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设计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设计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之一。技术中所说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样的设计呢?它与艺术设计关系是什么呢?
  这里,从哲学和现代设计科学两个角度分别对一些观点归纳,希望对厘清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一.艺术创造与产品设计
  《非物质社会》对传统的艺术创造与设计的产品作了区分,认为虽然它们都是人造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区别。“艺术的创造始终是一种惊险事业——创造者往往直到产品出现,才知道自己创造了什么东西。这种不确定性和见机行事性,乃是艺术家工作的本质。相反,设计以及手工艺的制造,却是一种有计划的步骤。手工艺人制造出的产品,是他预先设计好的,在制造之前就知道的东西和可能存在的东西。”
  然而在后现代社会,设计也努力向艺术靠拢,也要同艺术一样,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合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法国 马克·第亚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
  这是由于,首先,进入了非物质社会,或者说信息社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在传统社会里,两极对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如物质、非物质,善、恶等。这种思维方式重视逻辑和理性,认为人的认识只要合乎社会和自然的内在逻辑,就能征服它,人自身也就达到了自我实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工具理性。在非物质社会中,随着对立的消失,工具理性以及这种理性依赖的逻辑原则也在受冷落。随之而来,工具理性占主导时的人们所追求一种明确的目标和价值的取向发生了改变。
  其次,进入后工业社会,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本来,“功能”应该与质料(或者说材料)形影不离,质料决定功能,功能必须在质料形式中才能有所体现。但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许多高技术工业产品或智能产品,其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其功能脱离。也就是说,这种形式已经不能表现出其功能,其功能本身也变成一种“超功能”。例如,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邮件的物质形式(如信封信纸)已经基本消失了,人们看到的只有功能(信息传递)。“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接近。”
  因此,“在许多复杂系统的设计中,定型性设计已逐渐失去意义,因为整体在其建构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着。某些部分随时要被另外的部分代替、修正和改变,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还出现在产品被使用的过程中。产品的功能也随时变化,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意味着产品已经逐渐接近于艺术品,成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感觉组合’——这种‘组合’往往是由所把握的新的感觉参数和新的审美排列界定的。此时,设计家也同艺术家一样,设计的产品不再是一种具有固定功能和性能的产品,而是一些不断生发出新的和无法预料的功能和性质的产品。“
  
  二.现代设计科学
  难道真的如《非物质社会》所阐述的,定型性设计已逐渐失去意义?部分代替、修正和改变就意味着产品的艺术化?李砚祖在《产品设计艺术》一书中认为,“非物质社会,或者说信息社会的设计,既有物质产品,又有非物质产品。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仍然以物质产品的设计为主要目标。信息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仍必须建立在大规模的物质产品的基础之上的。”
  对物质产品的设计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设计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主编的《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一书中指出,“现代设计通常是运用模型技术与现代分析技术取得动态、多变量的系统参数,进而运用计算机求解获得定量解。与传统设计的静态性、经验性、手工方式、单一针对产品性能而设计而比,现代设计以科学的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具有设计理论哲学、方法科学化,目标多元化、系统化,设计技术动态化、最优化,手段计算机化、智能化的显著特点。”
  在这种基于现代设计理念下的现代设计科学中,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方法学,与系统设计方法学、功能设计方法学、虚拟设计方法学等十几种方法学构成了现代设计方法学的具体内涵。在这里,艺术设计成为一种方法、理念和思想。
  在工程师的眼中,技术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阶段。“按照产品设计进程分为四个阶段,产品规划、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在技术设计阶段,首先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处理已有成熟求解法的设计对象;再对负责结构及场量参数进行分析;对不成熟的部分进行模拟仿真……;在施工设计阶段,充分贯彻艺术美学设计思想……
  
  三.启示
  回头审视技术教育中的设计,应该就如工程师们眼中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但要渗透艺术设计的思想。在教学中,这一点应该把握好,防止将技术教育中的设计偏向了艺术设计。另外,哲学地思考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有形的物质设计属于设计,无形的非物质设计也是设计,在教学中,应有大设计的理念,以便在学完之后,学生能将技术教育中的设计迁移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诚如Herbert A. Simon所说,“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其行动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其行动就是设计性的。为治好一个病人而开处方的精神活动、为公司设计一种新的销售计划的行动、为国家设计一种社会福利政策的精神活动等,都是与设计物质性产品的活动一样的活动,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
  
  参考文献:
  《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法国 马克·第亚尼
  《产品设计艺术》李砚祖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第7篇“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科学”王大珩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二、后现代主义艺术(资本主义后工业革命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结束1913-1989) 第一阶段1913-1960:    1、1913年杜尚的装置作品《自行车轮》出现,1916年至1923年的达达主
介入技术方法学
创新设计与管理:QFD与TRIZ-6σ法-创新,设计,管理-技术中心-机电商情网
产品概念设计
理事谈发明
2.5D, 3D & 4D SiP设计方法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