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胡观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最近,有一个比较熟悉的校长打电话说:“胡老师,给我们老师讲讲课程建设方面的课呗?”然后继续说:“我们是一所新建学校,老师们目前都比较年轻,对课程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希望您最近抽时间来给他们讲讲哈!”面对校长的讲课邀请,我委婉地拒绝了:“谢谢校长的信任,我给老师们讲讲教科研还可以,但我对课程建设是一知半解,如果给老师们讲课恐怕不行啊。这样吧,我推荐XX老师给你们学校的老师讲讲吧,她对课程建设有一些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成果。”过了几天,这个学校校长打电话说:“胡老师,谢谢您啊!XX老师课程建设讲得可好了,回头您也来给我们老师普及一下教科研知识啊!”

案例2:

某学校领导曾经是一名体育学科教师,平时在学校没事就喜欢听老师们的课。他经常性不打招呼,随机推门听部分教师的课,包括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历史、物理等几乎所有学科,而且听完课后还喜欢给老师们点评一番,甚至涉及到学科知识内容。有教师反映说,明知道XX领导讲得不对,但她也不敢反驳;有教师反映说,XX领导课后批评甚至挖苦她,她眼泪都掉下来了;有老师反映说,XX领导一听她的课她就紧张,生怕被抓住不好好上课的“把柄”,但越是这样课堂越容易出错。久而久之,老师们都害怕甚至厌烦学校XX领导听课和评课,而XX领导自己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俨然专家一样的存在。(见文章《一线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听评课?》 “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2023.10.30。)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与专业性相关的教育现象。案例1中描述的现象,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而且此类事情已经发生多次了。我之所以婉拒校长的讲课邀请,显然不是我不愿意去讲课,而是缺少了课程建设方面的讲课能力,因此就不敢站在讲台上与老师们侃侃而谈了,真可谓是“胸无点墨,腹中空空”啊。而我推荐的这名课程专家,恰恰对课程建设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是完全能够具备课程建设的讲课能力。案例2中的XX校长,显然缺乏一点自知之明,“错把平台当本事”,经常性高高在上对老师们的具体学科教学活动指手画脚,瞎指挥,让人生厌。

(二)

事实上,我个人身上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我经常性在“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转载一些如课程建设、作业建设、教学模式、青蓝工程、集体教研、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的文章,因此部分校长就认为我也能在这些教育领域给老师们讲讲课。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认为,讲一次课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性的研究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大量的知识输入,才能有更多的能力输出,才能站在讲台上与广大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从目前来看,我只是在教科研方面有一定研究,因此讲讲教科研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可以的,而其他方面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或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地研究或知识储备,因此讲课也就勉为其难了。这就是多年来我除了进行一些教科研讲座外,一般都会拒绝其他教育领域的讲课邀请理由了。我这里并不是标榜我多么的高尚,而是实实在在缺少讲课的勇气和能力,正所谓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一般而言,校长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校之长,其往往是具备了更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校长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而事实上,作为校长来说,他可以是某一学科的教育专家,即他本身所学或所教学科的教学专家,但不一定要求是全才,即成为所有学科的教学专家。如果因为是校长,就可以对所有学科知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么这就是一种“无知者无畏”了。显然,案例1中的校长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全才,对所有学科知识都喜欢高谈阔论,指手画脚,这一定程度上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三)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全才,都希望自己什么都懂,都希望自己什么都是内行,但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往往是很难做到事事精通、全知全能的。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更迭速度倍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一生充其量只是对某一领域或学科进行一些深入性探索,也只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而已。因此,对于没有进行深入性探索的领域或学科,我们就是一个“小白”或外行罢了。

于是乎,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怪现象:在一些课题评审活动中,个别评委的评审结果一塌糊涂,该选上的没有选上,不该选上的选上了。而事后经过了解后发现该评委自己连课题都很少主持或参与;在听取一些专家报告时,发现个别专家的讲课内容前后矛盾,错误百出,原来该专家是“赶鸭子上架”,临时从网上复制粘贴一些素材就来讲课了;在一些教育评估或推荐活动中,个别评委对推荐活动本身知之甚少,或者对推荐标准不理解,或者不按照推荐依据进行推荐,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言而喻,类似这样的教育怪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某些专家不专业,因此其评审、讲课或推荐活动就出现稀里糊涂、懵懵懂懂的现象。那么,某些专家做这些非专业的事情,不仅让他自己感到很不堪,而且也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近些年来,“砖家”和“叫兽”这两个词汇,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俚语。其实,所谓的“砖家”和“叫兽”,就是指那些在专业领域内研究不深入、调研不扎实,但为了出名或其他目的,经常发表一些非专业性的奇谈怪论,损害了学术严肃性和专业性的某些知识分子或者管理者。

康德说,知识分子的崇高责任,就是“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真正的专家,是为学术而生,是为老百姓代言,是为社会立信,显然专家是把声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如果我们“利”字当头,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课都敢讲,什么评审和推荐都敢参加,那其实就是对专业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的极其不尊重。

(四)

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了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的第二十八条指出:“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

我们认为,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对院士的这一条禁止性规定,事实上是给某些院士头上带上了一个“紧箍咒”,也给那些经常性参加各种非专业领域活动的院士一个告诫,更是给那些经常性发表非专业学术言论院士的一次警示。

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林俊德院士有“三不”原则: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对此,林俊德院士给出的解释是:“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事实上,对院士的这条禁止性规定也给我们这些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对于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或学科,我们尽量谨言慎行,尤其是不要发表一些学术性意见。而对于陌生或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其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事情,是我们熟悉的、了解的和擅长的学科或领域,而非本学科或陌生的专业领域,尽量少参与或者不参与。

结束语

我们看一则《妄发议论的狐狸》寓言故事:

狐狸当上了钦差大臣,狮王派它四处巡查。狐狸觉得自己现在身份显贵,表现也应当与众不同。因此一路上指指点点,对各种事物总要发表议论,以体现自己有独特和高人一等的见解。

它看见黄牛在田间耕犁二话不说就上前制止,并横加指责:“你这是在有意搞破坏!好端端的一片土地多么平坦,可以做运动场,可以建跑马厅,你竟把它弄成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这样以后还能走路吗?我要如实禀报狮王,对你这种肆意破坏森林环境的恶劣行径要严加惩处。”

驴子背负沉重的货物迎面走来,狐狸见了禁不住嘲笑。

“真是个傻冒,轻轻松松地走路不好吗?无端背上这许多重物多费劲。人们常说你是笨驴确有其事,看来天底下对笨最没办法而且不可救药。”狐狸边说过摇晃着脑袋表示遗憾。

一头肥猪躺在烂泥潭里左右翻滚着,长长的嘴巴不断地拱动着泥土,浑身上下沾满污水。狐狸见状不禁高声赞美:“看哪,多么勤劳,再也找不出像它这样不怕脏不怕累忘我工作的了;再说,它长得多健壮呀,这正是劳动者的象征。我要向狮王建议宣传它的事迹,让所有的人都以猪为榜样,好好向猪学习……”

这个寓言故事,让我们忍俊不禁。

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随意发表意见或高谈阔论,不要不懂装懂,瞎指挥。

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外行管内行,纯属瞎指挥。”事实上,这句话在理解上是有一定误区的。我们认为,外行管理内行,不是在具体做事,而应该是在具体管理人。正如案例中的校长而言,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学科知识内容,尽量不要过多发表意见或观点,更不要指手画脚瞎指挥。而校长应该需要做的事情是,给教师营造更加温馨的课堂氛围,提供更多的教学技术支持和搭建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我们希望,更多一线教师在某一些教育领域成为专家或学科能手,同时多参与相关熟悉和了解的专业性活动;我们希望,对不熟悉或不了解的教育领域或学科,我们尽量少参与或者不参与相关的专业性活动,不发表相关的学术意见或观点。这既是对我们本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相关学校、单位和他人最好的敬重。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也应该由专业人来做。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底线、原则和准绳。

最后,我们就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

“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胡远明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

(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于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特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7,有多少大学可以托付前程
【国科快资讯】张改平院士、赵春江院士分别专职、兼职加盟北京大学
小撒老师,我们来给你说说哈工大的焊接专业
2017清华大学招办发言人:十种途径上清华
一系五院士,四位科学院士、一位工程院士,创多个第一,全国最牛
【大家】“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称号”——专访“80后”教师宁津生院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