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伤寒论》中的回光返照谈胃气重要性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伤寒论编纂者张仲景先生官属东汉长沙太守,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也许看尽了人间疾苦,更发心愿,将祖国医学之方剂学精华整理了出来,可谓是后学之经典。学伤寒是每位中医人想要登峰造极之必由之路。


那么伤寒论是讲什么呢?其实就六个字:保胃气,存津液


那么今日我就为大家来揭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先来讲一个“除中”,这就是中医中对于回光返照的官方术语。


回光返照大家都应该了解就是说一个人在死前突然神采奕奕,其实他只是生命鼓足了最后一把劲,把想要跟家人说完的话说完,然后才能够瞑目,才能安心入土~


那么伤寒论中是怎么去发现这一个现象呢?其实刚刚讲了伤寒论是研究人的胃气和津液,那么通过这么一种现象来说明人疾病的危重,需要我们引以重视。

那么让我们来回顾开篇的伤寒论原文,说道:伤寒之病刚开始发热一周吧,然后手冷以及下利却有半个月。大多的四肢冷又下利之人呢,应该是没什么食欲的,如今却反而有了胃口,那么我们就要引起重视,这可能就是回光返照了,病重!


那么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战胜了疾病恢复了,那么这种胃气回复一般表现为:想要讨要食物,然后人也不发热了,那说明胃气还有,邪气已经退了,这样就基本会痊愈的。


后面又说再过几天搭脉后,如果人体仍有微热,那么一般在后一天半夜就会痊愈了,因为之前发热一周,后来下利半个月,那么然后再稍微发热几日刚好阴阳平衡,所以后日半夜痊愈。如果再过几天,脉象仍然是跳得快,说明热气不除,热气有多,那么就可能会发出痈脓。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这段呢讲的是因为误治而造成了危证,然后出现了回光返照,本来是寒证,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然后就变成了虚寒亡阳证,最后本应该吃不下东西,结果却反而胃口增加,那么这就是除中,张仲景用了必死,其实我们为医者一般不能放弃,只要患者有要求都得奋力一搏。


所以足以见得,张仲景连死症都是根据胃气有无来判断的,那么足以见得,死生之本就在于有无胃气,保重自己的胃是何等的重要。人作为高级的生命体,往往有求生,生存,生活下去的欲望,那么本能地在最后作出了反击,出现了这种回光返照的现象,就说明我们要把握最后奋力一搏的机会,一般伤寒论中会用到四逆汤,四逆就是让人四肢温度回逆,让人回复阳气的方子。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杂病论》)


常用剂量:制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10g。(剂量来自于《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适用于面色苍白黄,精神差,容易疲倦,容易水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要,喜静恶动,大便常常不成形,无臭,小便清长,口不渴,喜热饮等,舌淡红苔白或白滑。


方子中的生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干姜是健脾胃生津液的,炙甘草是健脾胃生津液同时能够中和附子的毒性,一般使用时附子得单独先煎半小时,现在的都是已经没有毒性的制附子,一般15g以内无大碍,以口尝不麻为度。


使用时最好能够在当地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原文解读,方证要点 | 道医网
【经典】伤寒论详解248~251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7】【138】【139】
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之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结胸痞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