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土楼

      07年3月我们利用去厦门转播马拉松的机会,工作之余有幸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

    一天早晨,我们一行数十人乘大客车驶上厦门至龙岩的公路,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土楼的发源地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下车后,一位50多岁的导游热情的迎上来,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转入正题。他先介绍了一下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原南迁的汉人,汀江流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唐末大量南迁的中原汉人进入汀江流域,沿江两岸定居成为了客家先民。他们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这汀江流域的闽西南、赣南、粤北三地的山区里,最具代表性及观赏价值的当属闽西南的客家土楼群,而闽西南的客家土楼群主要分布在永定和南靖两县。这里的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而永定则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其中永定土楼有23000(方、园)多座,土楼主要集于湖坑、高头、下洋、古竹等乡镇,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和这里的“振成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当时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以便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共御外敌,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也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以及客家围屋建筑的向心性、对称性,这些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也源于对传统汉文化的归属。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土楼共有的特点其一是:一般土楼高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为御敌,土楼一二层不向外开窗,且墙体十分厚实,只开一个门,门板坚厚甚至有双层大门再加门杠,还在大门上方设置水柜以防火攻,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其二是:建造工期长,一般的要花两三年,较大型的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完工。其三是:当地人最为自豪的就是客家人自创的,以当地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墙体极为坚固且抗震性非常好。其四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布局对称性突出规格也大小一致。

   听完讲解后,我们先走马观花地参观了村子周边的环兴楼、庆成楼、福兴楼、永成楼、如外楼、福裕楼、光裕楼、庆福楼、集源楼和一些不知名的土楼。

                                                                             (未完待续-振成楼)


P1 村上的庙宇

P2 土楼改建的“红红土楼饭店”

P3 环兴楼

P4 集源楼

P5 福兴楼

P6 福裕楼

P7 光裕楼

P8 庆成楼

P9 庆福楼

P10 如升楼

P11 永成楼

P12 看到一个不知名的土楼,我走进去看看。

P13 看来修建年头久远较为破旧

P14

P15 又见到一个看不清名字的土楼,进去看看。

P16 四层的方形土楼,中间的地方都盖了房了

P17

P18 村子上其他不知名的一些土楼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进到永定县路边随处可见很多土楼,在车上隔着车窗抓拍了几张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追寻客家文化之根
龙岩适中土楼与客家文化
顾乐生 | 福建土楼,人居的艺境
土楼随想
福建客家土楼 • 大红灯笼高高挂
(游记)闽西永定行(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