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作绞胎美术瓷名家——杨峡

杨峡,著名陶艺家,195612月出生,河南济源人,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分会理事,河南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专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陶瓷绞胎编花技艺、彩绘装饰、“火”的艺术、陶瓷器型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科技进步奖三项;出版专著二十五部;绞胎瓷作品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多件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奖项。焦作陶瓷绞胎艺术领军人物;中国陶瓷绞胎艺术理论研究奠基人;陶瓷绞胎艺术传承与创新者;焦作绞胎陶瓷大师工作室艺术总监;公众微信《壶语福器》总编辑;上海起航艺术顾问;江苏宜兴彩泥窑艺术顾问。

绞胎陶瓷如翠似玉的质感,表里如一的纹饰,莹润透亮的釉饰,作品具有秀丽、明快、精巧的艺术风格。绞胎陶瓷称作“火的艺术”,这是它的实质所在,绞胎手工编花的技艺最后都得经受火的淬炼,正如朱琰在《陶说》中所说:“画器诸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因此,火的掌控,对绞胎陶瓷的成败至关重要,有些作品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称为“窑宝”,这是火的神器之妙。火的艺术是绞胎陶瓷绝妙的艺术神韵最直观的意识感觉,窑变釉、炸色、龟裂、融合色、高温飞色、流动的痕迹表达着陶瓷特有的艺术符号。陶瓷绞胎艺术的发展会变的更加多元,这是由陶瓷艺术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艺术家的个性所决定的。在绞胎陶瓷的创作实践中,我也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想和方向,就是坚守语言陶艺的艺术表达,坚持走绞胎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道路,坚守传承与创新的创作方向,坚守语言陶艺的创作理想。

绞胎陶艺作品于其它艺术作品一样艺术价值的最高追求就是作品表达的意境之美。每件作品诗情画意的追求,陶瓷是火的艺术,偶然天成的唯一性。获得了窑宝的美誉,增添着艺术美感的神秘。人文精神的体现就在造型设计、装饰技法的个性化语言,述说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至爱。

陶艺作品要立足于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和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上。世界性是其作品能否被不同民族的认可,这需要世界文化认同的共同语境和语言的流露。民族性是一个国家不变的图腾,陶是世界的,而瓷独属中国人的发明,在世人眼中,青花瓷就象征着中国,有“瓷国”的美誉。陶瓷美术就是中华民族、陶瓷文化的代表性图腾,它代表着中国的陶瓷文化,陶瓷彩绘装饰有着独特的中国陶瓷民族性永衡不变的标识,我们陶艺家应有充分的认识。地域性在中国陶瓷文化中承载着史诗般的艺术情结,代代传承的陶工们将地域性独特的陶瓷文化推到一个又一个工艺高峰,才有了我国特有的陶瓷文化现象——地域性陶瓷品种。景德镇的彩绘瓷;宜兴的紫砂壶;河南的钧瓷、汝瓷、绞胎瓷;龙泉窑的青瓷;德化窑的“中国白”;广东的广彩瓷;定州窑的定瓷等地域性陶瓷品种的独特工艺及艺术风格。陶瓷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推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创新,陶瓷文化的人文情怀,陶艺家思想情感的表达,陶艺语言的丰富,表达着神秘窑火的生生不息和这个世界对陶瓷艺术物华天宝般的作品的敬重和厚爱。

陶艺作品是更有语言的,杨峡的创作坚守着语言陶艺的艺术理想。近二十年绞胎陶瓷艺术的创作研究,系统地实践着艺术语言、装饰语言、文化语言的综合思考。每件作品要呈现艺术美感,更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思想,个性化装饰风格的表达,这些年杨峡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创意,留下了一些供大家鉴赏的作品,抛砖引玉般的辛劳只为了绞胎陶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感。

古往今来的陶瓷艺术大家,一般都是将古人、前人、先人的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形成新的艺术成就,如王步、王锡良、顾景舟等。而还有一类陶瓷艺术家则力求摆脱前人的影子以开拓新的艺术,由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是注重继承传统而创新的艺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更多的陶艺家在走艺术个性独特性的创作之路。

将前人的艺术推向新的高度的陶艺家,即以卓绝而独特的,称为积高型的大家。“积高型”的陶艺家顾景舟紫砂壶大师最有代表性,他将传统经典的紫砂壶造型艺术提升得更高更新,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

杨峡的陶瓷绞胎艺术是属于“立异”型的,但是也有很多是“积高”方面的,比如陶瓷手工编花技艺来自于北宋时期当阳峪窑的绞胎编花装饰风格,汲古创新传承了自然纹、编织纹、羽毛纹,开拓了代表性绞胎纹饰的菊花纹、山花纹、牡丹纹而另开新貌独步绞胎瓷坛。所以说绞胎是“积高型”,同时又有“立异”的成份,也有独特在其中。

中国陶瓷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了几千年而从未断绝过的文化,而中国陶瓷艺术更强调一种文化精神及诗书画结合的意境之美。中国陶瓷的文化是长期的,在“积高”中攀登更高的巅峰。“积高”型追求高而深,强调内美。而“立异”型一般偏奇新,注重外在的形式美与视觉美感,但它的致命弱点是容易显得单且薄之缺乏“内美”,内涵也不够深。而且它最大的特点——新、奇、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前逐渐变得不新不奇。“积高”型则永远不会过时,它更经得过时代的磨砺。“积高”型的厚与重,高与深,会发展成一种永远的辉煌。所以中国陶瓷艺术一直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卓越的基础上独特。

现在陶艺界大家觉得做不了“积高”型便做“立异”型的陶艺家。要传承发扬这种“积高”型的创新精神,才能使中国陶瓷艺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更具深度,高度与厚度。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立异”型的这种创新,虽然它内在有单而薄的软肋,但仍是一种艺术的必要,所以中国陶瓷艺术的纵与深是卓绝而独特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苦功力难达到“积高”的话,亦可以走“立异”的道路。无论是卓绝而独特还是以独特而卓绝的陶艺家都值得尊重,都是为陶瓷艺术做出贡献的。

艺术陶瓷创作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艺术陶瓷的发展强调地域性和瓷种,这种关系实际是陶瓷装饰技法决定着不同的瓷种,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各陶瓷产区都在强化着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装饰技法,景德镇的陶瓷彩绘装饰;河南焦作的绞胎瓷、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洛阳的三彩;宜兴的紫砂壶艺;龙泉的青瓷;德化的白瓷等。陶瓷产区都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陶瓷文化的厚重感在区域性的陶艺家认知中是创作优先采用永衡不变的文化图腾,这种固化的艺术传承带来工艺和艺术的巅峰之作,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艺术发展到一种极致状况就形成了新的徘徊局面,陶艺家找不到自己创作的方向感。民族性、地域性的陶瓷文化让我国陶瓷艺术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艺术繁荣,繁华背后的困境只有陶艺家最清楚。有人认出,出路在创新、传承与创新走出一条新路,不想而知,你能想到的创新都有了前者的辉煌,一代代陶艺人就是靠着不断地创新推动,才有了我们今日陶瓷艺术的辉煌。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国际交往日盛,陶艺也在世界性的共同陶艺语境中放着各自独特的光芒。近些年的绞胎艺术瓷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坚守地域性陶瓷文化元素的底线不动摇,以绞胎陶瓷装饰为主,吸纳融合优秀的陶瓷文化元素,走艺术陶瓷创作综合装饰的道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我们将绞胎、雕塑、彩绘结合多技法运用搞创作突显焦作绞胎瓷文化特色;把绞胎瓷、钧瓷、汝瓷、彩绘结合,高举河南陶瓷文化的旗帜,我们在实践中去融合,在创作中去传承与创新,让综合装饰的绞胎瓷作品又增添了独特的光芒和神秘。把中国艺术陶瓷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及陶艺家个性以新的艺术面貌和视觉冲击力,述说并解读中国陶瓷文化的新意境、新语言、新视觉,让世人惊艳认知中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千年神秘窑火恒久远,永流传。

总之,陶瓷绞胎艺术的发展方向必须走综合装饰、语言陶艺、传承创新之路。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表明,陶瓷绞胎艺术是已经与人生哲学思想智慧的统一;语言陶艺是艺术设计的灵魂;火的艺术是绞胎陶瓷绝妙的艺术神韵最直观的意识感受,绞胎陶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更多在公众微信:壶语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惊绝:中国老艺人手下的绝活《情趣陶艺》源自生活最朴实的赞歌!
根据各国不同的审美,进行创作的广西女陶艺艺术家,黄盈
以陶为乐的镌艺魂——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杂项:紫砂:紫砂历史)-秀藏网
一捲就是藝術!婺州窑堆塑艺术的常用技法分析
漫谈鲍志强的紫砂陶艺
文渊造像之师友系列: 周红(陶瓷艺术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