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并不能改变你的命运,它只能为你的人生兜底

说来惭愧,一直标榜“从不努力说真相”。

但自从以这个观点作为立场,就无数次打自己的脸。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很多关于这人间俗世的扎心真相。不管你信不信,我自己说的话,打死我,我也是信的。

作为读者,我当然不希望你是无脑全盘接收我描述的信息和观点,我更希望你带批判性的思维去理解我说的一切。

我们来来聊聊“教育”的真相。

聊之前,以老师的职业身份,先拆解一下“教育”这个名词的概念,也算是没有辱没祖师爷赏我一口饭吃。毕竟,说清真相,并不影响教育的真谛。大前提是我承认所有的教育,初心都是好的。但普罗大众都经历过教育,却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是初心错了么?还是没经历过优质的教育从而导致了平庸,你应该好好想一想!!无论是作为一个暂时独立的个体,还是当爹做妈,都必须深思。

教育是什么?

咱先从教育学的理论出发,从“概念”入手。要不然,总有一些学院派患者上来文人相轻,鄙视陆老师没文化。陆老师深知自身才华有限,但怼死一两个装逼文人,没有一点问题。

一个本质+两个“义”=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两个“义”,分别是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举个例子:作为打工人,你接受了现实社会给你上的社畜大课,所以你认清了自己。生活中,你遇到了一个师傅,因此听君一席话,胜读了十年书。这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当然就是学校教育。这学校当然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根据教育方针,制定教育目的,划分课程,力求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你施加教育的影响,促使你朝着当初既定的目的和所期望的方向进行发育和发展。

这从专业角度,拆解完了“教育”的本质和定义后,是不是感觉没什么新奇。甚至还会不屑一顾,轻蔑的一笑,不就是一番理论么。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一辈子可能都看不清“教育”的真相了。所以,态度上还是虔诚一点,敬畏一些。

记住,人来到这世界,不尊重客观现实,不尊重规律。现实反过来和规律就会干翻你。这就是我们一直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直在反反复复“实事求是”。要想理解一件人事物,先从概念入手,从理论入手。别轻视,keep real。

人的一生,特别是普通人的人一生,平庸人类的一生,基本上把接受的教育时间加起来,也就只有那么20年时间是在真正的接受“教育”的影响。

毕业之后,普通人基本上不在学习深造,不再接受任何系统的教育。尽管社会里也有方方面面的“教育”,那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来自现实社会的毒打,把那些一直不明生活真相的人类殴打成“社畜”。能打醒的则会认清“自我教育”的严重性,奋力上进活成一个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人才。认不清的则轮为社会的底层,干一些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工作。

在我的眼里“教育”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如,从生物学的角度,咱们先看看“人”是什么?

毕竟,人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整不清自己的到底是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没用。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高级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人类和低级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有一个大脑可以进行自我意识活动。那么,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就可以笼统的讲,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高级动物培养成“人类”的过程。

这里马克思表示不服,他站出来高呼,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OK,在中国凡是马克思说的基本都对,你说的都对。那么,我们再严谨一点下真的定义。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高级动物培养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你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就是去除净化兽性,完善人性和社会性的一个过程。

理论差的同学,这时候又要问了。啥是人的社会化?

请允许我先翻个白眼,郑重的解释一下:就是把你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这期间有引导,有灌输,有训练,有熏陶,有惩罚,有鼓励。所有的目的就一个,把你培养成服务于商业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劳动力。注意!这里我用的名词说“劳动力”一词,而非“人才”。至于,为什么,我留个伏笔,下文解释。

说实话,教育对你很重要,但你教育来说只是个试验品。仅此而已……

不同教育背景出来的人,差别其实很大。广为人知故事“狼孩”,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力图说明:在后天的教育中,环境很重要,特别是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说,教育是人格的诞生。那么,人一辈子至少在会有两次诞生。第一次,是孕育的过程,人被分娩诞生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携带父母的遗传基因DNA,从形态来看是个“人”,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没有大脑没有开化,灵魂没有开悟的动物。

只有经历了教育,摆脱了混沌无知的阶段,学会文字和语言。人才能对通过知识对自己有个或浅或深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即是人格建立的过程。所以,也就印证了那句话,教育是人的第二次诞生,是人的人格化过程。

在人接受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之所以这样来理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后根本不会主动进行任何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你不信的话,看看你父母,看看你周围的亲朋好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没有道理。绝大部分这个词如果非要量化一个百分比,那么以全球人口来衡量99%,不过分。99%的人离开学校后,根本不会主动学进行任何系统性学习,终身学习更不用提了。

虽然,我们国家现阶段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也算是普及了。但说句实话,绝对大部分人对“学校教育”的根本没有一个本质的理解和解读。

相信你一定听过看过这样一个逻辑,把小孩送进好的幼儿园,就能上好小学。上了好小学就能进好中学,进了好中学,就能好高中。进了好高中,半条腿就踏进好大学了。进了好大学,将来就能找到好工作。

没错,绝大多数父母都是这么想的。因为绝大多数父母都没啥文化。包括我个人也是在这么一个逻辑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我并没有上过什么好学校。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仿佛一个不能证伪的逻辑。

尽管不能证伪,我也想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己站台。振臂高呼并质疑:这世界还有这么绝对的好事呢?

其实,只有彻底了解“学校教育”的来历,才能真正的搞懂【教育真相】【教育问题】之所在。

”学校教育“是怎么来的?

你首先得知道,“大规模”的“基础性”的强制性“的统一教材的学校教育并不是一个从来就有的活动,它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

工业革命我们都知道,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嘛。第一次,蒸汽。第二次,电力。第三次,信息技术和原子能。那为什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催生了学校教育呢?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手工生产的方式被大机器机械化生产所代替,以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瓦解了。很多人,不用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做农民了,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气候)忙活。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需要借助机械工业化的手段加工作制造商品,并通过商品流通环节进行使用价值的让渡,进而获取商业价值的变现。俗称,商品买卖,积累资本。

但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工具是被瓦特等一批精英工匠改良制作出来了,但是不能自动生产必须有人作为劳动力对机器进行操作,才能维持运转。这时候,就需要大批量的机器操作技工劳动力。这些人去哪找?事实上,哪里都找不到,谁TM天生下来就会操作机械设备。

没办法,只能培训!但学徒制的一对一培训,产出的合格劳动力数量太少。所以,基于商品社会对商品需求,基于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批量复制学徒制模式教育被催生-学校教育。

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个背景呢?因为这个就是教育问题最底层的冲突和矛盾。家长希望让孩子接受教育还能快乐成长,学知识长本事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但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这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然后再从合格的公民中筛选出有潜质成为精英的人才,进而服务整个国家的科技建设和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这个“有潜质”成精英人才的人,可以是你,但没有人在乎必须是你。说白了,姓甚名谁,对这个国家和社会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会有人“是”,重要的是这个人能跟着D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你想一想,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个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难道不是一种“交换”么?将孩子童年自由的时间让渡一部分出来,送到学校去培养并接受学校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选拔。

你如果能把“送孩子”去学校的行为本质,整明白。那么,教育的真相就要浮出水面了。

已然成年离开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工作的你来说,或许都曾有过极为深刻的感触:“在学校,学的知识有时会显得很没用,对吧。理论不仅仅枯燥而且索然无味,加上一些绝大部分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让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在纸上谈兵。被动的学知识,只是为了拿个分数,混个学历,尽早毕业。

揣着这样极为深刻感触,或许很多年以后再会明白学校教授知识并组织考试的本质就是个筛选智商的工具而已。

利用知识点,组成试卷进行考试这件事,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科目。来淘汰那些在天赋上或者努力程度上并不那么优秀的学生。

既然作为一个工具,那它一定是有局限性的,没有办法保证它一定有用或者让你觉的有趣。

那么,目前的筛选方式是文化知识【理论】的考试,如果某一天改成了骑马射箭那学生们上学就得骑着马背着箭筒。再比如,为什么很多人学习成绩很好甚至名校毕业,但是在社会上的成就并不那么卓越呢?

这个问题更简单,因为成绩好,只是证明了这个人在做题游戏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而已,并不代表任何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做事的胆识,做人的担当这些更重要的素质。

而这些素质也确实没有办法,通过统一的考试来测试出来。就像一个人得了武术冠军,能代表他在战场上能比那些老兵游子活得更久吗?答案是并不能所

所以考了好成绩的人,也不用沾沾自喜。考试考得好,题目答得好,都是在一个固定科目,相对优秀而已,真的并不代表什么。

说到底,在一个由知识建筑成的时空里生存,真的有必要对”知识“心存敬畏。如果一味认为把知识记住通过肤浅的理解把考试应付了,就算学有所成。那未免,对不起”教育的真谛“。

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直都是不少普通中国家庭的金科玉律。

请家教、报补习班,到辞掉工作陪读,再到买天价的“学区房”……中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从不吝啬。汇丰发布的《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陆父母对子女教育经费的重视程度名列全球第一。是比房贷还款、保险支出、投资理财及退休储备等更为刚性的开支需求。
基本上可以说,教育构成了绝大多数家庭的人生底牌。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我们见证了一个个通过教育实现人生跃级却买不起房、生不起病的案例时,还会坚信教育是人生的底牌吗?

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在《教育的价值》写的这句话:“每个人都是用他的持续存在和能力来证明自己,他的发源地并没有预先注定他就要遵从其他人确立的等级制度机会。在这一意义上,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总是要反叛命运:教育是反对听天由命,而不是为受教育者安排指定程序。”

确实,对于底层的普通人来说,教育一直都是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基于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出现了一种独有的溢价商品:学区房。“买最贵的学区房,上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以后才能出人头地”这一思维模式成就了学区房的又贵又香。

但学区房的出现,也恰恰反映了教育的一个真相:教育永远是一个金字塔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普通人来说,教育使命已经不是改变命运,而是为人生兜底不至于被命运所摆布。

只是世事的无常在于,经过“十年寒窗苦”才实现不被命运摆布的人生,也许一场意外就“一朝回到解放前”。毕竟,教育这张人生底牌只意味着“前进的方向”,并不负责在风险之下留出退路让人“绝处逢生”。

温馨提示:
1.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即可支持,其余随心
2.特别说明:月收入低于1000禁止投币,未满18岁禁止投币!80岁以上禁止投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焦虑应当降降温
35条社会本质,社会的真相是动物世界,性格决定命运,但命运却没办
教育的本质,和学区房无关|上海学区房攻略精选
28岁男同事给63岁阿姨当过几年小三有感
教育如何改变命运。 作者:吴军
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基础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