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不信!臭味真能熏死人


法医秘史丨第29辑

别不信!臭味真能熏死人

(文/我在你左右)


在开始今天话题之前,笔者打算通过一个古代的案例来引入今天的主题。案例来自于我国早期的法医学案例集《重刊补注洗冤集录证》,讲的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山西省高平县魏庄有张敏等人,以贩卖小猪为业。一次,小猪掉进了粪坑,他们中有两人下粪坑捞猪,结果中粪毒而死。经检验,两人的牙根骨(即牙龈)呈青黑色,上下唇发青。这是中毒窒息身亡最明显的症状。其中,嘴唇发青,是由末梢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造成的。

看了这个案例,想必大家会问,这个“粪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没错,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说到“粪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在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种无色、透明,有着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H2S)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关于硫化氢气体的中毒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发问了:这个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硫化氢气体中毒离我们好像很遥远啊。大家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

其实,硫化氢气体是一个时刻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因素。比如,炎炎夏日,你一个不注意,在一些露天的旱厕附近驻足时间较久,或许就会中招儿;亦或者在没有盖子的下水道井口附近,你可能只会想到,小心别掉进去就可以了,然而在夏天的高温作用下,促使下水道中的气体蒸发,你也可能会中招儿。

如果大家觉得笔者太危言耸听,那么请看实例。从1992年—2004年,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的报告显示,有132人发生了急性硫化氢中毒(这仅仅是上海地区的,在全国其他城市或许还会有很多),被紧急送往急诊救治,46人死亡,其中28人猝死。

究竟哪类人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呢?又或者在什么样的场所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下面来看看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的报告中132例中毒案例的数据分析。


(硫化氢中毒工种统计分布表,插图来源文献[2])


(硫化氢中毒场所统计表,插图来源文献[2])

大家或许想要知道,硫化氢这种气体,到底是如何对机体造成损害的呢?这里,我们将分两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方面分析,第二部分将简单说明硫化氢中毒的死亡机理。

1
 硫化氢中毒的细胞与亚细胞损伤
1
抑制细胞色素C功能

众所周知,人体的呼吸是靠肺脏来完成的,那么细胞的呼吸呢?看了本节的小标题,你一定猜到了。没错,就是通过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来完成。而氧化呼吸链上与细胞呼吸功能紧密相关的成分,就是细胞色素C。而硫化氢可以抑制细胞色素C,造成细胞呼吸终止,使得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氧化呼吸作用,机体得不到细胞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细胞色素氧化系统,图中红圈部分即为细胞色素参与的细胞氧化呼吸电子传递过程。插图来源文献[4])

2
抑制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

听到“单胺氧化酶”这个名字想必各位读者又迷茫了。这名字听着陌生,不过说到它的功能,或许你能明白许多:在我们人的大脑中,有很多影响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化学物质,它们的生成都受到这种酶类的调节。比如,众所周知的肾上腺素,它的代谢前体物质——多巴胺,就是在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而多巴胺在人体的大脑中是重要的神经递质,硫化氢中毒时,过高的硫化氢浓度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多余的多巴胺无法分解,造成多巴胺在脑干中的浓度上升。现在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与硫化氢中毒的呼吸抑制有关,因为脑干中存在着与人类呼吸密切相关的调节中枢。

3
生成自由基增多

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化妆品也是打着“防止自由基形成”的招牌出售。硫化氢可以使人体内产生多余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与细胞膜表面的脂类相结合,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从而造成严重的机体中毒症状。

通过上述对损伤的介绍,我们自己也可以总结出硫化氢中毒的一些症状

1

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由于所有细胞会受到损伤,当然也包括了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所以在神经系统表现出的症状就是眩晕、恶心、呕吐,在心血管系统就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

2

呼吸系统:由于硫化氢是刺激性气体,作用于呼吸道粘膜会造成咳嗽、气喘,严重时可导致人窒息死亡。

2
 死亡机理


通过上面的描述,死亡机理自然也会很容易地被总结出来了。那就是,在上面提到的细胞损伤的基础上,再加上硫化氢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而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作用于颈动脉窦及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且它还可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呼吸调节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麻痹,窒息死亡。

 

当您闻到类似臭鸡蛋的气味,或在旱厕、垃圾场等场所,随之出现上述硫化氢气体中毒的症状,建议迅速前往医院就医,以避免硫化氢气体对您的健康造成伤害。

 

生活中减少硫化氢气体的产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笔者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请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尤其不要在垃圾回收处以外的地方堆积垃圾;对厕所(旱厕、公厕等)、水渠、排水沟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场所,要定期清理。此外,非万不得已之时,请不要靠近环境恶劣的场所,更不要在其中久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生素,让衰老有多远走多远
【生物学】氢气与其他信号气体的比较
硫化氢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冬虫夏草美容养颜功效
自由基的氧化性损伤及抗氧化药研究应用现状
老年人帕金森病病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