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觉醒》价值千万的110句,从此逆袭人生

本文共计7000余字
阅读时长 18 分钟
感谢阅读,记得收藏

1、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2、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

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3、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

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

4、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5、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6、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

7、谁在这方面主动,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因为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

(1)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2)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3)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4)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8、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9、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

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10、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

11、焦虑的根源就是: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12、面对焦虑,看清背后的机理,设法改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着来: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13、缺乏耐心,根本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和自己的道德品质也全无关系,这仅仅是天生属性罢了,每个人都一样。

14、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15、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

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16、对于任何没有特殊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

17、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18、成长权重对比:

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19、学习的平台期:

这个规律表明,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20、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21、怎样拥有耐心: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最高级的方法是请本能脑和情绪脑出动来解决困难。

总之,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

22、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人生也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清醒。

23、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

知道“元认知”,就知道该如何反观自己;

知道“刻意练习”,就明白如何精进自己;

知道“运动改造大脑”,就清楚如何激发自己的运动热情……

24、人们总是习惯,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因为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

25、美团创始人王兴: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26、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27、“凭感觉”之所以被称为顶级的方法,是因为它能帮我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

28、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29、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因为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


30、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31、洪兰教授的建议:

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32、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

33、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34、成为思想舵手,拥有自控力的3种方法:

(1)针对当下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

(2)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刻要做的事情。

(3)针对长远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35、高尔基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36、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37、有位名人也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38、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

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39、罗振宇曾提到他是这样学习的:

“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

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

40、《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

“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41、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42、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43、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

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44、《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45、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3)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46、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47、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首先,手中有锤子。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没有极致的专注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对你都没有意义。

其次,输入足够多。
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再次,保持好奇心。
所以,成长这件事不仅仅是提高认知,更是一种自我修炼。

最后,常说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48、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49、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50、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51、在阅读时,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

寻找触动点。

我会在触动自己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

书读完之后,我会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

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

只要它真正触动我,并能让我发生真实的改变,我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至于其他,忘记就忘记了,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52、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

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53、一个触动点,若是能转化成一个认知晶体,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面对生活中,信息的滚滚洪流,触动真是最好的筛选器,它能让我们免受洪流的冲击,从容而体面地行走在人间。

54、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个知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说清楚,让外行人也能听懂,那么这些知识、道理、事情十有八九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55、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自己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却经常忽视头脑中冒出的想法。

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珍贵的,放过了它们,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6、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

当你运用那些知识,践行那些道理时,相关细节,就会源源不断地显现在你的视野里。

到那时,你不仅能成为认知上的强者,也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57、而是从《微习惯》一书中获得的启示。

作者斯蒂芬·盖斯,为了养成好习惯。

要求自己: 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

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他称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58、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

59、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请用作品说话……

60、“锁定价值—打磨作品—换取反馈”正是我持续写作的真正策略和真实动力。

61、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

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毕竟没有什么是比这更直接的反馈。

62、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63、“刻意练习四要素”:

定义明确的目标;

极度的专注;

有效的反馈;

在拉伸区练习。

64、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比拼毅力和耐心。

65、轻松的学霸,他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

66、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谁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67、李先生早就教导过我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68、毕竟保持专注,并不能仅靠意志力约束,还要靠主动休息“回血”。

只有精力充沛了,我们才能保持专注,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分心了就放下笔,没有睡意了就离开床。

69、重新设定学习内容,调整为合适的难度,要么将目标拆解为更具体的小目标,降低工作的难度。

总之,想办法把难度控制在拉伸区范围内就对了。

不管面对多么棘手的任务,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总能找到主动调整的空间。

70、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71、有自己热爱的事,比行动力本身要重要得多,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

所以,除了清晰力,我们还要拥有寻找目标的感知力、掌控自由的匹配力、指导万物的元认知能力,等等,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提升自己。

72、很多人总是希望,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行动。

事实上,如果不行动,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毕竟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只有先依据前人的假设,走到更高的层次,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

73、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74、现实结果才是最好的“评判师”。

75、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

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76、希望和耐心,都藏在你的刻意练习里,藏在不断强化的神经元关联里,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件事,只要持续练习,你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做得好,总有一天,你会真正体验到那种“做到”的快感。

77、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78、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79、保持“自我觉知”的5贴良药:

1.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2.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3.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4.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5.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80、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考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取智慧、成就事业,还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拓展格局、化解烦恼。

81、视角不同,选择也会不同

1.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哀叹“只有半杯了”,而有的人惊喜于“竟然还有半杯”;

2.同样是挫折,有的人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有的人则认为挫折是上天给自己成长的提示;

3.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干活,所以能偷懒就偷懒,有的人认为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锻炼自己,即使没有回报也愿意尽力投入。

82、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需要具备以下因素:

(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2)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3)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83、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

84、成长啊,有时候要看长远,让自己明白意义,心生动力;有时候要看得近些,让自己不惧困难,欢快前行。

85、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86、《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中的一句话: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87、《暗时间》一书的作者刘未鹏所说: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88、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89、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无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90、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91、查理·芒格就说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92、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93、阅读,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平等、希望和机会,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不同,那就请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实践。

94、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95、说来说去,能用简单的语言就不要用复杂的,这就是费曼技巧的核心之一。

96、费曼技巧的另一个核心,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一点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更为关键和奇妙。

97、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

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

98、我突然意识到,写作和房屋装修其实是一回事:

房子的结构,就像我们的思想,而房子的装修就像我们的表达。

99、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100、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绝大多数运动者的硬伤就在这里:

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101、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102、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103、我从《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得知,有个叫柳比歇夫的人,坚持做了56年的时间统计,他过了很好的一生。

104、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

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

105、有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然后精心打磨。

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有了一大袋认知晶石,这些认知晶石就是我们生活的印记和结晶。

有了这些认知晶石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106、“每日反思”至少暗含了三大底层原理。

一是符合“触动学习法”;

二是运用了“元认知”;

三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

107、反思,天然有正视痛苦的力量。去反思,去记录,你就会发现,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

108、一个人觉醒的起点,到底在哪儿?现在大致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觉知。

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

109、觉知,自古以来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炼方式。

110、“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银河,那么我们的成长就是银河里闪亮的星星。
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会成长,年华都会盛开。
世界如此之大,必须带着带着坚韧和努力迅速成长!

往期文章推荐:
别犹豫,为了自己,发力!
唯有读书,认知觉醒!
2024,伏案执笔,绘前程!
你相信吗?读书也是一条出路
写作,其实是这样的
唯有热爱,笔下生花
你好,四月渐拾光!
写作,救了我!
写不出稿子时,如何自救!
写文下笔难,死磕这3“道”
书读至此,就可以写作投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觉醒》:成长的起点,源于内心的觉知
《认知觉醒》必读的30条金句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人生五件套,开启改变自我的原动力
想努力却只凭毅力?完成认知系统升级,让努力不再无效
读《认知觉醒》后恍然大悟: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