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本是迷途,如何正确走向终路?

人生中,从幼年到老,一路走去,都是在迷茫中探索前进的。就是你眼中看得清清楚楚的,心中决定得明明白白的,但是,事情的结果也只能是试探和边做边修改出来的。

有时眼中看得清清楚楚的,也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人生本就是途。


孔子和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少粮食,七天没吃上米饭了。孔子都快饿晕了,躺在路边有气无力的小睡休息。

弟子颜回到外面乞讨白米,回来马上就煮饭,当饭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老师没有先敬,自己就偷偷先吃了,颜回是如此无礼的人吗?孔子迷惑了,颜回不是这样的人啊!但是这事又是他亲眼所见的。

这事使孔子迷惑,一个是心迷,认知上迷了。颜回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一个是行动上的迷,对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置?

假如是其他人,亲眼见到弟子做出如此无礼的事,心中肯定认为弟子极其不敬师长,行动上驱出师门得了。

儒学,在对于迷惘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方法。心迷,保持仁智,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心不能由表象去转动。孔子决定了解真实的情况。

孔子说:“我刚刚梦见先人,想先用这米饭祭拜下先人。”

颜回恭敬的回答道:“米饭已经不能祭拜先人了,祭拜先人的食物是要清洁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粮食不多,丢掉又不好,让老师吃脏米饭也不妥当,我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眼见为实,犹不可信,见到的,可能是事物的表象,未必是事物的本相。依赖心生见,心也未必可依赖也。

眼睛也会欺骗自己,自己的心见,也会欺骗自己。以仁心去处置,一般不会偏激,造成不必要的误伤。以智慧的头脑去了解,才能得出到真正的本相。

对于这件事,孔子行动上并没有过激和牵扯到其他方面的行为。人有迷惑时,在行动上,要采取“中”“正”的准则。“中”就是适中恰当,“正”就是不偏离连带到其他的。迷惑的时候,决定的行动,由于认知不清楚,采取的行动,容易走向二个极端,太过和不及。这就要警惕试探到适中恰当,该怎么样处理的,就恰当的处理到位。情况不明,一般只根据一方面做好就好,没有必要偏离和牵连到其他方面中去,避免费心劳神又可能吃力不讨好。

“中正”,来之于《易经》,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谓之当位,亦谓之得正。二、五两爻处于卦的中间,谓之得中.如果既得正,又得中,谓之中正。《易经》中,得中正的爻,都是比较吉利的。在迷惑的时候,采取“中正”的行动,相对也是比较吉利的。

人生本来就是走在迷途,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当然不迷,可惜,圣贤也才到五十才知天命(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我们有时真的是迷迷糊糊的过一生。但是没有关系,只要心保持“仁智”,行采取“中正”在迷途中,也错失不到那里去,自然吉利走好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熹《小学》
石岩磊:心贼攫食
李展飞:《从朋友圈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吗?》
读经简单吗??——简单,但又不简单
“眼见为实……”,是真的吗?
眼见未必为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