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智商要多高,才能做好投资?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个事情,大致意思是:

“一个人投资做得好不好,跟他的智商没啥关系,跟学历也关系不大。”

我觉得《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这本书,对巴菲特这句话做了生动的注解。

这本书的作者叫基思·斯坦诺维奇,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的知名度,比不上大名鼎鼎的丹尼尔·卡尼曼,后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但是,基思在人类理性研究方面,绝对是宗师级的人物。

事实上,卡尼曼有名的书籍《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一和系统二,原创者,就是这位基思。

这本《超越智商》,我买回来其实已经很久了(没错,我也有囤书的嗜好),但一直没看,最近,有了一些决策认知方面的书籍打底(后续会分享给读者们),再看这本书,充满了阅读乐趣。

你们在看后面的摘录和我的阅读感受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这不就是我吗?”的感觉,这也是我在看的过程中的感觉。

也提醒各位,阅读本身能带来快乐,但我们如何才能从阅读中吸收养分、变得更好,这也是始终要挂在心头的一件事情,下面是本书的购买链接:

(声明:通过上述链接买书,我会有一点佣金,但不多,这是读者的知情权。)

以下蓝字部分为原文摘录,黑字部分是我的阅读感受。

那些看起来非常聪明的人,却做出非常不理智的行为,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无从解释,这是最典型的理性障碍例子。

作者想讲明白一件事情,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作者是聪明的,他在讲“聪明人(IQ高)也可能会做出许多蠢事来”的时候,开篇举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布什,这会让读者兴趣盎然——既然美国总统都会这样,我更好奇了。

布什能从名校毕业、并当上总统,在智商方面,绝对是出众的,然而,不管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至少在一件事情,他们是能达成共识的:

布什的很多决策,是不理性的。

这种“聪明人干不理性的事”,发生的机制,后面会详细的解释,这里我想先跟各位,聊聊股市里的行为。

来交易股票的人,很多是对自己的智力比较有信心的,但是,我们广为所知的是:在股市里,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干蠢事(包括我自己)。

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

在股市里,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智力其实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理性才有用。

关于理性的作用、以及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的状态,我很喜欢下面这段摘录的说法:

理性使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行为、情绪以及掌控世界。他使人能够改造自我,进而从实际及象征意义上超越动物的状态。

接着说“聪明人买股票时做蠢事”这个事儿,我们来看看作者举的两个人的真实案例,这两个人从智商的角度说,都是高智商的。

第一个案例的主角,叫约翰·保罗斯,保罗斯是天普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在2000年初,以47美元的价格,买入了世通公司的股票。

没错,就是后来因为财务欺诈暴露而退市的那个公司。

在股价下跌到30美元时,保罗斯后来承认自己当时“找遍有关股市利好的消息、角度和分析”,同时“回避所有不乐观的迹象”,并承认其“购买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

第一个,当时保罗斯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只是因为听别人说这公司很好,更重要的买入理由是:公司股价涨得很快,他自己对于这家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多少了解、更谈不上洞见。

第二个,当股价下跌了30%,他开始出现大多数散户都会有的动作——到处找利好消息、到处找证明“自己是对的”的迹象,还有,他开始对公司所有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里的关键在于,保罗斯并不是在买入之前,就已经对这家公司有清楚的判断——这应该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

相反,他是在股价下跌以后,才开始做这个事情的,但做的方式也是走形的——他根本不是在研究公司,他是在安慰自己。

毋庸多言,这个时候,理性已经早就被他遗弃了。

时光再往后,到了2000年10月,世通股票跌至每股20美元,他开始用保证金买股票(相当于我们的融资账户)。

这是他犯的又一个大忌——借钱买股票,而且他借的是会被平仓的钱,这就让他的理性更加找不到影子了。

不光如此,当时,他甚至给世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写邮件,说乐意为其写文案,把公司“最好的一面”介绍给投资界。

我们知道,在某些时候,受害者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开始为伤害自己的人辩护,保罗斯做的这个动作,就有点像这个症状。

我们不能说:他是有不良居心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宣传、抬高股价出货,但我们可以确信:他这样做,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所应该做的事情。

时间到了2001年末,保罗斯教授已经无法忍受超过一个小时不去查看股票价格(是不是很像我们?)。

长时间的股价下跌带来的折磨,会让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发生很大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种漫天股价消息、手机APP随时可知股价的时代,要知道,这件事还是在2001年,还没有如今这么信息便利。

最后,在漫长的折磨后,2002年4月,他在大约5美元左右,卖出了所有世通股票。

我们如今回头去看,保罗斯是不幸的——在世通这家公司身上,他损失了大约90%的本金。

但如今你知道世通的结局,你也许又会觉得他是幸运的,因为最后公司破产了。

事后,保罗斯对那些使他违背了所有健康投资策略(比如分散投资)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反思,并非常慷慨地分享给了外界。

如果你仔细读了他的这段经历,你就会发现,从他买入这家公司股票的那个决定、一直到他卖出世通股票前,在那接近2年半的时间里,关于这笔股票交易的【所有】举措,都是非理性的。

作为一名知名大学的数学教授、几本社科畅销书的作者,实在是很难把一个“赌徒”一般的形象,和他联系起来,但是,他就是实实在在地干了这个事情。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主角叫大卫·丹比。

丹比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是《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及电影评论家,2000年时,由于一些生活中的意外,他的资金捉襟见肘。

于是,他决定投身股市,希望在2000年通过炒股赚100万美元——这在当时火热的市场背景下,是合乎情理的想法。

他将所有的保守投资变现(指数基金、债券、保单等),改投科技基金,实际上,他把所有的钱(包括退休金)投到了一只基金上。

开始时,丹比是成功的,股市快速上涨,丹比的基金赚了很多。

当时,沃顿商学院的投资专家曾警告他:

纳斯达克指数在过去5个月涨了5倍,但这些公司的收入预测并无显著变化。

丹比当时清楚地知道:该警告言之有理,但他却任性地忽略了。

纳斯达克指数在3月达到顶峰,超过5000点(多么似曾相识),随后几乎一路下跌,后来2004年5月的时候,跌破2000点。

在2002年10月,面对着90万元的损失和心力憔悴的自己,丹比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2000年的时候,我是疯了吗?”

是啊,“当时我是脑子坏掉了吗?”,是买股票的人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但神奇的是:

我们一次又一次“脑子坏掉”、捶胸顿足、后悔莫及,但在下一次类似场景来临的时候,我们依然有很大可能性,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用作者的话来说:

大卫·丹比和约翰·保罗斯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断地做出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行为,不管是语言认知能力(丹比)还是数学认知能力(保罗斯),似乎都没帮上什么忙。

这就是理性思维失败、其余的思维系统占据我们大脑的后果。

那么,这个“理性思维”到底是怎么来的,它跟智商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吗?

还有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想再犯这些愚蠢的错误,我们要知道哪些事情、朝着哪些方向努力呢?


我们下一篇见。

我对读者唯一的请求:方便的前提下,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股海淘金:放弃“小聪明”建立理性思维|兆民读书
天才的困扰:高智商往往是不幸的(图)
所谓的“聪明”仅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
一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有些聪明人炒股反而不赚钱?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part1
巴菲特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