。

宰相设政事堂,使新进士主之,或用待诏者。唐张说为相,列五房于政事堂之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此其例也。四方上书言利弊者及待诏之人皆集焉,凡事无不得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锐:章太炎《非黄》中的法家思想
《争臣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宰相该不该设,怎么设能限制皇帝权力,这位大儒给出了答案
李若晖: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争臣论》
王安石曾任“参知政事”,这个参知政事是个多大的官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