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项报告案例: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构建的实践研究

结项报告: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构建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吴晓云

课题单位: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文体局

一、研究背景

(一)宏观背景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指出,“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评价科学的治理体系。” 《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郑教教科[2017]18号)提到,要进一步规范课题及成果管理的各项规程,切实保证与上级部门的全面对接和有效衔接。经开区教科室2020年5月发布了《经开区四级课题管理研究制度》,第十七条提到各校需参考本制度制定学校校级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研究管理自上而下对学校的校级课题管理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作为学校只有落实了校级课题的管理,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省、市、区、校”四级课题库,完善经开区“省、市、区、校”四级课题管理体系。

(二)微观背景

我区小学在四级课题管理制度实践中,特别是在校级课题管理的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1.校级课题申报程序混乱。学校校级课题申报没有规范的程序的要求,老师们盲目选题、课题设计没有深思熟虑,申请就立项了,在后续研究中不好操作,自己没想清楚要研究什么,导致课题研究流产。

2.校级课题研究疏于管理。学校老师的校级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得到监管,经常因为工作繁忙课题研究虚假,制定的研究计划不进行,活动流于形式,过程不扎实,疲于应付,导致课题研究过程没有落实。

3.校级课题结项“虎头蛇尾”。老师们课题研究过程虚设,结项根本没保证,学校没指导,老师们没方法,结项就糊里糊涂,导致课题研究结项东拼西凑没有实效。

我们课题组力图通过构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的实践研究,对学校校级课题的申报制度、研究制度及结项制度给予学校一定的指导,提升学校校级课题研究质量,建立经开区“省、市、区、校”四级课题库,完善经开区四级课题管理体系。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初期:准备、启动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

1.组建研究团队,针对本课题查找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与研讨,制定出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明确分工,做好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

表1:课题组准备阶段责任分工

2.调研、访谈区内部分小学校级课题管理的现状,完成课题申报启动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进行课题开题论证,并修订课题研究内容。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中期:实施阶段(2020年7月-2021年2月)

1.结合区内调研小学在校级课题管理制度的具体情况,针对调研中校级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反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表2:课题组实施阶段责任分工

2.针对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研究各个子课题的实践研究,梳理的阶段性研究经验,发现不足,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收集、分类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4.撰写、修订中期报告,进行中期交流活动,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对中期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三)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末期:总结阶段(2021年3月-2021年4月)

1.整理各子课题的实践研究经验,汇总梳理、总结提升,形成本课题研究成果,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的“省、市、区、校”四级课题库制度。

2.整理前期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准备评审结题工作。

3.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完成结题。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从“校级课题申报”“校级课题研究”和“校级课题结项”三个方面,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其中,“申报制度”是校级课题管理的“入口”,“结项制度”代表校级课题管理的“出口”,而“研究制度”代表了校级课题管理的“重点”。本课题的“做法和经验”如下图所示:

         

图1: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构建框架

(一)规范程序,全面评价,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申报制度

为解决学校“校级课题申报程序混乱”的问题,让老师在申报校级课题时明确程序及标准,我们从“校级课题申报程序规范化”和“校级课题申报评价标准全面化”两大模块进行引导,明细标准,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申报制度。

图2: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申报制度构建框架

1.申报程序规范化

为了让学校老师明晰校级课题申报流程,学校教科室成立校级课题申报评审组织,明确申报程序,让校级课题申报有规范、有要求,不再盲目。

(1)成立评审小组,定办法。

学校教科室成立校级课题申报评审小组,由业务校长担任评审小组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学科组长担任组员。

学校教科室制定评审办法,明确评价原则、评审流程、评审细则等细节,评审小组根据评审办法进行严格、客观、公正的、经得起查询的评审,并由评审小组签字后,向全校公布评审结果。

比如,经开区六一小学在进行校级课题申报时,学校教科室组建评审小组,学校副校长马宁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张冰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学科组长担任:李红红、陈梦冉、韩航、宋金利、王志林,并制定评审办法。

又如:经开区滨河一小教科室评审小组制定的评审办法,其中评审原则要求:校级课题评审不能“全部否定”,而要“优中选优”“树立榜样”“正面引领”。通过校级课题评审,逐渐树立“既重申报、又重研究”“既重材料、又重实效”“既重实践、又重总结”的学校课题研究务实之风。

(2)明确申报程序,保规范。

学校教科室提前公示校级课题申报程序,让学校老师明确申报的路径,保证校级课题申报的规范。

图3:校级课题申报程序

第一步,自选,即由教师自己每学期选一个典型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

第二步,组研,这里的“组”是“学科组研究共同体”,即教师把问题上报到学校“学科组研究共同体”,通过学科组头脑风暴、文献学习、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等形式的反馈交流、指导帮助,对问题进行论证。

第三步,组申,即经过学科组论证通过后,由“学科组研究共同体”向学校教科室进行校级课题课题申报。

第四步,校评,即由学校教科室成立的评审小组,对申报的校级课题进行公平公正评审。

第五步,公示,即由学校教科室公布评审结果,确定校级课题立项结果。

经过规范的申报程序,不仅可以帮学校老师论证研究问题是否具有可行性,也为老师们日后申报成功的校级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不是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成为校级课题课题,若老师按学校教科室规范的申报流程申请,论证它的研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保障立项成功的校级课题能顺利开展课题研究。

2.评价标准全面化

申报的标准标准全面化,主要解决选谁来立项的问题,要树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引领老师们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做真研究真做研究,主要从“申报的研究选题”、“申报者的研究状态”和“申报者的实践成效”三个纬度进行全面评价。

图4:评价标准全面化

其中,评价申报的研究选题的从选题的自需化、真实化、微型化来看,这是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评价申报者的日常研究状态,申报者不仅要正确认识研究的,还要保持日常研究状态的六个意识,这是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条件;评价申报者的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成效,从学生用户、专业成长、课堂有效、教学质量提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是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保障。

(1)申报的研究选题,是基础。

图5:申报的研究选题

①研究选题自需化

老师申报的校级课题研究选题必须从自身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是基于自己解决教学中问题的需要,是自下而上的问题需求,而不是因为国家政策要求、或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给定的自上而下的选题。

比如,经开区锦程小学王姝雅老师,在《剪羊毛》教学中,学生在节奏训练环节出现了反复练习反复错的情况,学习效果不佳,并且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学唱目标未完全达成。经过原因分析确定了研究问题:《剪羊毛》教学中提升节奏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这就是王老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作为校级课题申报。

②研究选题真实化

校级课题的研究选题必须是老师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可以是规律性的、难以破解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测评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作为校级课题研究。

比如,经开区六一小学李红红老师,在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时,发现有一位学生没写作业,但他还坚持说自己写了作业,并且说了谎。针对这种现象,李老师查阅文献,归因分析,为了要解决中这个问题,确定了她的微研究:正面管教3R1H在小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李老师的问题,在学生中间是普遍存在的真实的问题,对真实问题的研究才有价值。

③研究选题微型化

校级课题的研究是属于一线教师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是解决区域教育、学科教学、甚至基础教育教学的宏观问题,而是微观的、自己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这样的校级课题研究问题的起点低、切口小,便于学校一线教师开展研究。

比如,经开区太平庄小学商攀老师,在《寒号鸟》教学后,学生在田字格进行生字听写中,发现将近五分之二的学生写错“夜”字,经过原因分析,商老师确定的要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夜”字的教学研究。这就是商老师语文教学中真是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一个字的写法的问题。

校级课题的选题只有基于自身需求的、真实的、微型的问题,才能保证老师是为了解决问题去做真的研究,才能树立学校课题研究的务实之风,营造学校“做真研究、真做研究”的科研氛围。

(2)申报者的日常研究状态,是条件。

图6:申报者的研究状态

学校老师们的日常研究状态也是校级课题申报标准要考察的内容,首先要正确认识研究。比如:经开区锦凤小学教科室在校级课题的评审办法中明确学校老师的研究状态应该是:明白研究不是装饰门面,不是涂脂抹粉,不是职评条件;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并成为真正的更好的你自己;研究是不吐不快、下笔有神。既要做出来,也要说出来,不能自娱自乐,还要影响别人。

其次,申报校级课题的老师要具有研究状态日常化的六大意识。具体为:一是有对教学现象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二是有正视问题和反求诸己的反思意识,三是有积极参与沟通交流的互助意识,四是有善于学习他人经验的学习意识,五是有勇于付诸行动的实践意识,六是有坚持记录和写作的总结意识。

①问题意识

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工作,对工作中所见所闻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在教案旁、教材旁,能随手记录困惑得失、教学感悟。尤其是对于有潜在问题的教学片段,客观陈述课堂现象,如实地勾勒课堂事件、师生情态面貌,不侧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开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②反思意识

对于有潜在问题的教学现象,反求诸己,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从自我教育教学方式上寻找原因,善于将研究现象转化为研究问题。反思时可以思考如下问题:教学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差距在哪里?个人教学观念和教学现实的差距在哪里?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什么关系?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反思,进一步明晰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③互助意识

能积极参加研究共同体内的反思碰撞、经验分享活动,主动介绍自己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沟通交流,同伴互助。在互助中汲取经验,助力问题的解决。

④学习意识

能带着自己问题,通过知网检索或访谈交流,学习别人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拟订出自己的策略。

⑤实践意识

对于拟订出的策略,积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继续思考,进行调整和改进。实践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反思,实现实践和反思相结合。

⑥写作意识

能在坚持反思、记录、实践的基础上,寻找一个经典案例,按照微研究结构总结出微研成果。

只有正确认识研究,保持日常研究状态的老师,才能保证他们成功申报校级课题后可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做真研究。

(3)申报者教学实践成效,是保障。

老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成效也是校级课题申报评价的一个方面,主要从“学生拥护”“专业成长”“课堂有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四个方面来评价。

图7:申报者的日常教学实践成效

学生拥护度高、专业素养高、课堂高效、教学质量提升,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学校老师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作为评价校级课题申报的一个参考条件不能忽视。

(二)全程监控,定期跟进,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研究制度

针对“校级课题研究疏于管理”的问题,我们从“分组管理,明确职责”“全程监控,阶段展示”和“培训指导,定期跟进”三个方面落实校级课题过程性管理,构建小学校级课题研究制度,保障校级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图8: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研究制度构建

1.分组管理,明确职责

学校教科室负责校级课题全面工作的开展,包括校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落实等,若仅依靠教科室主任一人之力完成全校课题的管理是不现实的。我们建议学校教科室要充分利用学科组的力量,成立“学科组研究共同体”,把校级课题按照学科进行分组管理,任命组长、副组长,明确组长职责,负责校级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督查等工作。

比如,经开区民族小学的教科室,教科室主任录鹤,成立4个校级课题管理组,分别是文科研究共同体、理科研究共同体、英语学科研究共同体、综合学科研究共同体。

表3:经开区民族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分组一览表

2.全程监控,阶段展示

在校级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中,学校教科室要明确校级课题研究的各个时间节点,“学科组研究共同体”按照时间节点实行全程监控,让课题组进行阶段性展示,及时督查各校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等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的阶段性指导,保障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有效。

比如:经开区锦程小学的校级课题时间节点安排如下表:

表4:校级课题研究时间节点一览表

①校级课题开题论证,重问题。

校级课题申报成功,要第一时间召开开题论证会。首先,明确课题立项成功通知;其次,针对校级课题研究的相关事项进行说明,包括校级课题研究制度等;再有,开题论证的重点是研讨老师自己的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课题下一步研究思路,为校级课题研究工作明确方向。

②校级课题中期汇报,重指导。

校级课题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从学期初的课题申报、开题论证,到学期中,要进行中期汇报,重点是展示教师的校级课题研究到学期中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同时重在指导教师中期报告的写作方法。校级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可以请区教科室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借助区教科室的力量来帮助老师梳理研究经验,提升学校教师校级课题中期报告质量。

3.培训指导,定期跟进

校级课题研究由学校教科室主导,学科组研究共同体负责,教科室会针对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培训指导活动,定期跟进学校教师在校级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困惑,提升校级课题研究实效。

图9:培训指导,定期跟进

(1)课题研究通识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认知

每学期初,学校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课题研究通识培训,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重点是引发他们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转化成课题研究的方法,提升老师们的科研认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比如:经开区滨河一小教科室在2021年2月28日上午聘请郑州市教科所胡远明主任到学校进行课题讲座培训,全体老师参加,目的旨在培训活动中理解课题的基本知识和如何用研究的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方法培训,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学校教科室根据学校教师课题研究方法缺失的情况,组织课题研究方法专题培训,重点学习校级课题开展研究中运用到的一般方法,比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为校级课题开展研究提供方法支持,推动校级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开展,助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提升。

(3)研究报告撰写培训,提升教师报告撰写能力

为提升学校老师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助力老师们学会总结梳理校级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学校教科室组织研究报告撰写专题培训,为老师们撰写校级课题研究报告搭建写作框架:可以选一节典型课为例,按照经开区“课堂教学·微研究”的框架即“聚焦问题”“寻求策略”“付诸实践”“获得经验”的四个步骤,撰写校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报告。         

图10:经开区“课堂教学微研究”框架

④研究过程,定期跟进,保障校级课题务实研究

2020年7月,学校根据区教科室制定的市级课题管理办法、区级课题管理办法,制定学校校级课题管理办法,推动学校校级课题有效管理。尤其是明确指出,定期组织学校课题常规检查活动,督促并规范校级课题研究活动持续开展。

比如,经开区滨河第一小学每月举行的常规课题汇报活动,每个校级课题组老师不仅要汇报课题研究开展情况,还要提供研讨活动记录、研讨课记录等等显性材料供学校教科室检查。         

(三)精准指导,梯级晋升,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结项制度

针对“校级课题结项没方向”的问题,我们从“精准指导”“结项验收”和“梯级晋升”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精准指导”,即对校级课题微研报告撰写进行专题培训、一对一辅导,不仅为校级课题结项寻找方法指导,而且也为校级课题顺利结项找到“入口”;“结项验收”即明确校级课题结项程序及验收评价标准,方便老师们为校级课题结项做好准备;“梯级晋升”,即校级课题成功结项就可以晋升为区级课题,为校级课题结项后下一步如何做找到“出口”。

图11:精准指导,梯级晋升,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结项制度框架

1.课题结项指导精准化

为提升学校教师校级课题撰写微研究报告的能力,学校教科室要对课题结项进行专项指导,一是在结项验收前组织“微研究报告撰写”的主题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微研究种子教师的作用,实行承包制,进行一对一指导。

例如:经开区六一小学共有六位微研究种子教师,每一个学科组研究共同体都有微研究种子教师跟进,具体分工如下图:

表5:经开区六一小学本学期微研究种子教师辅导分工一览表

培训指导的精准化,有效帮助老师们学习撰写微研究报告的方法,提升教师撰写校级课题微研报告的能力,学会总结、梳理自己的研究做法和经验。

2.课题结项验收方面

①验收程序规范化。

首先,教师个人整理出课堂教学微研究报告,经学科组教师研讨认可后上报学校教科室。学校教科室对其“研究状态”“研究成效”“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后,即可“结项”。

②验收评价全面化。校级课题结项验收应包括课题研究者要保持研究姿态、做出研究成效、总结做法经验、分享研究成果。这样对校级课题结项验收评价全面化,不仅看研究结果,还要看研究过程,不仅看文字总结,还要看研究成效,即能有效清晰地表达,也能脚踏实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经开区滨河一小在校级课题结项申评书上专门有三栏,明确显示:一是从已取得成果主要内容、成果创新性等写出对本课题结项质量的鉴定意见,并由“学科组研究共同体”组长签字。二是写出课题主持人在校级课题研究中日常研究状态的鉴定意见,并由学校教科室主任签字。三是从学生拥护、课堂有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个方面,写出课题主持人在校级课题研究中研究成效的鉴定意见,并由学校业务副校长签字。

3.课题结项晋升梯级化

学校老师从校级课题做起到结项即可实现梯级晋升,即由校而区,再由区而市,由市而省,实现梯级晋升。即申报上一级课题,需从下一级课题库中产生,不仅为校级课题研究找到了“出口”,而且也保障了课题研究活动扎实有效,完善了学校校级课题库的建立。

图12:校级课题晋升流程

如上图所示:经开区小学的教师每学期选一个典型的问题向学校“学科组研究共同体”申报校级课题,经过学科组反馈交流、指导帮助后,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活动。学期末以学科组为单位向校级课题管理办公室申请结项。获得校级课题结项的主持人,将具备区级课题申报资格,获得区级课题结项的主持人,将具备市级课题申报资格。

比如,我们课题组经开区锦程小学王姝雅老师的校级课题微研究成果《“剪羊毛”教学中提升节奏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结项、还有经开区六一小学薛振英老师的校级课题微研究成果《返校复学背景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策略研究——以“母鸡”一课为例》结项,他们在校级课题结项后,都成功申请2020年度经开区区级课题,并月2021年2月完成区级结项,现在已经申请2021年度市级课题,不仅完成了校级课题向区级的晋升,也完成从区晋升到市级,实现了课题晋升梯级化。

四、研究成效

经过小学校级课题管理制度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我区小学在校级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项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改善。校级课题管理不仅呈现了规范化、程序化的态势,也营造了经开区各学校浓厚的做真研究、真做研究的研究氛围。对研究问题的解决是课题组所希冀的,但研究过程让我们收获更多。

(一)构建了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申报制度

因学校日常工作的繁杂与忙碌,导致学校在校级课题申报上不重视,没有规范,缺乏要求,因此我们研究出了一套程序化、标准化的可供学校参考的“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帮助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的申报方面有了规范的要求,学校老师们在校级课题申报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在选题时也不再盲目,是深思熟虑,在后续研究中也不会再出现茫然无措的状态。

规范的校级课题申报,那些“假大空”的假课题没办法钻空子,学校老师们都要从自己的真问题开始校级课题研究,并且是经过自己长期思考、学科组论证过的才能申报,这样规范的申报流程,不仅避免了一到课题申报季就突击填写课题申报书,也保证了课题申报的质量,营造了学校、乃至全区真做研究、做真研究的科研氛围。

(二)构建了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研究制度

原本的校级课题过程管理形同虚设,或者是没有,应付大于实施,形式大于实效,经过课题组的不断尝试、实践,通过分组管理、明确职责,全程监控、阶段展示,到主题活动、定期跟进的过程,构建“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研究制度”,有效、有序的监管保障了校级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有效。

(三)构建了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结项制度

课题研究的实效是课题研究价值体现,针对校级课题结项没方向的问题,课题组通过主题培训、一对一辅导的精准指导,再对结项验收程序规范化、验收方式多样化,研究晋升梯级化的要求,构建了经开区小学校级课题结项制度。不仅为校级课题结项寻找到了方法,还为校级课题的晋升找到了出口。老师们校级课题结项得到了方法的保证、晋升的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也就随之呈现,老师们科研能力也逐步提升。

对比经开区2020年3月与2021年3月市级课题申报,符合从校级到区级、从区到市晋升标准的课题数量稳步提升;对比区级课题申报数量,由校级课题到区级课题的数量也在稳步提升。

表6:经开区市区两级课题申报数量一览表(2020.3-2021.4)

2020年6月经开区共有60项课题参加郑州市教科研结项鉴定和成果评审,55项课题获郑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占申报总数的91.7%;23项课题获得郑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41.8%,较去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四)完善经开区小学“省、市、区、校”四级课题库

经过规范的申报、过程性管理,再到课题结项、梯级晋升,学校校级课题库逐渐在完善中,这也符合了经开区“省、市、区、校”四级课题管理制度要求,完善了经开区四级课题库的建立。

(五)实现了经开区校级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微研究”模式的有效融合

图13:经开区校级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微研究”有效融合

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经开区“课堂教学微研究”模式的四个步骤;聚焦问题、寻求策略、付诸实践、获得经验;而校级课题的三个环节:选题、解题、结题,我们积极对校级课题与微研究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共分为三大步:

1.第一步:选题——研究问题确定

本环节对应“聚焦问题”。首先,学校教师自己整理在教学中、或学生测评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接着,教师整理“问题”所在的课堂教学片断,初步反思原因。最后,在学科组内交流碰撞,获得大家认同后确定课堂教学微研究的主题。

2.第二步:解题——研究问题解决

本环节对应“寻求策略”和“付诸实践”,动态包含“个人探究问题”“组内研讨方法”“专家引领范式”“课堂实践检验”四个要素。

3.第三步:结题——研究经验总结

对应“获得经验”。首先,教师个人整理出课堂教学微研究报告,经学科组教师研讨认可后上报学校教科室。学校教科室对其“研究状态”“研究成效”“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后,即可“结题”。

五、存在问题和设想

课题组老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受课题组教师本身的的知识结构、研究水平及研究任务的复杂性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1.个别学校的领导对校级课题研究不重视,导致校级课题研究制度的落实效度有待提高。

2.有部分学校老师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开展研究的意识薄弱。

课题组通过对这一年研究过程的回顾与梳理,我们也有一定的设想:

1.对全区学校校级课题过程性管理的落实有效性要持续跟进。

2.为有效激发学校教师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积极给学校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支持。

六、参考文献

[1]常立钢.像做课题一样研究教学——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微研究”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0(01):28-33.

[2]周翠萍.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董屹敏.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孙丽英.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张秀丽. 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微型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校级课题需不需要教育局审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