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不建议用“见感思行”这种写作模式

首先请注意我用的是“不建议”,不是“反对”。

这种公式化的写作模式偶尔用一下,或者是面对素材不知从何处下笔时可以用这个路数套一下,但不建议作为一种写作模式长期使用。

我个人比较同意古典老师的自由书写观点,真诚书写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任何形式的书写都应该是真诚的,是发自肺腑的。

我们都知道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对事物日积月累的思考,没有凭空出现的灵感。

写作需要广阔的思考空间,用网络上流行的“带宽”比喻,带宽越大,思考速度越快。一提笔就是见感思行,时间长了,别说灵感,就是主题也找不到了。

写作就是和自己聊天的一种方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以写对事物的思考,可以写对新闻的感受,可以写对公共事件的看法。

写作应该是思路越开阔越好,高屋才能建瓴,一起笔就是见感思行是对开阔视野的巨大阻碍,相当于在眼前树起了一面墙,墙上有块黑板,上面写着“见感思行”四个字,从此心里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框架,写作就按照这四个字的模式写。别说提高写作水平,时间久了,对事物的理解都会越来越狭窄。我见过长时间使用这种写作方式的人,每次写出的文章语气都趋于一致,思路相同,语感相同,这种画地为牢似的自己限制自己思路的写作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流畅的写作应该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像风吹过山林,像云飘过天空。

以前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现在一年级小朋友就开始写日记,天真的小朋友写出的文章纯真有趣,那就是灵魂的味道。

每一个参加写作练习的人,肯定一定是奔着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去的,想以写作为职业也好,“写作+工作”“写作+学习”也罢,首先要做独立的思考者,其次是大量阅读,大量写作,找到自己的写作之路,像河流找到自己的河道一样。

写作有方法吗?有,但是这种方法一定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带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色彩的方法。

英国作家、哲学家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不要想走捷径,写作没有任何捷径,不要认为别人总结出来的方法是可以拿来直接用的捷径,成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是走前人走过的路。

陪伴式写作相当于陪跑教练,再优秀的教练也只是陪着我们跑,不能代替我们跑。写作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是自己写,而不是谁的陪伴。

见感思行如同学习写作的捷径,想学习写作,别人告诉你一个方法,说这是学习写作的捷径,走过去就成功了。想想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无论是书上讲的,还是别人介绍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和一个数学公式较劲,用一个数学公式做上几千道题也提高不了数学成绩,需要把能用到的数学公式融会贯通才行。

写作源自灵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我写过的每一个故事,都源自灵魂深处。写小说就是一个不断往深处走的过程”。

生活为我们套的枷锁还不够多吗?为什么写作还要套一个框架呢?

在我出版的新闻写作专业书籍《新闻力》中https://mp.weixin.qq.com/s/vfXnfy7Z-QTn4rSZMYoEHA,有一篇建议尝试多文体写作的文章,我一直倡导通讯员练习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多文体写作。

以前在报社工作时听到过一句话:“新闻写作只有一天的成功,没有成功的一天”,大概意思是写出一篇有影响力、文采飞扬、笔墨生香的作品的那一天是成功的一天,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写出同样精彩的作品。所以每一次写作都只是一次练习。

写是为了写得更好,不只是为了熟练,熟练工和技术高手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所以,我不建议用“见感思行”这种写作模式。

写作快乐

Happy Writ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灵感的名人名言
谈综合性文稿写作的构思
关于写作:学会这5个方法就够了
运思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你的材料写作水平为何迟迟上不去?关键是没有自觉运用思维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