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书局版《孙子兵法.十则围之》、唐太宗用兵

1、【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所以用兵的规律是:兵力十倍于敌军就包围他,兵力五倍于敌军就进攻他,兵力两倍于敌军就分散敌人兵力,兵力与敌军相等就要能设奇兵打他,兵力少于敌军就要能避开他,兵力弱于敌军就要能逃避他。所以实力弱小的军队如果固执硬拼,就会被强大的敌人擒获。


唐太宗用兵剪辑:

2、【唐太宗原文】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译文】我早年起就带兵打仗,怎么回事很清楚。每次观察敌人排兵布阵,哪儿强哪儿弱扫一眼就明白。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搞错位竞争:以弱抗强,以强敌弱。他打我弱兵,不过前推个百十米;我冲他薄弱部位,必定穿阵而过。然后来个前后夹击,敌人没有不垮的。为什么老打胜仗?决窍就在这里!


3、毛泽东评唐太宗用兵:

毛泽东喜欢读冯梦龙的《智囊》。《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在记述孙膑“驷马之法”处有一按语: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毛泽东写了一段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能把握强弱形势的转换、能动地驾驭战场,是毛泽东称道李世民和朱元璋用兵才能的原因。

虚实结合出奇制胜 在战略指导上,李世民是一个后发制人、以守为攻的专家。李世民充分利用政治上号令天下的主动地位,以及军事上外线作战的有利态势,经常采取坚壁不出、以钝挫锐的方略。与敌相持,短则数十日,长则五个月。这看起来好像过于保守持重,实质是在逐步“尽敌阳节”,等待敌我优劣形势的转化;而一旦时机成熟,便给敌以凌厉迅猛的一击。在战术运用上,他也是一个攻敌侧背、出奇取胜的高手。

李世民娴于骑射,格外重视精锐骑兵的突击能力,这使他摆脱了当时摆好阵式后再战的呆板模式,每次作战都是以轻骑深入迂回,出敌阵后,袭其不备而获胜。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李世民率军与自称秦帝的薛仁杲作战。唐军深沟高垒六十余日,敌众屡次挑战,李世民均按兵不动。当敌粮草将尽,有将吏投诚之时,他才命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列阵诱敌,自己则亲率主力捣敌侧背。敌邀战甚久而不得,见唐军列阵应战便倾巢而出。唐军正面压力很大,庞玉几乎支持不住。李世民的精锐骑兵突然从侧背杀出,形成两面夹击,敌阵脚大乱,被唐军乘势斩首数千,坠身涧谷者不可胜数。此时,李世民窥破契机,仅率左右二十余骑,不带攻城械具和步兵,直扑对方城门,抢先闭锁敌人退缩之路,不使其重新转入稳固防御。于是,敌大部散归陇外,薛仁果只得投降。

李世民不囿旧说,强调以正兵对敌之实,以奇兵击敌之虚,正面列阵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敌人,达成胶着状态,争取时间;而侧背出击才是部署之重心,决胜之关键。己方的弱兵受强敌压迫后退不过数十至百步,自己的强兵则已突破敌防御之薄弱部位,造成敌之全局震撼。这种关于奇正强弱的独到见解,发展了古代军事运筹思想。

此外,李世民还惯于借重偏师,断敌粮道,釜底抽薪,剥夺敌人的持续进攻能力,这实际上是在更大的战场范围内运用奇兵。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打敌后方补给,破坏敌人的战争力量结构,从而迫敌回顾并就我范围,这也是很厉害的招数。


4、元代学者郝经在总结成吉思汗的用兵之道时说:“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卷 后战全文|原文|翻译
《百战奇略》40章 后战,兵法
契丹往事6
唐代轻骑兵,是大唐盛世的中流砥柱
李世民如何打赢虎牢关之战,一战定天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