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说地学不浪漫丨成理的波“谱”元素


CDUT ART 

“波普艺术”来自英文“Pop Art”,全称为“Popular Art”(时髦的,流行的)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起,这种通过无限复制中变换色彩构成的新艺术形式迅速打破人们对以往艺术的观感,成为影响艺术史的璀璨星辰。

波普从大众文化中吸收意向创作,以鲜艳夸张的色彩著名。

而作为成理的特色交叉学科——
遥感地质学
有着不输给波普艺术的“前卫”
在外界看来枯燥平淡的地形和山势
在遥感图像处理时
却表达着理工科可以给你的惊喜
那些鲜艳大胆的色彩组合
那些陌生熟悉的图案轮廓
正是地学
别样的浪漫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加以地学数据分析

我们对传统的照片色彩认知

用光谱技术展现别具一格的“波普”成理



“点一点”合成真实实景图


1

从三角草坪到青春无敌
▲三角草坪青春雕塑(点一点,有惊喜)

《青春》雕像正对学校主大门西门,矗立于三角草坪上,由我校1960级地球物理专业的校友、云南造型艺术研究院院长吴诚仁先生创作。25年来,刻有“穷究于理、成就于工”校训的石基之上,始终承载着象牙塔的使命召唤,留在一代代成理人的记忆中。



2

从砚湖春秋到湖光岁月

▲砚湖(点一点,有惊喜)

砚湖位于学校水上图书馆附近,是一座集文化、学习、休闲一体的活水湖。自建校之初,师生依当时的地形地貌建成,至今已有66年。整个湖区呈东西向的长方体,从高处俯瞰,恰似一方砚台,故得名。



3

从朗朗书声到同窗情谊

▲逸夫楼(点一点,有惊喜)

逸夫楼位于学校东风渠东南侧,由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所捐赠。逸夫楼总建筑面积46819.77㎡,由教学楼、研究中心主楼及学术报告厅组成。建于2004年的实验大楼,至今已见证18载理工学子的青春成长;而楼顶的“成都理工大学”六个大字,也早已成为成理著名地标。



4

从校友深情到岭南风景


▲岭南阁(点一点,有惊喜)

岭南阁立于求真广场,为广东校友分会所捐建,表达身在岭南的理工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与感激。亭阁简洁古朴,静静地伫立在教学楼前,默默见证着成理学子们的暮去朝来,也见证着成理的发展历程。




5

从馆舍天地到宇宙大千
▲成都自然博物馆(点一点,有惊喜)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东北侧,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将于11月23日开馆。



丨波“谱”成理的秘密——多光谱遥感 丨

这样色彩夸张独特的可视化表达

源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使用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快速响应的特点
能够快速重访被摄区域
其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可以捕获
电磁波谱蓝、绿、红、红边、近红外等
波段的高分辨率影像
再根据不同地物的波谱反射特征
利用遥感图像不同波段组合等方式

更高效地识别不同地物要素



在地学分析中

当遇到有些地物难以区分时

还会在后期进行假彩色合成

在遥感里

对红波段赋红色,绿波段赋绿色,蓝波段赋蓝色

就是真彩色合成(即我们肉眼看见的原图)

赋予其他的颜色,就是假彩色合成

通俗来讲

通过假彩色合成以增强图像信息

更有利于遥感影像的地物识别


除此之外

遥感技术还能利用

红外、微波、激光雷达、夜光/微光等成像方式

实现对地学场景的客观记录

进而通过专业方法对地学信息的遥感解译


由不同颜色地层条带的对称重复排列方式

可以在遥感影像上清晰识别褶皱构造

并且能够依据地层条带被错断等影像特征

辨别断层的存在

推断地质构造的发生次序

以及确定断裂构造的性质

构造与岩性(Sentinel-2卫星)  

▲地质灾害隐患SAR影像(高分三号)

微光遥感影像(吉林一号)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车载激光雷达)



   彩蛋时刻!

我们还发现了地学人独特的情怀——

留存了学校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20张

珍贵卫星影像

星河烂漫 ,日月逾迈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右转动手机”

来欣赏卫星记录下

成理走过的六十六载时光



👇 点击下图展开 👇






不论是无人机多光谱成像、卫星影像处理还是假彩色合成,这些酷炫的技术都是测绘与地理信息类专业(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的基本操作。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地理信息科学(GIS)、遥感科学与技术(RS)、测绘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目前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上述专业依托我校地质学优势与特色,构建了基于地质学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方案,建立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强特色,重实践,求创新”的地质类高校测绘与地理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思政引领+科教驱动+多方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时代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矿业报》报道

我校教师在2021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做学术报告

近年来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GIS专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建成四川省一流课程2门,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2门,获批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建成了一支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杰出青年人才、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承办了2010年、2022年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研讨会。

▲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与测绘类专业教师获奖情况

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中,我校参赛代表队凭借扎实的GIS应用和创新能力,从16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并荣获全国一等奖。

▲ 第十届我校参赛代表队



好!消!息!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即将于2022年11月19-20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让我们一同期待他们的好成绩!



七十年前
波普艺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
把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赋予艺术化的诠释
把艺术创作和广大群众的生活联系起来

在流行文化与艺术之间搭起了一种桥梁

另一个学术维度里
地学工作者们利用不断发展的遥感技术
把黑白模糊的遥感图像赋予色彩组合
把枯燥晦涩的图像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
进行影像分析

在科研与艺术之间搭起了另一种桥梁

透过“波普”成理的图像
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成都理工大学
更看到了不一样的工科浪漫
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它的色彩艺术
更是科研上对未知领略的无限探索、无限创造
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

焕发出超越时空的精神美

六十六年来
成都理工大学一代代师生
耕耘不辍,一路攀登,逐光而行
我们将在不断前行中
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
用新的技术、方法和成果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这是我们能想到的

最浪漫的事

特别鸣谢:
地球科学学院邵怀勇副院长、张建勇老师、刘刚老师、戴可人老师、王健老师、谭骏祥老师及崔茜、杜姿影、赵琪所提供的图片
成都九江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傲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

党委宣传部 出品
统筹丨曾灵
策划丨新闻嗅觉图片社
文丨曾灵 司睿涵 王小雯
图丨张建勇 崔茜 杜姿影 梁伟彦 李治洲
排版丨王小雯 唐成溪 曹欣琦(实习)
SVG丨赵唯斯
编辑丨赵一玮 李忻然
封面/校审赵一蕾
责任编辑张爱艾 徐小强 王潇


 ↓↓ 点亮  分享成理人的浪漫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比较(上)
遥感概述
辽宁将出台遥感影像管理规定,违者最高罚3万或追究刑责
国产版谷歌地球?来看共生地球
什么是地理信息科学(GIS)?我可不只是做地图的,还能....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李德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