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牙绯”、“窃蓝”、“凝夜紫”,这些颜色你都见过吗?

Apr.

09.2021

一提到颜色,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深、浅、明、暗这些形容词,然而我每次试图将一种颜色真正描述清楚的时候,却发现这些词就像是在形容一个人长着鼻子、眼睛、嘴那样,即便你这样说,也不会有人根据你的讲解而想象出那人的长相。简单来说,也就是这种描述方式太乏味平淡了,无法第一时间让人产生共鸣,心想:“原来就是那种颜色啊,我知道的。”

语言和文字的简化,让很多传统文化里对颜色的描述都变得寡淡了,当我们口中说着“黄色”的时候,脑海中只是闪过了一张纯黄色的卡片,似乎那种明亮得像阳光一样的色彩,就是黄色带给我们的全部想象了。然而,在古人的意识流里,黄色可以有很多种,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幅景致,甚至景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以及心情。

古人的皇家礼服中有一种黄色,叫“柘黄”,宛如艳阳。因为艳丽的太阳悬挂于高高的天上,因此大家只能仰视,而且还会因为刺眼而不敢直视。当这一特点融入皇家高贵的气质时,也就代表了并非普通百姓可以享有,因此成为了权威的象征。

除了黄色,红色和紫色也被皇家限制为皇权色,不能被普通百姓使用。诗人白居易就很喜爱故宫里朱墙之色,或许是因为唐朝的官员制服里,有一款颜色因与宫墙的“牙绯”色相似,因此被称为“绯袍”的缘故吧,所以白居易才因这一联系而喜爱上了牙绯之色。后来,白居易当上了忠州刺史,有资格穿绯袍后便速速写下了:“徒使花袍红似火,其如蓬鬓白成丝。”的诗句。

相比之下,另一种被皇家珍视的颜色——紫色,却是因为染料稀缺而珍贵的,平常人家即便是想用,也完全支付不起染料的价格。因此,只有皇家及重臣才有资格着紫袍上殿。

关于紫色,李贺有句诗里是这样说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谓“凝夜紫”这种对紫色的形容,其实比现代文化里的任何一种描述都直观且浪漫。它不指深紫色,也不指浅紫色,不是一种花的颜色,也不是葡萄悬挂于藤叶的颜色,而是夜空中的星辰在刚刚沉落的暮色中,泛起的一种紫光。这种紫色将夜空的沁凉凝聚了起来,像一瞬闪电过后,天际的裂痕在缓缓地愈合。这种形容,有着深浅明暗之词无法刻画出来的自然之美,需要你回顾生命里的所有夜色,才能回想起的那一刹惊鸿。

因此,这也凸显了传统文化中,人们对颜色赋予的自然之感。

古人没有饱和度、亮度的说法,于是他们便巧妙地利用语言,通过一些微妙的动词表达出了色值的概念。

例如:“窃”、“盗”、“退”、“不肯”,都表示浅色。

有一种秋日的天空之蓝,不浓不淡,像少女的情思与一份哀怨,如家妇的幽苦与一丝明朗,将这种带着对情感描述的词来偷窃成一种颜色,便唤之为——“窃蓝”。意同曹雪芹所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比色,理解起来颇为有趣。例如玄”和“纁”作为两种颜色,虽然意境相似,却完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玄,是早上太阳要出地平线却还没出的时候,透出的那点光,是黑中透红;纁跟它相对,是太阳已经落下了地平线,折射出的余光,是红黄交织。一个是一天之始,一个是一天之末,中国人把它穿到身上,表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因此,古代帝王在祭祀时也会选择上玄下纁的礼服来彰显肃穆之氛。

古人对颜色的描述,似乎永远带着对天地的敬畏与自然的热爱,以至于很多色彩都出自四季更替之间,山水轮转之时,渺小到一粒尘埃的破碎与陨落,宏大到一场天寒地冻的万物衰变。

这些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带着浪漫气息的诗画之气,沁透在万象之色中,令我们一眼万年。当然,也隐藏了我们祖辈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美至极致,灵性使然。

愿我们日后的眼界能与感受互通,不仅在体会色彩上张开所有的毛孔,也能在与世界相处的过程中融汇自己独特的眼光,将世间百态尽收眼底,点亮独一无二的那盏浪漫心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颜色
“瑟瑟”原来不是动词而是颜色?
古代用颜色划分社会等级 白色曾为皇家颜色
什么颜色的风水摆件最招财?
中國顏色的味道
[转载]精品欣赏:商代和田蒸栗黄玉挂饰和西周羊脂白玉龙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