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有阴阳!

中医脉诊是判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黄帝内经 阴阳别论篇》提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则必死。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所以我们经常说:有胃脉则生,无胃脉则死。

我们先来看内经原文,阴脉是真脏脉,而阳脉是胃脘之阳。所以内经说,凡阳有五,这五阳实际上就是胃气在五脏之中的体现。

所以,学习脉诊,实际上就是学习五脏脉与胃脉。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那么五脏的脉象如何呢?

《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提到: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这五句话就将五五二十五阳解释清楚了。

肝脉特点为弦,如果有胃脘之阳,则表现出微弦的状态。

心脉特点为钩(洪),如果有胃脘之阳,则表现出微钩的状态。

脾脉的特点为软弱,如果有胃脘之阳,则表现出微软弱的状态。

肺脉的特点为毛(浮),如果有胃脘之阳,则表现出微毛的状态。

肺脉的特点为石(沉),如果有胃脘之阳,则表现出微石的状态。

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五阳之脉,那么五五二十五阳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心脉可能会出现弦、钩、软弱、浮、沉的情况,这就是五种脉象,但是每一种脉象都必须要有胃脉,如果无胃脉,就会出现钩脉,是为死脉。

心脉有五种,同样的道里,肺脉,肝脉,肾脉,脾脉皆有五种,所以五五二十五种脉象,此二十五种脉象皆有胃脉,是为二十五阳。

理解了二十五阳脉,我们再来看脉有哪些特点呢?

《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提到:

夫脉者,血之腑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代则气衰,细则气少,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数则烦心,涩则心痛,大则病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

这里提到了脉为血之腑,而脉象反映的则是气血的变化。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如果脉象长,也就脉的搏动超出了寸关尺脉三部的位置,此为阳盛。反之,脉的搏动没有充满寸关尺三部,也就是脉短,即所谓的气病,也就是阳不足。

那么如果我们结合心肝脾肺肾的特点来看,就可以断定是哪一脏腑的阴阳出了问题。

《脉经》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我们在昨天的文章《升降出入与脉象之间的关系》中提到了: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也就是说,皮、脉、肉、筋、骨的分布是从表到里的一个顺序,也就是分别反映五脏之气的盛衰的。

如果轻按取肺脉,应手感觉到这个脉短,也就是说明手太阴肺经之气不足,太阴阳明互为表里,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排便不畅的情况。

当然,脉象变化万端,我们没有办法一一例举,但是脉象可以呈现出阴阳的状态。只要我们从阴阳入手,时刻不离阴阳,归宗于阴阳,脉诊学起来并不困难,只不过我们需要多实践,从实践中体会,感知脉的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盛浮阳
健康人的脉象是什么样的?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上卷 素问篇 阴阳别论
黄帝内经中篇
内经临床精要 (诊法)6.1.5.【脉以胃气为本和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