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苦瓜病害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我们始终致力于苦瓜育种......


苦瓜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若防治不及时,会使苦瓜生长不良而导致减产。下面介绍苦瓜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立枯病

发病症状

在苗床内,开始时仅个别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不易区别。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轮纹或不十分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且病程进展慢,别于猝倒病。


防治措施

1.选用耐热品种,可减轻发病。

2.适期播种,苦瓜喜温,气温高于10℃才能正常生育,因此播期不宜过早,北方以4月上旬播种于棚室为好,苗期20~30天。

3.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困难,整齐度差,在土壤中持续时间长易染病。因此应在播种前采用机械破伤法。用钳子夹使种壳破裂,但不能把种壳去掉,发芽势明显增强。

4.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适于大面积应用。

5.播前将种子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室温后,再继续浸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6.为培育壮苗防止猝倒病,播种后应盖一层营养土,浇足水后盖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2~3次,增强抗病力。

7.必要时可喷洒噁霉灵加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猝倒病

发病症状

育苗期易发病。苗期染病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胚轴中部初呈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病苗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在地面上,病部变为黄褐干枯或缩为线状,湿度大的,病部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防治措施

1.苦瓜猝倒病严重地区,采用统一供苗的办法。

2.选用耐高温高湿品种,可减轻发病。

3.适期播种,苦瓜喜温,气温高于10℃才能正常生育,因此播期不宜过早,北方以4月上旬播种于棚室为好,苗期20~30天。

4.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困难,整齐度差,在土壤中持续时间长易染病。因此应在播种前采用机械破伤法。用钳子夹使种壳破裂,但不能把种壳去掉,发芽势明显增强。

5.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适于大面积应用。

6.播前将种子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室温后,再继续浸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7.为培育壮苗防止猝倒病,播种后应盖一层营养土,浇足水后盖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2~3次,增强抗病力。

8.必要时可喷洒噁霉灵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枯萎病

发病症状

镰孢菌苦瓜专化型引起的苦瓜枯萎病病株表现黄化和萎蔫,主要表现为茎基部组织内导管褪色变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2.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

3.及时拔除病株,病穴及邻近植株灌淋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10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5升,也可用10%治萎灵水剂300~40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4.为预防本病提倡营养钵(袋)育苗,营养土提前消毒(拌毒土或喷淋上述药剂),做到定植不伤根,以减轻发病。

5.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度浇水,促根系健壮。此外适时喷施促丰宝800倍液促进植株生长,也可减轻发病。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6.苦瓜与丝瓜嫁接。


蔓枯病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蔓果,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叶片染病,初现褐色圆形病斑,中间多为灰褐色,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茎蔓染病病斑初为椭圆形或梭形,扩展后为不规则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或病情严重的常溢出胶质物,引起蔓枯,致全株枯死。病部也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假囊壳。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小圆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凹陷斑,病部亦生小黑粒点,后期病瓜组织易变糟破碎。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种子可用50%双氧水(H202)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或用55~60℃温水浸种5~10分钟后在播种。

3.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3年。收获后彻底清除瓜类作物病残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生长期加强管理,避免田间积水,棚室科学通风降湿,并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应注意放风,浇水后避免闷棚,并在开花前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亩用药1公斤于早晨或傍晚喷粉。或将药液直接涂抹于患病茎部。隔7~10天喷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白粉病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局部产生圆形小白粉斑,不久发展到整张叶片,最后造成叶片发黄,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病菌侵染处后期叶片褪绿发黄。病害发生严重时,病菌可以侵染布满茎蔓,症状类似叶片。


防治措施

1.首先实行轮作,不要和葫芦科蔬菜连种,播种前地面新高脂膜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12小时,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适当施用氮肥,降低田间湿度。雨天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水,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药剂防治。发病前用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发病后用腈菌唑或苯醚甲环唑加新高脂膜防治。


霜霉病

发病症状

初叶面现浅黄色小斑,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也可见白色菌丝,天气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该病田间症状与苦瓜白粉病酷似。


防治措施

1.在重病地注意选用抗病良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做好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为害。

3.从避免病害的角度棚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90%~95%,尤其要缩短叶面结露的时间或将其控制在间歇状态。生产上由于作物表面温度因夜间辐射散热作用,植株的体温有时比棚室内气温低,当这时棚室内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气温和结露温度(露点温度)相等时,植株表面即产生结露,此外,日出后作物表面温度上升速度较气温慢,当土表水分蒸发致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状态,则植株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这种情况也会出现结露。看来,结露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但其频度则因地区、季节、设施条件不同而异。管理上设法缩短叶面结露持续的时间。

4.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情严重时可喷700倍液大水量,或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700~800倍液,苦瓜对铜剂敏感苗期慎用,生长期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以防发生药害。


病毒病

发病症状

一般全株受害,主要侵害植株叶片和生长点,以顶部幼嫩茎蔓症状明显。除黄化皱缩型病毒病外,还有一种花叶病毒病,表现为上部叶片先发病,叶子上有黄绿相间的花斑,叶面凹凸不平,新叶畸形,硬化,蔓顶端节间缩短,花器不育,难以坐果,或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果。 



防治措施

防治苦瓜病毒病,目前尚无能根治的好药剂,只能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展。其一是治好虫,防止病毒借蚜虫和温室白粉虱进行传播,可选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5%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和生长点部位。其二是喷洒病毒钝化剂,如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共喷2-3次,或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等喷雾,均可增强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及耐病性。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200-300倍液喷施1-2次,有一定效果。此外,在进行人工摘花、摘果、整枝、绑蔓等田间作业时,要注意病株和健株分别进行,防止人工传毒,减少交叉传染。 


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症状

苦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水浸状小病斑,多角形或不整形,中央黄白色至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清晨或湿度大时分泌出白色至乳白色菌液;果实染病,初现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成大斑,果实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损,种子和瓜肉外露,全瓜腐败脱落。干燥条件下,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有些干缩后悬在蔓上。


防治措施

1.从无病田选用无病的种子,必要时用56℃温水浸种至室温后再浸24小时,捞出晾干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此外还可用医用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2.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降低田间湿度,还能减少病菌传播,减少发病。

3.与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密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有条件的可推行避雨栽培法。

4.棚室或露地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棚室可选用5%防细菌粉尘剂喷粉,每亩一千克。在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加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兼防两病。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叶枯病

发病症状

苦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现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褐色轮纹斑,后扩大,直径2~5毫米,病情严重的,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瓜留种。

2.轮作倒茬。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提高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

4.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

(1)粉尘法,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米1kg。

(2)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米200~250克,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

5.露地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菌丹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药掌握在发病前开始,每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补喷,生产中雨后及时喷药可减轻为害。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炭疽病

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初病斑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渍状,圆形,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部呈湿腐状;天气晴或干燥条件下,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但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班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


防治措施

1.做到从无病株上留种,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缓慢,在土中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种子可用50%双氧水(H202)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置于56'C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2.地温高于10℃,北方棚室以4月上旬播种为宜,苗期20~30天,生长势强利于抗病。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必要时对苗床进行消毒,减少初侵染源。

4.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5.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一千克。

6.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剂200倍液,或用苯醚甲环唑或三唑酮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宝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菌核病

发病症状

棚室或露地栽培的苦瓜早春或晚秋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染病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渍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染病初在病部产生褪色水渍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667㎡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药剂防治

(1)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抑菌药或嘧霉胺防治,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2)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H混合物(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灰霉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幼瓜,也可危害叶、茎和较大瓜。幼瓜多由残花侵人,致使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向幼瓜发展,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较大瓜发病,病部变黄褐色并生有灰色霉层,以至腐烂或脱落。病叶一般由脱落的病花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灰褐色,表面有少量浅灰色霉。烂花、烂瓜附着在茎上也能引起茎部发病,病茎腐烂。


防治措施

1.高畦栽培,最好覆地膜。施足有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均勻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密度不要过大。生长中后期适时适量摘除植株中下部老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发病和病情发展。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为减少病菌侵染,可摘去幼瓜上的残花。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2.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苦瓜褐斑病
农技| 苦瓜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宝典
【作物病害】苦瓜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图谱
【苦瓜病虫害防治】苦瓜叶枯病如何防治?
病害防治3
睢宁农业网::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