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名县五礼记碑

五礼记碑

————作者:郭为民

五礼记碑坐落在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以其形体庞大,历史绵长而著名于世。此碑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2.34米,宽3.14米,厚1.08米,重140.3吨(除贔屃的头部)。据考证,它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碑,有“天下第一碑”之称。该碑于20065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远远的公路上,我们就能看得见它。它的身姿是那样的雄伟、厚重、威严和坚挺;它高耸入云,无不使人抬眼高望,仰视着,我们向它走去,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头颅就会越抬越高,它越来越使我们感觉到了有种缓不过气来的逼压感和阻断感。它太高大了,太厚重了!站在大碑下,人显得更加渺小,我的手仅能够着贔屃的背部。如果要照相就得远远地拉长焦距,不然整个石碑就不会纳入其中。

赑屃的头部不知哪里去了?当时在修复时,有人提出给它重安一个。有专家说没有必要,说这叫残缺美!文物展现的是历史,它给人一种沧桑感。留着这个缺陷,可以给人们一个爱护文物的直观教育!我想了想,有道理!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又给它安上了一个新头,还十分合适!我又想了想,可能是人们不愿看到它那种残缺不全,掉头痛苦的样子吧?终是人心向善,慈悲为怀的原因,最后还是给它安上个头,使它有了新的生命!要说,这样也有道理!

向上看,碑体上紧紧箍起三道一尺宽一寸厚的钢板铁箍,那是为修复残碑,加固断块而用的。三道铁骨(箍)钢钢正正,板板挺挺,虽说是修复加固,但修残后的碑体,反而给人显示出了一种刚直不屈,傲然向上的英勇气势和战斗精神,故此,我又对它增加了几分敬畏!

碑首为八龙戏珠图案,圆浑的碑额正面凸雕着盘龙,两侧各四只龙头朝下,龙嘴尖长,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八龙戏珠和赑屃的造像充分显示了唐代石碑的典型风采。

碑额上篆书“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八个大字,十分清晰、夺目。这是宋徽宗留下的御笔。在石碑的侧面现在还能寻找到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笔迹。两朝皇帝御制,两代著名书法家书丹而成的“唐宋碑”(五礼记碑又称唐宋碑),其身世是何等的显赫、尊贵!此碑真乃天下奇碑,两朝合璧,千古之绝唱也!

抚摸着龟背上裂开的石缝,我像是抚摸到了巨碑的历史和沧桑!悉心地想要抚平它那千年风霜雪雨,所带给他的百般苦痛与损伤!在此,我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采石,运输,雕刻,直到立起,无不显示出劳动人民绝伦无比的聪明与才智。这种智慧和力量是任何封建帝王都无法比拟的!就是据此,巨碑才以它那傲人的雄姿,在世人面前展示着它那绝代的荣耀和至极的辉煌!

————五礼记碑楼

站在那里,我眼前闪现着何氏三代节度使和将士们威武雄壮的气概,他们高跨骏马,挥舞战旌,气吞长虹;他们为稳定统一,屡建战功。战鼓声,呐喊声,厮杀声,如临耳畔;威武状、奔涌状,排山状,似在眼前。

大碑前,我还仿佛看见了皇家的威仪,大臣们的山呼膜拜,那毕恭毕敬的身影。看到了自唐一千多年来,到此瞻仰、考古、临拓墨宝的文人雅士和游客们的历历行踪。

朦胧间,我好像穿越了时空,在“唐宋碑”前寻觅到了一些古人的信息,看见了他们那久违的似曾相识的面容。

这五礼记碑是唐朝庭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立的功德碑。

唐宪宗7年(812年),军士们一致推立大将田兴(田承嗣本家侄子)为留后。田兴(后赐名弘正)服从中央领导,长期割据的“河北三镇”出现了转机。此时的何进滔是田弘正手下的大将。何进滔,灵武(今宁夏永宁县西南)人,曾祖、祖父皆为该夏州军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马使。进滔年少时就客居魏博,委质军门,田弘正任其为左散骑常侍。

————五礼记碑

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自领军务,对抗朝廷。河北淄青、成德两镇暗中支持淮西反叛。田弘正奉诏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王承宗派骑兵攻击魏博兵营,田弘正派何进滔迎战,“大胜之”,记功衙内都知兵马使。元和13年(818年),讨伐叛军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时,何进滔率铁骑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以功升授兼侍御史。自此可以看出,何进滔不但是田弘正的得力将领,同时还是田弘正政治路线的坚决支持者,拥戴朝廷,维护统一。

元和15年(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唐穆宗即位。823年,朝廷调任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速速上任。田弘正连年平叛,与成德军结下冤仇。不久,成德军裨将王庭凑煽动牙(衙)兵作乱,杀死了田弘正。

朝廷派兵征讨成德军,令田布(田弘正之子)接任魏博节度使出征。但田布手下不受节制,中军都知兵马使史宪诚见时局动乱,有心恢复河朔割据旧事,于是煽动军士不听朝命。田布被逼,留下遗书,表明誓死效忠皇帝,抽刀自尽,朝廷只好任命史宪诚为魏博节度使。

828年,沧景节度使反叛朝廷,史宪诚暗助叛军,并阻挠朝廷征讨。义成节度使李听很快讨平了沧景叛乱,史宪诚闻讯大惊,即遣其子入朝,表示听从朝命。唐廷遂以李听为魏博节度使,调史宪诚为河中节度使。

史宪诚这小子私心忒重,不等新任节度使李听上任后交接,就急着离任,他的目的是要将府库里的钱粮全部带走。魏博的军士们听说此事后大怒,遂乱。829622日夜,史宪诚被乱军围困杀死,并一致推举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

李听自清河行军至馆陶时,魏州正在军乱。李听至魏州,遭到何进滔的拒绝。随后何进滔出奇兵攻伐李听,李听大败。“河北久用兵,馈运不给,朝廷厌苦之。八月,壬子,以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复以相、卫、澶三州归之。”何进滔不但取得了魏博节度使的位置,还将被分割出去的相、卫、澶三州重新划归到了他的名下。魏博六州即:魏(今大名)、博(今聊城)、贝(今清河)、相(今安阳)、卫(今卫辉)、澶(今濮阳)。

840年,何进滔去世。进滔“为魏帅十余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何进滔去世时,李昂当皇帝,即唐文宗。他深知朝政的弊端,且知何进滔为帅十余年,对朝廷的供赋不绝,又深解民情。对这样一位实力雄厚的地方大员如何控制和拉拢,除了封官加爵外,死了的,那就是万世流芳了。于是下令为何进滔立一通德政碑。此就是我们所说的这通“五礼记碑”。

“藩镇割据”是唐朝走向衰亡的致命伤。先是河北三镇,后来发展到40多个藩镇。他们就像近代的军阀一样,要么对抗中央,要么互相兼并;他们强征暴敛,连年征战,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何进滔紧随田弘正归顺朝廷,坚决平叛,为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殊勋。他们祖孙三代在统治魏博40多年里,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稳定安定,大得民心。在此,我们就何进滔的“德政碑”当立、不当立抛开不说,就说何进滔身处“藩镇割据”的混乱时期,能做到这些,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历史应当予以肯定。当然,这首先要肯定的应是田弘正、田布父子。 皇帝赐立功德碑,并把撰书碑文的工作交给了文章佳而书法更佳的翰林学士柳公权。柳公权12岁就“工词赋”,其“书法结体劲媚,自成一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

宋,欧阳修最早著录此碑:“何进滔功德碑,唐翰林学士承旨兼侍书柳公权撰并书。进滔,唐书有传。开成五年立,其高数丈,制度甚闳伟,在今河北都转运使公廨园中。”

朝廷为何进滔建立功德碑,并建碑楼为其歌功颂德,可见,唐朝皇帝对何进滔不仅仅是为了拉拢和控制,而更说明了何进滔自田弘正起,直到魏博为帅。在这几十年里,是听从皇命,积极平叛,与朝廷的关系是较为融洽的。否则,何进滔死后,是不会受到唐朝皇帝这么高的待遇的。

何进滔功德碑立起258年后,到了公元1108年(宋大观2年),宋徽宗为了粉饰太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把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作为一代之制,修编成“五礼新仪”,传诏各地官府,刻立石碑,颁予天下奉行。在北京大名府,朝廷左丞梁子美听取大名府尹建言,将何进滔德政碑抹去正面碑文,改刻《五礼新仪》,故名“五礼记碑”。这时的“唐碑”又成了“宋碑”,故名“唐宋碑”。

到了14014月,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决口,漳、卫河漫溢,洪水冲淹大名府城,大碑倾倒,断为九截,龟首碎于地下或冲离他处,大碑从此被淹淤,不见了天日,一埋就是147年。

15483月(明嘉靖27年),大名府知府顾玉柱发掘此碑于地上。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的1989年将大碑迁立到新址,此碑断块在大名县双台村地面上躺了441年。“双台”村名可能与大碑有关,据说大碑就建立在当年的阅兵台上。

清道光30年任大名县学教谕的高继珩有一首诗,说的是大碑仆地的景象,并对其重立寄予希望:古道停车处,丰碑仆地眠。境传城邑旧,字蚀政和年。趺裂頽青石,苔荒绣紫钱。何人更扶植,应赖使君贤。

20世纪80年代是个百废待兴的时代。1982年国家颁布了文物保管法,1984年大名县成立了文保所。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块“仆地眠”了588年的大碑重新矗立起来。19871月,这座碑从大街乡的双台村搬迁到石刻博物馆,并于19895月重立。       

我赋诗一首:

每览雄碑自奋然,说词走向客游前。脱碣有志魏博史,新议无言御笔悬。

断地九截湮考日,接云四丈傲云天。改革开放新碑立,待刻重兴创业篇。(完)

            ————作者:郭为民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名府的清真美食,你吃过几种?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小小大名府,天下第一碑
唐朝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
邯郸历史中的大名城
世界之最在正定:驮碑龟它最大——开元寺赑屃
唐代魏国:一个低级武将死后1200年后,使其重新浮出水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