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什么是“封建”?

封建,简单地说,就是封土建邦。封土建邦只是封建的形式,而其含义之深刻就要从封建制的起源说起。

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可谓是对封建制做了一针见血的揭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莫非不欲去也,势不可也。”

柳宗元认为,封建制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上古的圣王也没办法解除封建制。

柳宗元借用战国儒家荀子的言论:大致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争而不已,这时候就会有智而明者出现,讲道理论断是非曲直让人听命,于是这样的人成为君长,可服众。聚而成群的人相互之间的斗争的规模会更大,于是有了军队,出现了更有威望的人。群的首领君长听命于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诸侯。诸侯之间相争就规模更大,又出现更有威望的人,诸侯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土都要听命于他,就是方伯、连帅。斗争的规模再升级,又出现更有威德的人,方伯连帅也要听命于他。这样的人安定百姓一统天下就成为天子。

所以封建制的产生是先有乡里长官再到诸侯、方伯、连帅,最后有天子。而泽及人民的人死了,人民还会尊奉他的子孙成为首领、诸侯、天子。这是封建制产生的原因。

当然,以上是儒家学派所认为的封建制。

实际上我们现在能了解的只有商周时期资料相对比较完备的封建制,上古时期的封建制因为资料的缺乏已经没有办法了解是不是真的像荀子说的那样。

拿西周封建制举例:

文王时已为方伯,即西伯,是一方的诸侯领袖。在周人东进的过程中也不断有诸侯归附。武王继位后在克商之前于孟津观兵,训示八百诸侯。这些先后追随武王的诸侯在武王克商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武王立周之后,有三个部分的政治势力都需要安抚。一是周的血亲重臣;二是这些追随武王的诸侯;三就是殷商的旧势力以及前代圣王的后代。

西周的分封就是将权力和义务分给这些亲族子弟、重臣诸侯们。《礼记*王制》说周设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西来的新取得政权的周人将土地分给封君,每个封君取得了一片土地,还有分领的人群。封君获得的人群包括司官、殷旧民,还有原来土地的原住民。西周的分封是族群的重新组合。天子赐予国号、疆土、告诫的文辞以及各种礼器作为受封的象征。西周的封国是春秋列国制度的前身。

西周时期是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周天子不是后世的皇帝,不具备绝对的中央集权。真正属于周天子的范围只有王畿之内,但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又有对周王室的种种义务。这种特殊的体制是因为周克商之后需要对多方势力多个族群制衡所产生的。这就是早期王朝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两次封建的战略意义
清人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论》?柳宗元
周代的封建(转)
封邦建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