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具蒙古族特点的阿日奔苏木婚礼

阿日奔苏木婚礼,最早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时期或以前的时代,是阿鲁科尔沁旗阿日奔苏木地区的蒙古族传统婚俗。它是在蒙古族漫长的游牧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婚俗,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诚实豪放的性格和多彩多姿的生活。是草原旅游的一大特色主题,婚礼主持人和祝赞词家,在婚礼过程中所用的祝赞词,是蒙古族口头文学的精品。婚礼中的蒙古包、乘马、勒勒车、蒙古族服装、蒙古族奶食品和肉食品以及婚礼上演唱的一些蒙古族长调歌曲,均表现了草原蒙古族特有的文化。

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日奔苏木婚礼》,重现了蒙古族生活的原始风情,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现在,很多年轻人前往草原旅游结婚,举办特色蒙古族婚礼。

完整版阿日奔苏木婚礼

建议使用WiFi观看↓↓↓

阿日奔苏木婚礼,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阿日奔苏木地区的蒙古族传统婚俗。阿日奔苏木是清朝时代的行政区域名称,泛指现在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罕苏木苏木等三个苏木一带地区。历史上的阿鲁科尔沁部落,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一部分后裔。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居住于现在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落,南下迁移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清朝时设立阿鲁科尔沁旗,归昭乌达盟管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实,民族风俗习惯逐渐恢复,婚礼形式也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式。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阿日奔苏木婚礼》的仪式和礼节,面临着被遗忘或变异的情况。1985年,整理和挖掘民族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的乌·宝音乌力吉等人,在原巴彦温都尔、巴彦包勒格和罕苏木苏木三个苏木一带采访,整理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蒙文书稿。宝力道又将其译成了汉文稿件,约20,000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文化局,联合摄制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婚礼风情电视片,以宝力道的汉文稿件为蓝本,在巴彦温都尔苏木阿日呼布嘎查和玛尼图嘎查一对新人的婚礼上,进行了现场录像,制作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的电视片。该录像带的一个拷贝,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阿日奔苏木婚礼》,是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上形成的婚俗习惯,具有浓浓的草原民族风情,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诚实豪放的性格和多彩多姿的生活场景。

阿鲁科尔沁部落,在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国的发祥地居住的时间比较长,保留着蒙古族最原始的一些风俗习惯。后来,把邻近的扎鲁特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的一些婚俗习惯接受过来,并受到满族的一些婚俗影响,但《阿日奔苏木婚礼》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

《阿日奔苏木婚礼》以两个青年男女的婚礼作为主线,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戏剧化的场景。在这里,蒙古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婚礼主持人和祝松,在婚礼过程中基本都用诗词的语言。其中包括,对蒙古族历史和宗教信仰的介绍、对大自然、畜牧业生产和美好生活的赞美等诗篇。这些都是蒙古族口头文学的精品。婚礼中的蒙古包、坐骑、勒勒车、蒙古族服装、蒙古族长调歌曲、蒙古族奶食品和肉食品等草原特有的文化,从多方面得到了展示。

搜索微信号“myhuhhot”,关注巴拉根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郎竟然要由女方家打扮,草原上的婚礼为何如此不同?
[民俗新貌]巴彦浩力宝蒙古族婚礼
【壮观】走进阿鲁科尔沁草原的诗和远方
蒙古族婚俗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概况
【马背婚礼】传统婚礼风俗之草原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