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断代|宋代哥窑的鉴定

古玩元素网带你进入古玩行!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贯耳瓶


哥窑瓷,是青瓷的一种。最迟从元代起,哥窑已被列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然而,这只是从文献意义对哥窑的一个定位。从传世和出土的情况来看,也确见有实物留存。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哥窑的确切窑址至今尚未找到,或者说尚未被确认。一种说法是在龙泉大窑附近的溪口一带;另一种说法是在杭州的凤凰山一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对龙泉的大窑一带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一些有开片的黑胎青瓷器。从而,引出两种意见:有认为,这就是文献所说的哥窑瓷,即所谓“琉田哥窑”;也有人说,这种制黑胎用的紫金土系由杭州运来,所做的应是仿官窑之作,而非哥瓷,哥瓷应是另有生产之处。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官哥不分”之说。这种争议,一直到现在也未有定论。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对于哥窑的产生,也有种种传说,流传最广的即所谓章生一、章生二的哥、弟两窑之说。仔细推敲,这种种传说,均有附会之嫌,不足为信。总之,对于哥窑的发生,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不管哥窑的窑址尚待确认,还是哥窑的发生尚待研究,世问留存了不少宋代哥瓷以及后世仿宋哥瓷的实物,这却是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重要的还不是前者,而是如何准确地去识别它的问题。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八方碗(底部)


要辨识哥瓷,恐怕还是要从哥瓷的胎釉特征、装饰特点、时代风格和老旧痕迹等儿个方面去进行鉴别。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宋代哥窑瓷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其有限,在明代已是极其珍贵之物,因此,在明清各朝已有官方的仿制之物出现。现下能见到的有限的传世哥窑器,大多收藏在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外也有一些收藏。流落到民问的应是微乎其微的极少数。因此,在收藏哥窑瓷上,千万要克服侥幸的拣漏思想,因为,在一般的收藏品市场儿乎可以说是无漏可拣的。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弦纹瓶(底部)


鉴识哥瓷还是要从胎釉特征入手。哥瓷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质地特别坚密精细,胎骨颜色一般为深紫灰色。在鉴识上,通常要说到“紫口铁足”,因为哥瓷的胎土内(官窑瓷也一样)掺有紫金土,胎色较深,烧成后底部露胎处接近铁色,是为“铁足”。口部因釉水向下流淌,釉薄处就露出紫色胎色,是为“紫口”。实际状况是,“紫口铁足”并非每一件实物都是十分典型的,有的紫口明显一些,有的就不那么明显。至于“铁足”的颜色也不是一律的深紫灰色,由于胎质的配比不一样,从传世哥瓷上看到的胎色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灰色等多种。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弦纹瓶


相比而言,传世宋哥瓷的胎壁稍厚,龙泉哥瓷的胎壁稍薄,胎质稍粗,胎色有灰白和黑灰等几种(亦有说龙泉的黑胎青瓷为仿官窑产品)。仿品的“紫口铁足”常用色料人工涂出,仔细观察可见与天然烧成不同。哥瓷用匣钵装烧,有用支钉,也有用垫饼或垫圈垫烧。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瓷两面上釉,一般都要上三到四道釉,因此瓷釉较厚,瓷釉的厚度常常要超过胎壁由于胎釉的胀缩系数不一,釉面就产生开片,这是人工有意为之的结果。哥瓷釉面的开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因窑内作用加上人工染色,形成深色的大纹线中有褐黄色的小纹线,俗称“金丝铁线”,又叫“文武片”。这是哥瓷区别于其他窑的一个重要特征。开片颜色,有深黑色的,也有黄色、褐色和鳝血色等多种。开片大小也有不同,大而疏的称“牛毛纹”,细小如珠的叫“鱼子纹”,大小参差错落的称“白一圾碎”,此外还有“柳叶纹”等。从传世的实物来看,哥窑瓷器多小开片,如“鱼了纹”、“百圾碎”等,而同期的官窑瓷则多大而疏的“牛毛纹”开片。哥瓷的釉色有粉青、翠青、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多种。鉴识哥瓷从釉面方面主要要看三点

一、釉质细腻,有玉质感,釉面玻化程度不高,不透明(龙泉哥窑玻化程度稍高,也不到完全通透的程度),泛出一种似人面微汗的油光,也称酥油光,这种光色是仿品所无法达到的。真品器物敲之无悦耳的金石声,而是似破碎的“卟卟”声。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二、器身上多有缩釉之处,底部尤甚。因缩釉而留下的棕眼状如螃蟹爬过一般,俗称“蟹爪纹”。

三、由于施釉厚,道数多,难免有厚薄,有色差,故烧成后易产生窑变现象。

以上3点,在鉴识哥瓷时,须重点察看,仔细辨别。



永乐青花莲瓣纹漏斗,永乐时期的仿哥窑,胎白轻薄,釉肥洁白光润,片纹开裂较大,为景德镇御窑厂的新作品。实物参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永乐青花莲瓣纹漏斗,其漏管正是哥窑风格。(典藏拍讯提供)


哥窑瓷装饰比较简单,一般没有纹饰,少数器物出现鱼耳和贯耳的装饰。造型大多仿照古代青铜器。有少量创新品种,也符合宋代制瓷的造型特征。一般器形较小,未见大器,因此,若遇大器,须谨慎。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仿宋哥釉菊瓣碗


仿哥瓷器从元代起就有了。到明清两代官方则大量仿造。元末明初就出现了米色釉的仿哥釉产品。明代仿品显得浑厚沉静,清代仿品则较为浮华亮丽,清器内还可见拉坯的旋痕,现代新仿则没有。明清时因是官方仿造,地点在景德镇,产品质量讲究。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仿哥釉菊瓣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哥窑八方高足杯


民国后到现代,到处都仿,质量就很成问题,容易鉴别。因此,如遇明清仿品,尤其是写上当朝款识的,质优者也是很值得收藏的。一般来说,仿品胎色偏白,现代新仿的胎质较差;仿品釉面过于透亮,有贼光,也有做成亚光的,但缺乏灵气,无法做出酥油光来;仿品开片并非自然形成,系人工填色而就,仿品的“铁足”也系涂上黑褐色釉而做出,仔细看,容易识别;仿品手感常非轻即重,这是仿造者技术水平的关系,掌握不了真品的分寸;也有的仿造者在器物上涂上油污作旧,这就更容易鉴别了。


欣赏一组大英博物馆馆藏哥窑




版权声明:本文原标题为辨识宋代哥窑 图:故宫资料+大英博物馆,同行转载请署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哥窑知识和真相
哥瓷
宋代哥窑瓷器(中国瓷器发展专栏)
“哥窑”宋,元,明,清各时期特征
华夏最极致的审美,都藏在这些传世千年的器物里 | 宋代五大名窑
宋哥窑瓷器未解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