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胡观课:学习目标不能“空穴来风”

我们先看一篇课文:
雾在哪里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来到岸边。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最近,我们听了一节课,课题是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是前苏联作家谢尔古年科夫写作的一篇科学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在该教师《雾在哪里》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该教师的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3.知道雾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了解雾霾及其危害。”其评价任务是:“3.结合生活实际,知道雾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了解雾霾及其危害。”显然,这个学习目标是该教师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看到这个学习目标,我们非常惊诧:这个学习目标是怎么来的呢?也就是说,该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该教师《雾在哪里》教学设计中“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把雾描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他把大海藏起来。再把天空和太阳藏起来。又把海岸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藏起来……没有什么可以再藏的了。他又调皮地将自己藏起来,大雾消散。此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雾天气。对唔,这一自然现象产生兴趣,理解雾的聚散变化的特点。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掌握了多种识字生字的方法,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基于阅读
阅读是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想像诗句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仿照课文想象说话,在想象中续编故事。

显然,无论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还是学情分析,我们都无法得到这样的学习目标:“3.知道雾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了解雾霾及其危害。”由此可见,这个学习目标是“空穴来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是写给儿童的故事。在故事中,描写了雾的调皮与淘气,同时也描写了雾的可爱之处。作者站在孩子的视角,赋予雾以儿童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格外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不难看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通过了解雾的聚散变化特点,感受雾的神奇与奥妙,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显然,这个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确定的,而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认为,目标是灵魂和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起点和终点,一般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为主导,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唯有如此,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才是可行的,才是正确的,才是全面、具体和可检测的,才能够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课文中的作文:雾在孩子们的童真里
雾在哪里.docx
《雾在哪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墨小语|王瑶馨:雾在哪里
大雾 心语202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一个字: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