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陈雪锋心学笔记5:“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陈学锋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wolf0819

一起致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守仁所说的“心”,指最高的本体,如说“心即道,道即天”;也指个人的道德意识,

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守仁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人类的思想意识,是非善恶的判断;是因为我们的良知,与经验世界的事物,相互作用之后才产生的,如果没有外在事物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思想意识也只能是一张白纸或者说只能是“空无”的存在。因为有了外在事物的存在,我们的思想意识才能和宇宙万物产生共鸣,我们的思想意识里才能容纳宇宙万物。

王阳明说:身的主宰就是心,心之触发就是意,意的本源就是知,意之所在就是物。譬如,意在侍亲上,那么侍亲就是一物;意在侍君上,那么侍君就是一物;意在仁民、爱物上,那么仁民、爱物就是一物;意在事、听、言、动上,那么事、听、言、动就是一物。因此我认为:无心外无理,无心外无物。

比如服侍父母,不是从父母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从君主那里求的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从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各自在心中。心就是天理。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强加一点一滴。用这颗最热的心,表现在服侍父母上就是孝,表现在辅佐君主上就是忠,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要在自己的心中下功夫摒弃私欲、存天理就行了。——(传习录)

“寂”和“显”都是指事物纯粹客观性存在的一种状态。心外无物,物者事也,任何事情都在我心之内。

先生游览南镇,一位朋友指着山岩中的花树问:先生认为天下没有心外之物,比如这株花树,它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又有何干?

先生说:你未观赏这树上的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样寂静。你来欣赏这树上的花时,此花颜色就显现出来。由此可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游南镇》: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先生启程去征讨思恩、田州,钱德洪和王汝中把先生送到严滩。汝中就佛教的实相和幻相的问题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有心都是实相,无心都是幻相;无心都是实相,有心都是幻相。”

王汝中说:“有心均为实,无心均为幻,是从本体上来说功夫;无心均为实,有心均为幻,是从功夫上来说本体。”

汝中的见解先生表示赞同。当时,钱德洪还不甚明白,经过数年用功,他才相信本体功夫为一体。然而,这种观点是先生依据王汝中的问题偶然论及。若我们开导别人,不一定非要引用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学大师:王守仁_8
王学认识方法的核心思想:“致良知”
中国哲学大辞典 | 王阳明心学
心学系列之传习录之二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守仁之《传习录》(上)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